分享

清明节不只是清明?看画家笔下都画了些什么

 泊木沐 2022-04-07

每逢清明节,为画家们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而其作品又极大地丰富了清明节的节日内涵和文化积淀。在中国绘画历史中,不少画家笔下都涉及了清明主题,且大都成为名画名作。那么,这些画家是如何展现清明节的?都画了些什么?近日,石家庄市图书馆举办了一场“古今名画中的清明节”主题展览。希望你在欣赏那些精美的画卷时,既能与古人缅怀故人、孝老爱亲的情感产生共鸣,又能充分理解古人顺应天时、和谐共生的朴素理念,热爱生命、追求健康,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

《宋太祖蹴鞠图》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宋太祖蹴鞠图》原作者为北宋苏汉臣,元代临摹品,现藏上海博物馆。

该图描绘了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与大臣们一起踢球的情景。蹴鞠,就是用脚去踢球,是古代清明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诗就描绘了踢球的技艺。陆游《春晚感事》云:“寒食梁州十万家,蹴鞠秋千尚豪华。”可见在宋代“寒食蹴鞠”民俗活动的广泛性。

在《宋太祖蹴鞠图》里,我们读到了清明节里除了悲伤并外,还有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就是皇帝与官员也要拔冗推繁欣然参加踏青、郊游、蹴鞠、放风筝、打秋千、戴柳、射柳等活动,为这个节气增添了生机和欢乐。从绘画作品,我们不难勾勒出悲喜夹杂的清明图景。

《 驭马踏青图》元 王振鹏

远古农耕就有祭祀的迎春习俗。在古人的踏青旅行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就是马。元代画家王振鹏创作的《驭马踏青图》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情景。该图画面的用淡笔轻描远处群山连绵,层峦叠嶂,峰顶之上尚有积雪,苍松翠柏耸立山间,长青缀绿。山前湖面碧波涟漪,峋石凸起,岸边嫩草丛生,一棵柳树弯挺直上,叉枝交错,柳条初放,随风飘舞,几只春雀或飞翔,或止立,嬉戏枝间。人物衣着厚实,让人感觉到春寒料峭。

在该图御花园内,画有五位宫妃贵人沐浴着初春和煦的阳光,骑马踏青。其中三人立马交谈,欣赏园景,有说有笑,神情自若。另外两位策马扬鞭,飞奔驰骋,尽情享受春光的温暖和游骑的快乐。

《月曼清游图》清 陈枚

唐宋时期,打秋千成为清明习俗的重要内容。据传,打秋千可以驱除百病,把病毒荡走飞走,而且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过得越美好。清代画家陈枚的《月曼清游图册》之《杨柳荡千》描绘了唐代诗人韦庄的《麟州寒食》:“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清明打秋千习俗情景。

《月曼清游图册》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该画生动地描绘了宫廷嫔妃们一年十二个月的深宫生活。《杨柳荡千》描绘的是清明景色:杨柳舞于春风,杏花映于春水,芳草萋萋,嫔妃宫女走出闺房,在草地欢嬉,秋千架上,一位妃子的身姿轻盈如燕。宫女们看着主人在秋千上飘动的身影,在指指点点评赞着,一宫女靠近秋千,做护卫状。此图表现了主仆之间亲近的关系。

《春瑦纸鸢图》齐白石

《春瑦纸鸢图》为近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所画,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是齐白石《石门二十四景》之一。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放风筝的情景。

古时,清明节放风筝很盛行。《帝京岁时纪胜》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认为,放风筝不仅仅是一种游艺活动,还可以放走自己的晦气。所以很多人在放风筝的时候,会将自己所知道的所有病症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飞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走,也就代表着所有的疾病、晦气远离自己而去了。《春瑦纸鸢图》画家以写意的手法,描绘了峭壁山石一片葱绿,旁边一树冠枝繁叶茂,绿树翠风,生机勃勃。在山石之上,一红衣少年手中的风筝已飘向高高的空中,另一褐衣老者似在指导少年放风筝。上有题识:“仰观万丈落儒冠,一线欲无云际寒。不见木鸢天上去,诸君尘世未曾看。”

通过以上介绍,尽管我们无法亲身感受古时清明的悲喜交加,但通过流传至今的历代名画,为我们提供了一睹古代清明盛景的机会。当然,也更加了解到,清明节不只是祭祖,缅怀故人,还有大地上万物复苏的景象,以及牵在少年手中那一支支飘在空中的惊喜与快乐!

关山月 清明诗意图

唐·内宴冷餐

唐·祭扫

踏青图

射柳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