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省名中医叶伟洪医案

 松下舞者 2022-04-07

叶伟洪,广东省名中医,东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四批、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专家,“东莞市技术拔尖人才”;曾任东莞市科协副主席,东莞市中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东莞市中医院副院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广东省先进中医药科技工作者”,“东莞市首届先进科技工作者”,“东莞市促进科技进步先进工作者”称号。叶伟洪临床治疗上讲究“病证结合、标本兼顾、内外互补、筋骨并重”,善用“攻下逐瘀、活血通络”的方法为骨伤疑难病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方向。提出“未病先防,身心并重,科学养生,道法自然”的调护理念,对病人的全面康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活血化瘀 理气导滞治疗腰椎骨折案

【基本资料】


黄某某,女性,时年49岁,初诊:1991年6月。

缘3天前,乘坐小车途中,发生交通意外受伤,腰痛,辗转尤甚,曾于外院骨科就治诊疗,诊为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服药治疗两天(察看前医处方为大承气汤加减),疼痛不减,遂邀诊。
首诊证候

主诉:交通意外致腰痛3天
诊查:症见患者痛苦面容,坐卧不安,腹胀难受,伤后无排气排便,小便不爽。
检查:舌尖边红,苔白带黄,脉弦稍数。

辨证论治
诊断:L1椎体压缩性骨折,便秘
证属:气滞血瘀夹积。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导滞。
处方:以大承气汤合《外科正宗》大成汤加减化裁。
大黄30g(后下),枳实15g,厚朴15g,芒硝15g(冲服),当归20g,苏木15g,红花10g,陈皮5g,甘草6g。亲自煎药,取汁约300毫升,先服一半,守候观察患者两小时后如无排气排便,再服余下的一半药汁。
随诊过程

2小时后患者已解大便,量多,先硬后带溏便,腹部顿时松适,剩余药汁不再服,病中即止。后改用行气和营,舒筋接骨之剂结合平卧硬板床,腰垫薄枕,过伸法五点练功,调息治疗6周而愈,追踪观察2年,腰无痛,功能正常,X线复查第一腰椎高度恢复至4/5。

【按语】

察看前医处方为大承气汤加减,为何服而失效?细思,其因有二:一为药量太轻,下而乏力,二是煎药者未曾把握先煎后下冲服等要求而影响疗效。患者年素养尊处优,膏粱厚味,伤后血瘀夹积,如不急下攻之,恐日生变。内经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亦即有病病受之,症重而药轻,难于收效,案中取用重药攻下之,中病即止不伤正,加大量,分两次服,既安全又有效。中药的加工炮制,煎药的先煎后下和服等亦能影响疗效,临床上绝不能轻视的重要一环。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补气养阴 行气祛瘀 通利血脉治疗产后腹痛案

【基本资料】


袁某某,女性,时年27岁,初诊:1994年5月20日。

分娩(自然产道分娩)后第三天,下腹部正中部疼痛,日渐加剧,经产房医生对症处理,未能奏效,于产后第五天转来我院求治,观患者略呈贫血貌,精神尚可,带痛苦表情,恶露未尽。
首诊证候

主诉:分娩后下腹部疼痛2天。
诊查:下腹部有压痛,特别是耻骨联合处,触压痛明显,全腹软,未扪及包块。X线照片显示耻骨联合分离。舌淡边暗滞苔薄白,脉细涩,重按乏力。

辨证论治
诊断:产后腹痛
证属:分娩用力不当,加上素体筋骨虚弱,致伤筋动骨,产后气阴亏虚,气滞血瘀未清,经络闭阻使然。
治法:治宜补气养阴为本,兼行气祛瘀以通利血脉收止痛之功。
处方:以生化汤、失笑散、当归补血汤化裁。
党参30g,北芪30g,当归15g,川芎10g,桃仁10g,黑姜5g,炙甘草5g,五灵脂10g,蒲黄5g,川木瓜15g,宽筋藤15g。水煎温服,药渣包裹外敷痛处。以骨盆兜固定骨盆吊起稍离床。

随诊过程

二诊:1994年5月22日
用药两天后,疼痛即缓减过半,续以上方去失笑散加吴茱萸5g,郁金10g,连服三天,痛失而愈。

【按语】

此案实为素体娇弱之初产妇,分娩时用力不均,伤及筋骨,是产妇特有之伤情。现代医学通过X线照片得到确诊,中医药治法简便易行。此伤痛往往表现为虚实夹杂,常用攻补兼施收效。方中以参、芪补气,当归补血,桃仁、五灵脂、蒲黄祛瘀,吴茱萸、黑姜温经散寒,木瓜、宽筋藤柔肝舒筋,共奏补气养血、祛瘀止痛之功,治疗过程,未用任何西药止痛药。

燥湿健脾 补益肝肾治疗颅咽管瘤术后半年案

【基本资料】


胡某,男性,时年46岁,初诊:2020年8月20日。

半年前因颅咽管瘤于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长期服用十一酸睾酮等激素治疗,医术后,现运动稍缓慢,发胖,视物模糊,视野窄纳眠可,夜尿多,3-4次每夜。
首诊证候

诊查:症见患者痛苦面容,坐卧不安,腹胀难受,伤后无排气排便,小便不爽。视力稍差,眼球活动可,语言、嗅觉味觉可。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辨证论治
诊断:颅咽管瘤术后半年
证属:脾虚湿困,肝肾不足
治法:燥湿健脾,补益肝肾
处方:
薏苡仁30g蕤仁20g生地黄20g,泽泻15g,牡丹皮15g茯苓20g山药20g,山萸肉15g,白芍20g,牛膝15g。6剂,水煎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20年8月27日

夜尿较前减少,1-2次每夜,近日偶有心慌,无胸闷胸痛,无冷汗出,余一般情况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沉。

处方:薏苡仁30g蕤仁20g,生地黄20g茯苓20g,山药20g,山萸肉15g,白芍20g,牛膝15g,丹参20g,干石斛15g,枸杞子15g,枳壳15g。6剂水煎服。

三诊:2020年9月2日

复诊心悸已好转,无胸闷胸痛,无冷汗出等不适。

处方:党参20g薏苡仁30g,蕤仁20g,生地黄20g,茯苓15g,山药20g,山萸肉15g,干石斛15g,枸杞子15g,酒黄精15g,枳壳15g,甘草5g。7剂。水煎服。

四诊:2020年9月10日

颅患者诉近日返手术医院复查MRI无复发迹象。运动稍缓慢,发胖,余一般情况可。宜补益肝肾为法。

处方:党参20g薏苡仁30g,黄芪20g,生地黄20g,茯苓15g,山药20g,山萸肉15g,干石斛15g,枸杞子15g,酒黄精15g,白芍20g,甘草5g。7剂,水煎服。

五诊:2020年9月21日

诉视力好转,无明显心悸不适。宜补益肝肾,疏肝明目。

处方:菊花10g,枸杞子15g,芡实15g,熟地黄20g,山萸肉15g,山药15g 党参20g,酒黄精20g,干石斛15g,白芍20g,炒枳壳10g,益智10g。7剂,水煎服。

六诊:2020年10月12日

诉略怕冷、四肢发凉,夜尿2-3次。宜温补肾阳。

处方:蕤仁15g,枸杞子15g,黑顺片15g,熟地黄20g,山萸肉15g,山药15g,党参20g,酒黄精20g,干石斛15g,白芍20g,炒枳壳10g,益智10g。7剂,水煎服。

七诊:2020年10月31日

视力好转,大致恢复,已自主驾驶汽车,夜尿1-2次,无明显不适。

处方:熟附子20g,党参20g,熟地黄20g,黄芪30g,山萸肉15g,酒黄精20g,山药20g,枸杞子20g,茯苓15g,蒸陈皮5g,牛膝5g,党参20g。7剂,水煎服。

【按语】

患者素体虚弱加上术后损伤脾胃,耗伤中气,导致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致水湿停聚泛滥,出现虚胖、活动缓慢等不适,叶老从脾胃入手,健运脾胃运化水湿,脾健运有力,统化有权,则水消。一诊至六诊,皆以健运脾胃,燥湿化痰为法,并随症加减,视力模糊、夜尿频多为患者心头大患,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遂初诊至今,多用石斛、黄精、山萸肉之补益肝肾之品,患者服药不久夜尿即减少,但视力恢复如此之快,亦是出乎意料,随后就诊,亦重用补益肝肾之品。

补益肝肾 活血化瘀治疗颈椎病肩周炎案

【基本资料】


邓某,女性,时年71岁,初诊:2019年10月10日。

左肩颈部不适,放射性酸胀感,有高血压、糖尿病史。2019年5月06日外院冠脉CTA提示多支血管不同程度狭窄,符合冠心病改变。
首诊证候

主诉:反复左侧颈肩、左上肢痹痛多年
诊查:舌淡,苔白,脉细。检查:臂丛牵拉试验(+),上肢上举受限。

辨证论治
诊断:颈椎病;左肩周炎。
证属:肝肾不足;气滞血瘀
治法:补益肝肾,活血化瘀
处方:
生地黄15g,酒川芎10g,木瓜10g,葛根15g,广东海桐皮10g,茯苓10g,姜黄10g,三七片10g,白芍20g,威灵仙10g,薏苡仁30g,甘草5g。5剂,水煎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19年10月17日

痹痛稍缓解,伴失眠,入睡难,烦躁。

处方:炙黄芪20g,茯苓10g,羌活10g,制远志5g,白芍15g,醋五味子5g,丹参15g,炒酸枣仁10g,当归10g,甘草5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4剂,水煎服。

三诊:2019年10月28日

痹痛同前,失眠好转,可入睡。

处方:黄芪20g,蒸陈皮5g,白芍15g,桔梗10g,丹参15g,茯苓10g,当归10g,白术10g,党参15g,羌活10g,炒薏苡仁25g,甘草5g。7剂,水煎服。

四诊:2019年11月4日

痹痛已缓解,失眠同前,予以更方。

处方:麦冬15g,炒酸枣仁10g,丹参15g,白芍15g,北沙参10g,首乌藤10g,茯苓10g,蜜远志10g,醋五味子5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3剂,水煎服。

五诊:2019年12月23日

失眠症状已改善,现咳嗽咳痰1周,喑哑,咽干痛。

处方:法半夏10g,茯苓15g,菊花10g,桑叶10g,炒紫苏子10g,炒莱菔子15g,炒瓜蒌子15g,炒苦杏仁10g,桔梗10g,枇杷叶10g,芦根15g,前胡15g,甘草5g。3剂,水煎服。

六诊:2020年1月13日

声音略喑哑,咳嗽咳痰较前减少。

处方:芥子5g,炒莱菔子15g,炒紫苏10g,法半夏10g,茯苓15g,蒸陈皮5g,桔梗10g,紫苑10g,炒苦杏仁10g,甘草5g,蜜白前10g,枳壳10g。6剂,水煎服。

七诊:2020年4月13日

已无明显咳嗽,头晕4天,小便正常,大便4-5次,纳眠可。

处方:天麻15g,钩藤10g,法半夏10g,茯苓15g,白芍20g,丹参20g,制远志5g,麦冬15g,醋五味子5g,生地黄15g,炒酸枣仁10g,炙甘草5g。3剂,水煎服。

八诊:2020年4月16日

头晕较前减轻,时有失眠,二便调。

处方:煅龙骨(先煎)30g,煅牡蛎(先煎)30g,煅磁石(先煎)30g,麦冬15g,天冬15g,生地黄15g,丹参20g,醋五味子5g,炒酸枣仁10g,茯苓10g,龙眼肉15g,首乌藤15g。4剂,水煎服。

患者肩部不适明显好转,睡眠改善,可安静入睡,大小便正常,之后随诊。

【按语】

患者老年女性,体内正气不足外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风寒湿等邪气,在人体卫气虚弱时容易侵入人体而致病。汗出当风、坐卧湿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风寒湿等邪气侵入机体经络,留于关节,导致经脉气血闭阻不通,不通则痛,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根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常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素体虚弱,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闭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产生本病。结合舌脉象,以疏通经络、祛风除湿为法,木瓜、威灵仙舒筋活络,薏苡仁健脾除痹等,方药奏效明显,之后治疗,随症加减,亦取良效。

行气化瘀 补益肝肾治疗左全髋置换术后案

【基本资料】


李某,女性,时年72岁,初诊:2020年10月12日。

左全髋置换术后7周复查,拐杖辅助行走。纳尚可,寐欠佳,多梦易醒,二便正常。
首诊证候

主诉:左全髋置换术后7周复查
诊查:左髋切口愈合良好,无明显红肿及渗出,关节活动尚可。舌暗红苔白;脉弦。

辨证论治
诊断:左全髋置换术后。
证属:气滞血瘀,肝肾亏虚
治法:行气化瘀,补益肝肾
处方:
煅龙骨30g,煅牡蛎30g,生地黄20g,茯神15g,麦冬20g,太子参20g,干石斛15g,白芍20g,炒酸枣仁15g,醋五味子5g,首乌藤15g,甘草5g。3剂水煎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20年10月15日

纳可,睡眠较前明显改善,梦少,舌暗红苔白;脉弦。复查左侧髋关节正侧位示左髋假体固定在位。

处方:石决明30g,煅龙骨30g,牡蛎30g,茯神15g,白芍15g,麦冬15g,桑葚20g,首乌藤15g,炒酸枣仁15g,生地黄15g,百合15g,甘草5g。7剂,水煎服。

三诊:2020年10月31日

纳尚可,睡眠较前好转,易惊醒,口干,舌暗红苔白;脉弦,以镇惊安神、养血滋阴为法。

处方:生地黄20g,麦冬20g,茯苓15g,醋五味子5g,炒酸枣仁15g,百合15g,北沙参15g,石决明30g,首乌藤15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甘草5g。5剂,水煎服。

四诊:2020年11月9月

纳尚可,睡眠质量可,舌暗红苔白,脉弦,患者睡眠好转,现宜以补益肝肾为法。

处方:生地黄15g,党参15g,麦冬15g,醋五味子5g,山萸肉15g,山药20g,茯苓15g,丹参20g,白芍15g,熟地黄15g,白术15g,炙甘草5g。7剂,水煎服。

【按语】

患者因意外跌倒至左股骨颈骨折,因暴力致局部骨断筋伤,同时导致局部脉络受损,因脉络受损则血溢脉外与筋骨之间形成淤血,血瘀则气滞,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血不通。患者老年女性,因外伤跌倒后行髋关节置换术,受到惊吓,故心神不安,难于入睡、梦多,初诊、二诊、三诊皆使用煅龙骨、牡蛎重镇安神,服药后患者睡眠好转。四诊,患者年老体虚,以补益肝肾为法。

补益肝肾 祛湿通络治疗骶髂关节炎肥胖症及胫骨远端骨骺骨折案

【基本资料】


莫某,男性,时年13岁,身高180cm。初诊:2020年8月3日。

该患者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骶尾部僵硬,当时未予重视,一个月前因左胫骨远端骨骺骨折在我院住院治疗完善CT、MR提示骶髂关节炎,HLA-B27阴性。
首诊证候

主诉:骶尾部疼痛僵硬1年余
诊查:骶尾部局部压痛,无明显叩击痛,左小腿维持石膏托外固定,肢端血运感觉良好,体型肥胖,120KG。舌质淡红,苔白腻,脉象弦紧。

辨证论治
诊断:骶髂关节炎。
证属:肝肾不足,气滞血瘀
治法:补益肝肾,祛湿通络
处方:
羌活10g,独活10g,秦艽15g,威灵仙15g,丹参20g,牛膝15g,薏苡仁30g,茯苓15g,枳壳15g,生地黄20g,酒川芎10g,甘草5g。6剂,水煎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20年8月10日

复查,腰部僵硬感较前缓解。

处方:薏苡仁30g,白芍20g,秦艽15g,威灵仙15g,牛膝15g,枳实15g,瓜蒌皮15g,薤白15g,丹参20g,羌活15g,独活15g,甘草5g。7剂,水煎服。

三诊:2020年9月14日

骶尾部疼痛僵硬好转,无明显不适。

处方:独活15g,薏苡仁30g,泽泻15g,绵萆薢15g,山药30g,茯苓15g,白芍20g,牛膝15g,木瓜20g,丹参20g,泡苍术15g,甘草5g。7剂,水煎服。

之后复诊,患者骶尾部疼痛已痊愈,便随诊加减。

【按语】

风寒湿邪内搏于骨所致骨节疼痛,肢体沉重,多因骨髓空虚,致邪气乘隙侵袭。《素问·长刺节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患者部位在腰骶部,或有肿胀,疼痛固定,昼轻夜重,怕风冷,阴雨天易加重,肢体酸胀沉重。舌质淡红,苔白腻,脉象弦紧。方中薏苡仁健脾渗湿;羌活、独活祛风胜湿;威灵仙除湿止痛,通络搜风;川芎辛散温通,养血活血兼以行气,甘草健脾和中等。本方以散寒除湿、温经止痛为主,佐以健脾之品,诸药合用,有良好的祛风、散寒、除湿功效。

祛邪与扶正兼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案

【基本资料】


吴某,男性,时年47岁,初诊:2020年10月15日。

2月前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术后即感腰腿痛明显缓解,不日,即又感右下肢痹痛,行二次手术治疗,术后疼痛缓解,仍稍感右下肢麻木、疼痛、小腿冰凉,当时手术医院诉术后康复6-12个月症状可缓解,建议寻求中医治疗,遂求诊于我处。
首诊证候

主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2月余。
诊查:腰背肌紧张,下腰椎压痛,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60°(+),4字试验阴性,下肢感觉、肌力正常。舌红,苔薄白,脉弦。

辨证论治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
证属:气滞血瘀;肝肾亏虚
处方:
独活15g,桑寄生30g,生地黄20g,牛膝15g,续断20g,薏苡仁30g,木瓜20g,酒川芎10g,当归10g,茯苓15g,甘草5g。4剂,水煎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20年10月19日

右下肢疼痛稍缓解,偶感麻木,纳眠尚可,小便正常,大便通畅。

处方:党参20g,桑寄生30g,续断20g,木瓜15g,枳壳15g,泽泻15g,威灵仙15g,甘草5g,生地黄20g,当归15g,牛膝15g,杜仲15g。7剂,水煎服。

三诊:2020年10月26日

病史同前,右膝疼痛,活动时明显,右下肢偶感麻木好转。

处方:独活10g,桑寄生30g,生地黄20g,当归10g,酒川芎10g,赤芍10g,牛膝15g,杜仲15g,茯苓15g,薏苡仁20g,山药15g,甘草5g。7剂,水煎服。

四诊:2020年11月02日

解稀烂大便1周。

处方:槐花15g,地榆15g,杜仲15g,薏苡仁30g,黄芪20g,牛膝15g,丹参15g,墨旱莲15g,茯苓15g,生地黄15g,枳壳10g,甘草5g。6剂,水煎服。

随后就诊,诉下肢麻木感、疼痛明显缓解,已无小腿冰凉感。大小便正常。

【按语】

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2月余,术后腰痛缓解,但下肢仍感麻木,为痹证日久不愈,累及肝肾,手术更耗伤气血所致。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风寒湿邪痹阻关节,故腰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气血受阻,不能濡养筋脉,则麻木不仁;寒湿均为阴邪,得温则减,故畏寒喜温;舌淡苔白,脉细弱,均为肝肾、气血不足之征。治宜祛邪与扶正兼顾,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方中独活辛苦微温,长于除久痹,治伏风,祛下焦风寒湿邪以蠲痹止痛,为君药。桑寄生、牛膝补肝肾而强筋骨,其中桑寄生兼能祛风湿,牛膝兼能活血利肢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当归、地黄、川芎养血活血,均为佐药。综观全方,以祛风散寒除湿药为主,辅以补肝肾、养气血之品,邪正兼顾,能使风寒湿邪俱除,气血充足,肝肾强健,诸证自愈。寻求中医药治疗至今,不过2、3个月,症状已基本缓解,远比手术医院预测6-12个月时间要短。

健脾渗湿 活血止痛治疗膝骨关节炎案

【基本资料】


王某,男性,时年75岁,初诊:2020年2月3日。

右膝肿痛4天,屈曲活动受限。既往双膝屈曲受限多年,无明显疼痛,现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膝肿痛伴屈曲受限加重。
首诊证候

主诉:右膝肿痛伴活动受限4天。
诊查:右膝肿胀,屈曲活动受限,关节活动度0-100°,局部肤温稍高,浮髌试验(+)、侧方试验(-)、抽屉试验(-)、回旋挤压试验(-)。X线检查示:骨关节面骨质硬化、增生。舌淡红苔滑腻,边有齿痕,脉弦。

辨证论治
诊断:右膝骨关节炎。
辨证:脾虚湿盛,气滞血瘀。
治则:健脾渗湿,活血止痛。
处方:
麸炒薏苡仁30g、泽泻15g、盐车前子15g、广东土牛膝15g、生地黄15g、丹参15g、桑枝30g、三七片10g、醋延胡索10g、枳实10g、郁金10g、甘草5g。7剂,水煎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20年4月16日

初诊后症状好转,近期走路过多,出现不适。予以院内制剂关节通片,长期口服。

【按语】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病理改变为软骨退行性变和消失,以及关节边缘韧带附着处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增生形成骨赘,累及骨质并包括滑膜、并节囊及关节其他结构的全方位、多层次、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并由此引起关节疼痛、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碍。本病属于中医学痹证中骨痹范畴,其发病因随年龄增长,身体渐弱,肝肾亏虚,气血凝滞,复感风寒湿热之邪,致经络气血阻滞,迁延日久,邪实正虚日益加重而形成。当前治疗普遍以补肝肾、强筋骨为主。在骨痹的治疗上,注重后天之本脾的调理,以健脾祛湿,活血止痛、舒筋通络为法,以达到攻补合宜、筋骨并治、标本兼顾的目的。薏苡仁、泽泻、盐车前子渗湿健脾,生地、丹参、广东土牛膝清热凉血,三七片、醋延胡索、郁金活血止痛,辅以桑枝通经络、枳实行气,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健脾祛湿,活血止痛之效。本方中薏苡仁既可健脾渗湿,又可清热除痹,为常用之品。

祛风散寒除湿治疗痹症案

【基本资料】


李某,女性,时年63岁,初诊:2020年6月18日。

双下肢疼痛乏力,右侧腿部发炎,便秘病史。高血压病史多年,平素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控制;视神经炎20年,平素口服激素类药物以治疗视神经炎;腰间盘突出病史。右侧腿部发炎。平素易便秘。
首诊证候

主诉:腰痛伴双下肢疼痛乏力1年余。
诊查:腰活动受限。

辨证论治
诊断:痹症。
辨证分型:肝肾不足。
处方:
酒苁蓉15g,生地黄15g,牛膝15g,桑寄生20g,木瓜15g,白芍20g,茯苓15g,丹参20g,炒莱菔子15g,山楂15g,山药15g,甘草5g。4剂,水煎服。

随诊过程

之后,患者离开本地,不再复诊。电话随访,诉下肢症状明显改善。

【按语】

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经过之。此外,任、督、冲、带诸脉,亦布其间,故内伤则不外肾虚。而外感风寒湿热诸邪,以湿性粘滞,湿流下,最易痹着腰部,所以外感总离不开湿邪为患。内外二因,相互影响,如《杂病源流犀烛·腰痛病源流》指出:“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治宜祛邪与扶正兼顾,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方中生地黄、桑寄生、牛膝、杜仲、酒苁蓉补肝肾而强筋骨,其中桑寄生、木瓜兼能祛风湿,牛膝兼能活血利肢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芍药、地黄、川芎养血活血,均为佐药。综观全方,以祛风散寒除湿药为主,辅以补肝肾、养气血之品,邪正兼顾,能使风寒湿邪俱除,气血充足,肝肾强健,下肢自然力量恢复。

活血行气 健脾益气治疗肩周炎颈椎病案

【基本资料】


杨某,女性,时年46岁,初诊:2020年5月18日。

2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肩颈部疼痛,胃纳一般,睡眠欠佳,多梦,每晚约睡4-5小时。患者2020年1月外院行左侧附件囊性包块切除术,高血脂血症。
首诊证候

主诉:肩颈部疼痛活动受限2年。
诊查:DR提示:颈椎退变、失稳。舌淡红苔白厚;脉弦。

辨证论治
诊断:肩周炎,颈椎病。
辨证:肝肾不足。
处方:
当归10g,酒川芎10g,白芍15g,茯苓15g,丹参15g,枳壳10g,北柴胡10g,四制香附10g,白术15g,郁金10g,党参15g,甘草5g。3剂,水煎服。

随诊过程

二诊:

复诊,较前好转。

处方:当归10g,枳壳10g,北柴胡10g,白芍15g,四制香附10g,郁金10g,醋延胡索10g,丹参15g,素馨花10g,茯苓15g,甘草5g,桂枝5g。3剂,水煎服。

【按语】

该患者,DR提示颈椎退变、失稳,症状以一侧肩臂疼痛、麻木为多,间有两臂麻痛。发病较慢,肩臂和上胸背麻木不仁,或兼有轻度疼痛,麻木以前臂及手为主,夜间症状较为明显,白天可无症状,皮肤痛温觉减退,肌力和肌张力均正常。营气虚则不荣,卫气虚则不用。营卫气虚导致肌肉筋脉失养,故手足筋肉肌肤麻木。方以活血行气,健脾益气为主。

健脾祛湿理气治疗2型糖尿病案

【基本资料】


叶某,男性,时年71岁,初诊:2020年4月13日。

2018年3月31日患者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出院,未行胰岛素注射,不规律服用降糖药,大便秘结,皮肤瘙痒,血糖控制可。舌淡,苔白,脉细。

首诊证候

主诉:发现糖尿病10余年。
诊查:生命体征平稳,体型正常,双下肢皮肤无瘀暗,无皮肤破损、无凹陷性水肿。

辨证论治
诊断:2型糖尿病。
辨证分型:消渴,脉胀,阴虚夹瘀。
处方:
生地黄15g,苦杏仁15g,桃仁10g,牛膝15g,莱菔子15g,土茯苓15g,薏苡仁30g,枳实10g,姜厚朴10g,甘草5g,绵萆薢10g,瓜蒌皮10g。3剂,水煎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20年9月17日

糖尿病复诊,偶有口干,无低血糖反应,大小便正常,纳眠可。

处方:太子参15g,白术15g,茯苓15g,蒸陈皮5g,薏苡仁25g,菊花10g,桔梗15g,枳壳10g,炒苦杏仁10g,炒桃仁10g,郁李仁10g,甘草5g。3剂,水煎服。

三诊:2020年9月24日

糖尿病复诊,无低血糖反应,大小便正常,纳眠可。

处方:茯苓15g,党参20g,白术15g,蒸陈皮5g,山楂20g,砂仁5g,薏苡仁30g,莲子15g,山药20g,郁金15g,白芍20g,甘草5g。4剂,水煎服。

【按语】

患者糖尿病多年,消渴常由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恣食肥甘,情志过极、房事不节、热病之后,劳欲过度等原因均可导致消渴症。其基本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三脏之中,虽可有所偏重,但往往又互相影响。方中党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为君药。白术苦温,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为臣药。茯苓甘淡,健脾渗湿,诸药合用共同为佐,奏健脾祛湿理气之功。

祛风散寒 化湿通络治疗肩周炎钙化性肌腱炎肩袖损案

【基本资料】


陆某,女性,时年52岁,初诊:2020年10月2日。

无明显外伤,劳累后加重,休息用药能稍缓解,反复发作,牵涉致上臂。夜间痛甚。
首诊证候

主诉:右肩反复肿痛活动受限一周。
诊查:右肩主动外展活动受限,被动活动疼痛加重,疼痛弧试验+,neer+,jobe+,拿破仑征-,吹号征-,内旋抗阻-,外旋抗阻-,熊抱试验+,肢端血运感觉活动良好。

辨证论治
诊断:右肩周炎,钙化性肌腱炎,肩袖损。
辨证分型:痹症(气滞血瘀)。
处方:
羌活10g,桑枝30g,粉葛20g,菊花10g,丹参20g,醋延胡索15g,薏苡仁30g,枳壳15g,宽筋藤20g,络石藤20g,甘草5g。3剂,水煎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20年10月5日。

复诊,疼痛较前缓解,活动度较前改善,无夜间痛。

处方:羌活10g,桂枝5g,生地黄20g,宽筋藤15g,桑枝30g,薏苡仁30g,三七片5g,枳壳15g,丹参20g,醋乳香15g,醋没药5g,甘草5g。3剂,水煎服。

三诊:2020年10月8日

复诊,疼痛较前缓解,活动度较前改善,无夜间痛。

处方:续断15g,木瓜15g,秦艽15g,威灵仙15g,三七片5g,白芍15g,羌活10g,茯苓15g,当归15g,黄芪20g,薏苡仁30g,甘草5g。4剂,水煎服。

【按语】

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现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方中羌活、宽筋藤、络石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配以枳壳、延胡索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

健脾益气 养阴生津治疗颅咽管瘤术后案

【基本资料】


曾某,男性,时年40岁,初诊:2020年4月27日。

有颅咽管瘤手术史。患者于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易汗出、乏力,夜间盗汗,无发热、咳嗽,无胸闷、心悸,无头晕、头痛,无腹痛、呕吐,现治疗后上症较前有所好转。纳眠尚可,二便尚调。
首诊证候

主诉:易汗出、乏力1年余。
诊查:BP:132/84mmHg,神清,精神可,咽无充血,双扁桃体不大,未见疱疹、脓点;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腹无异常。舌红,苔少,脉沉细。

辨证论治
诊断:颅咽管瘤术后。
辨证分型:气阴两虚。
治则:健脾益气,养阴生津。
处方:
薏苡仁30g,茯苓15g,芡实20g,山药15g,盐牛膝15g,熟地20g,枸杞子15g,盐菟丝子15g,益智仁15g,醋鳖甲30g,醋龟甲30g,甘草5g。水煎服,6剂。

随诊过程

二诊:2020年5月7日

复诊,病情无变化,诉服药后口干。继续予以补益脾肾,佐滋胃阴。

处方:薏苡仁30g,芡实20g,山药15g,盐牛膝15g,熟地20g,枸杞子15g,盐菟丝子15g,益智仁15g,醋鳖甲30g,醋龟甲30g,酒黄精20g,黄芪15g,干石斛20g。水煎服,7剂。

三诊:2020年5月21日

诉盗汗减少,近日大便不畅。

处方:茯苓15g,山药15g,芡实15g,黄芪15g,牛膝15g,熟地15g,酒黄精20g,火麻仁15g,郁李仁10g,白芍20g,牡丹皮15g,甘草5g。水煎服,7剂。

四诊:2020年6月21日

处方:薏苡仁30g,茯苓15g,山药15g,黄芪15g,盐泽泻15g,盐牛膝15g,酒黄精20g,山萸肉15g,益智仁15g,熟地20g,牡丹皮10g,天花粉20g,盐知母15g,甘草5g。水煎服,7剂。

五诊:2020年7月9日

诉中午自汗较前减少。

处方:山药15g,薏苡仁30g,茯苓15g,干石斛15g,蕤仁10g,牛膝15g,枸杞子15g,生地黄15g,郁金15g,白芍20g,菊花10g,甘草5g。水煎服,7剂。

【按语】

患者素体虚弱加上术后损伤脾胃,耗伤中气,加之劳累耗伤阳气,卫气不固,阳气外泄,合而为病,表虚不固则见汗多。患者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肾阳虚则乏力,肾阴虚则可见盗汗。以补益脾肾为法,健脾渗湿多用薏苡仁、芡实、茯苓、补肾阴用动物药醋鳖甲、醋龟甲,以益智仁、菟丝子、黄精补肾精,结合平补之品山药、枸杞子。

清热凉血 健脾利湿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案

【基本资料】


王某,男性,时年63岁,初诊:2020年7月2日。

反复多关节疼痛3年余,偶有关节发热感,既往曾口服苯溴马隆治疗,现暂无明显关节疼痛,10/6当地社区查肾功:UA 752.77umol/L,Cr 217.16umol/L;尿常规:PH5.0,尿蛋白(+-)。曾行胆囊结石切除术(具体不详),有肾结石病史,曾行手术治疗。有高血压病史,一直规律服厄贝沙坦治疗。
首诊证候

主诉:反复多关节疼痛3年余。
诊查:四肢关节无红肿,无关节畸形,右足跟、双耳廓可见痛风石形成。舌红润,苔薄黄,脉滑数。

辨证论治
诊断:痛风性关节炎。
辨证:湿盛血热。
治则:清热凉血,健脾利湿。
处方:
薏苡仁30g,泽泻15g,茯苓15g,山药15g,山楂15g,丹参20g,牡丹皮15g,生地黄15g,白芍20g,牛膝15g,山萸肉20g,甘草5g,水煎服,7剂。

随诊过程

二诊:2020年7月16日

诉仍偶有反复疼痛、发热,但发作频率较前稍减。

处方:牛膝15g,牡丹皮15g,薏苡仁30g,泽泻15g,茯苓15g,山药15g,山楂15g,生地黄15g,丹参20g,白芍20g,枳壳10g,甘草5g,水煎服,7剂。

三诊:2020年7月23日

处方:生地黄15g,牛膝15g,薏苡仁30g,泽泻15g,茯苓15g,山药15g,山楂15g,丹参20g,白芍20g,桑寄生20g,酒黄精15g,甘草5g,水煎服,7剂。

四诊:2020年7月30日

处方:生地黄15g,牛膝15g,牡丹皮15g,泽泻15g,茯苓15g,山药15g,山楂15g,丹参20g,白芍20g,甘草5g,酒女贞子15g,墨旱莲15g,水煎服,6剂。

五诊:2020年8月14日

处方:生地黄15g,牛膝15g,薏苡仁30g,牡丹皮15g,泽泻15g,绵萆薢15g,桑枝30g,泡苍术10g,三七片10g,独活10g,枳实10g,甘草5g,水煎服,7剂。

【按语】

痛风多为饮食故,兹认为,贫苦年代,人多食不果腹,瘦骨嶙峋,未曾见痛风之病,现如今,酒肉膏粱,发病日多。痛风发病,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饮食不节,使体内尿酸升高,二是肾功不全,使代谢受阻。所以在痛风的治疗中,先予饮食指导,既要健脾渗湿促排泄,亦要滋补肝肾。本病以湿邪犯侵犯中焦,脾失健运;湿盛郁热,经络蓄热则见关节红肿灼热。以薏苡仁、泽泻、茯苓、山楂、山药健脾渗湿,以丹参、丹皮生地、白芍清血分热养阴,佐以牛膝、山萸肉补益肾精以强筋骨。多次就诊,加减运用,均以健脾渗湿,清热凉血为法。

苏子降气行痰治疗肺肿瘤案

【基本资料】


梁某,女性,时年64岁,初诊:2020年10月5日。

咳嗽,痰难咳出,稍气促,无胸闷心慌,纳较前好转,寐可,大小便正常。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首诊证候

主诉:咳嗽半年余
诊查:轮椅行走,生命征平稳,呼吸音稍粗,无明显干湿啰音,胸廓正常,腹部无膨隆。

辨证论治
诊断:肺肿瘤伴淋巴、骨转移。
辨证分型:肺癌(肺气虚)
处方:
百部10g,炒莱菔子10g,炒紫苏子10g,桔梗10g,炒苦杏仁10g,紫苑10g,姜竹茹10g,地骨皮10g,北沙参15g,桑白皮20g,甘草5g。7剂,水煎服。

随诊过程

二诊:

咳嗽,较前稍缓解,痰难咳出,稍气促,右下肢稍麻木。

处方:百部15g,炒莱菔子15g,炒紫苏子15g,桔梗15g,苦杏仁10g,紫苑10g,款冬花10g,百合15g,鸡血藤15g,瓜蒌皮15g,玉竹20g,甘草5g。7剂,水煎服。

三诊:2020年10月19日

咳嗽,较前稍缓解,痰难咳出,稍气促,右下肢稍麻木。

处方:太子参20g,盐车前子15g,炒紫苏子15g,芥子10g,桔梗15g,苦杏仁10g,紫苑10g,款冬花10g,瓜蒌皮15g,北沙参15g,茯苓15g,甘草5g。7剂,水煎服。

四诊:2020年10月26日

偶有咳嗽,痰难咳出,稍气促,右下肢麻木较前明显缓解。

处方:北沙参15g,玉竹15g,百合15g,桑白皮15g,桔梗10g,苦杏仁10g,薏苡仁20g,茯苓15g,炒紫苏子15g,炒莱菔子15g,太子参15g,甘草5g。7剂,水煎服。

【按语】

患者老年女性,诊断为肺癌,咳嗽咳痰,故方中以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则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二者合用,痰化、食消、气顺。苏子长于降气,气逆不降者以此为主;莱菔子长于消食导滞,食少脘痞者以此为主。紫菀辛开宣散、苦能降泄、温和柔润,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款冬花甘润而补、辛散温通,有润肺下气、消痰止咳,共奏止咳化痰之功。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东莞市中医院,作者:叶伟洪 主任中医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