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塑件缺陷分析与改善(四)缩痕

 注塑人生 2022-04-07

 

缩痕(凹痕、缩坑为制品表面的局部塌陷,当塑件厚度不均时,在冷却过程中有些部分就会因收缩过大而产生缩痕。但如果在冷却过程中表面已足够硬,发生在塑件内部的收缩则会使塑件产生结构缺陷。缩痕容易出现在远离浇口位置以及制品厚壁、肋、凸台及内嵌件处。下面对缩痕成因及改善作简要分析

1设备方面

(1) 螺杆和料筒磨损影响,螺杆和料筒如有磨损,注射及保压时熔料发生漏流,降低了射胶压力和料量,使产品出现缩痕,此时要检查维修螺杆及螺杆头三件套。

(2) 注塑机射嘴孔径适宜。太小则射胶压力损失大,容易堵塞进料通道太大则将使射胶压力小,充模发生困难。

1、模具方面

(1) 浇口太小或流道过狭或过浅,流道效率低、阻力大;对于壁厚产品,一定要加大主、分流道的冷料井的尺寸,防止熔料在流道内冷却过早或过快熔料过早冷却。

(2) 浇口也不能过大,否则失去了剪切速率,料的度高,同样影响充模

(3) 对于壁厚的产品,浇口一定要开大一些,确保满足长时间补胶的需要(模具配合工艺)。

(4) 对于壁厚不均且壁厚相差较大的胶件,浇口位置需开设在胶件最厚处,并且浇口需要加大一点,以便对壁厚位进行充分补胶。

(5) 顶针设在筋位,可减轻缩水

(6) 流道中开设足够容量的冷料井可以排除冷料进入型腔,保证充模持续进行。

(7) 当流道长而厚时,应在流道边缘设置排气沟槽,减少空气对料流的阻挡作用。

(8) 多浇口模具要调整各浇口的充模速度,最好对称开设浇口。

(9) 模具的关键部位应有效地设置冷却水道,保证模具的冷却对消除或减少收缩起着很好的效果。

(10) 离浇口较远的部位缩水,可通过增加浇口数量或增开导流槽来改善。

(11) 改善胶件表面缩水或内部缩孔,应是“打通补胶通道”,不要依赖注塑成型时调机来改善。

3工艺方面

(1) 延长制件在模内冷却停留时间,保持均匀的生产周期,增加背压,螺杆前段保留一定的缓冲垫等均有利于减少收缩现象。

(2) 对于流动性的塑料,高压会产生飞边引起模具塌坑,应适当降低料温,主要降低料筒前段和喷嘴温度,使进入型腔的熔料容积变化减少,容易冷却。

(3) 对于高黏度塑料,应提高筒温度,使充模容易。

(4) 收缩发生在浇口区域时应延长保压时间。

(5) 提高注射速度便制件充满并消除大部分的收缩。

(6) 薄壁制件应提高模具温度,保证料流顺畅;厚壁制件应减低模温以加速表皮的固化定型。

(7) 精度要求低的制品应及早出模让其在空气中或热水中缓慢冷却,可以使收缩凹陷平缓又不影响使用。

4原料方面

(1) 结晶和半结晶材料的塑件收缩率高,使得凹痕问题更严重

(2) 非结晶性材料的塑收缩较低,会最大程度地减小凹痕

(3) 填充和增强的材料,其收缩率更低,产生凹痕的可能性更小

4、 制品设计方面:

(1) 制品设计应使壁厚均匀,尽量避免壁厚的变化。如图:

 

(2) 象聚丙烯这类收缩很大的塑料,当厚度变化超出50%时,最好用筋条代替加厚的部位。

(3) 壁过厚产品表面会产生缩痕。厚做成产品壁厚的1/3

(4) 产品直角容易开裂,R角后产品表有缩痕。产品面R角做大包覆内R角,产品外R角做大,产品强度好,来改善缩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