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居家常备中成药(7)

 陆大夫如是说 2022-05-10 发布于北京


说到中医,老百姓通常都会想到中医有秘方。

因为近百年积贫积弱,很多传统知识基本上也就只在民间零星的流传,慢慢地让人印象模糊了。

不仅仅是中医,几乎所有的传统技术,在近代,都在垂死挣扎。

在这些传统技术中,大家都难兄难弟,比如徽州砖雕这门技术,传统曲艺,园林修复,等等各色门类。相较而言,中医还算不太濒危的物种。

只是文化自信在近代还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故而很多以往习以为常的认知,现在与老百姓隔得越来越远了。

从中医上讲治疗,分四个步骤,证、理、法、方,处方是最末一位。

只是证、理、法、指的都是医学理念,整个过程是思维逻辑,最后物化凝练在一张处方上。

抓药看病,也都是凭着一张处方,故而不少老百姓想当然的觉得中医就是秘方。

中医确实有秘方,其实现在我们平常所有运用的处方,在以往的某些年代,都是秘方。

唐朝时孙思邈就感慨,江南诸师秘仲景方不传。

孙思邈身为一代药王,医术了得,但直到晚年近百岁时,才看到残本的《伤寒论》,于是发出感慨,很多江南的医师,手上得到了《伤寒论》,就当成秘笈,绝不示人。

到了宋朝,《伤寒论》得到官方公开出版后,也就算不得秘方了。

宋朝官方的和剂局所编修的中成药典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可以说其中的绝大多数方子,都是宋朝以前的秘方。

只是再精妙的处方,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在证、理、法的整体思路下,屡经临床验证,行之有效,并在正确的应用指征下,疗效经得起反复验证的处方。

故而经典处方,是无数临床实效的凝练下,中医理论高度的凝结。

每一张经典处方都有她的传奇,每一张处方的证、理、法,就是处方运用如神的秘诀。

同样一把倚天剑,张无忌随手拨动就是精妙绝伦,在灭绝师太手里,则当不得大用。

一样的剑,可以使出不同的威力。

一样的方,能不能用好是关键。

处方的使用原理,就是中医的内功,在行家手里,就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倘若不得其人,绝世珍宝,也只能蒙尘纳垢,晦暗无光。

名方传奇:

宋代有位名医叫钱乙,被称为儿科圣手,是古今医家中儿科最负盛名的名医。

钱乙的姑父医术高超,颇有医名,钱乙从小跟随他的姑父学医,天资颖悟,未满弱冠,就已经尽得其传,且识见超群,应诊拟方似乎都已青出于蓝。

在宋神宗元丰年间,钱乙刚二十出头,在当时的京城汴梁(今开封)行医,因为医术超群,才一二年间,便已誉满京城,下至贩夫走卒,上至宫廷贵胄,其精湛的活人手段让大家称道不已。

一天,祁国长公主她女儿病了,祁国长公主就是当今皇上宋神宗的妹妹,宋英宗的女儿。

长公主的女儿时年才五六岁,已经病了第四天了,高热不退,腹泻,不思饮食,困倦无力,身上软的都支不起身,人都烧的有点糊里糊涂的。

第一日,就把皇兄平时最赏用的御医陈太医给请来瞧病了,开了一张柴苓汤,四平八稳。

第二日上午,热度稍稍降了一些。小宝贝仍旧还是精神不振,一大早刚喝了点白粥,不多久就吐了出来。

长公主看在眼里,心里着急,丫鬟们刚端上来的早餐也完全没有心情吃。转身吩咐下人立刻去把陈太医继续请来看诊。

应差的下人还没出府,陈太医已经大步跨进府门,急匆匆的来了。

长公主见到陈太医急急的来了,二话不说,马上拉上他继续进内室给女儿看诊。

这两天每日腹泻十几次,热虽稍减,脉仍数急,诊脉时,小女孩盖着很厚的被子,仍旧有些哆嗦。

考虑到长公主的女儿,素体孱弱,从小多病,处方中给与人参、当归各一钱,托补气血,希望能够扶正达邪。

开完方后,陈太医领着长公主家的下人回太医局抓药,带回驸马府急煎侍奉着。

第三日,一大早,陈太医就引着上级领导——正奉上太医张太医一同来诊。

长公主急忙引入内室,昨日用药后,高热,泄泻,仍旧没有缓解的趋势,两位太医看着长公主的女儿双眼紧闭,唇白面淡,病情危笃,思忖着加用暖脾止泻之法,与前方中再加干姜、肉豆蔻各一钱,煎药再进。

到了第四日,两位太医诊毕调方,告退先回了。

长公主看着女儿,气息奄奄,病情反复,似乎丝毫没有看到病势转佳的迹象,唉声叹气坐在床边,眉头紧锁,神情恍惚。

不知不觉,已到傍晚,夜幕降临,城里家家户户,都已饭菜飘香。

只是这长公主仍旧茶饭不思,衣不解带,愁容满面,思前想后,想到了钱乙。

她听闻城内有个医生叫钱乙,传说医术超群,但回头一想,太医局的医师哪个又是平庸之辈呢?他们也都是学富五车的大国手啊!

旁边站着负责端茶倒水的丫鬟小凤,看出了公主的心思,轻轻地低声道:

“夫人,要不请城里的小先生钱乙来瞧瞧吧,我母亲上个月吐泻不止,看了好些京城名医,都摆手回绝说治不了了,这事夫人您也知道,后来就是请了钱大夫,没想到,治了几次,渐渐有了起色,现在她老人家烧火做饭都很利落了,像个没事人一样了。”

长公主沉思了一会,下了决心,抬头说道:“也只有如此了,小凤,你让崔管家亲自去请来府上,让钱大夫给瞧瞧。”

话分两头,这钱乙钱大夫白天诊病回家,妻子贤惠持家,各色菜式已经备下,还烫了壶小酒,夫妻共饮,真是世间神仙眷侣,围炉酌酒,心情舒朗,又有好菜下酒。

不一会,一壶饮尽,妻子立马起身又添了一壶。

这边饮边谈,好不和谐。

酒饮正酣间,一阵急切的敲门声传来,正是长公主驸马府上的崔管家到了。

家里的磨墨小童去开了门引入厅堂,钱乙立刻出来拜见。

崔管家这时哪里还有什么礼数,不由分说,拉着钱乙就走,至于拉去干什么,路上边走边说了。

只是此时的钱乙酒酣半醉,听得也是糊里糊涂。

不多时,已到驸马府上。

钱乙嘴里冒着浓重的酒气,进了驸马府,看到气氛森严的层层楼阁,酒稍微醒了点。

等到进入了重重帷幕之内,看到了病危中的小孩,钱乙的神情才开始凝重起来,酒也醒了大半。

他仔细观察了长公主的女儿,肌肤灼热,颈脖、四肢都触摸了一下,干烙无汗。细细一看,颈脖处有细密隐隐的小红点,掀起被角,提起孩子的手来诊脉,孩子却下意识地缩进被子里。

小孩子病了几天,说话都有点吃力。

钱乙问:“头痛吗?”

小孩子点点头。

继续问:“头的哪个位置痛?”

小孩子吃力得举手指了指太阳穴,指了指后脑勺。

询问了下人一些问题得知,大便气味不重,大多成水泄,每天前几次腹泻量稍多,其后便意多,但实际拉出来的量并不多。

胃口不佳,但能少量吃点,并非完全不能进食。

唇干,起皮,舌淡红,苔薄白。

钱乙仔细诊脉,六部浮弦,数急,久按稍不受按。

他诊查完毕,然后长长地出了口气,起身,退了出来。

随后询问了一下之前的诊治经过,心中有了底。

驸马爷是宁远军节度使,刚办完公务回府,女儿患病多日,他也甚为焦急,一进府门,就朝女儿的闺房疾走而来。

正巧碰上钱乙坐在窗边的书桌上写脉案。

钱乙看到这华服锦绣的高大男子进屋,想是驸马爷驾到,立即起身行礼。

驸马爷走近了摆摆手说:“听说您是远近闻名的钱先生,敢问小女病症如何?”

钱乙一听,果然是驸马,拱手回答道:“病势稍重,但大局无碍,颈脖处隐约有红疹未透,待今日用方后,红疹大透,自然热退泻止。”

驸马听他答得气定神闲,泰然自若的样子,好似很有把握。言语中夹杂着浓浓的酒气。

驸马眉头一皱,想着连日来两位太医几经辗转,毫无寸进。这个毛头小伙子居然言语轻飘,是不是大言欺人?

驸马阴沉不悦地说道:“听你这样说来,好像这病并无难处啊?你说话可不能轻佻啊?如果戏弄于我,可不会有好果子的。”

钱乙听了,心里暗惊,心想驸马对我并不信任啊,于是一言不发,留下已经写好的脉案处方,拱手作揖,转身就走了 。

驸马拿起脉笺细细端详,这笺上写着:

二阳合病,寒湿未透,内陷肠腑,疹毒内伏,无力外达,由外之内者,先治其外,稍兼气馁,可扶正内托,尚有逆流挽舟之机。拟败毒散化裁,仍从表散,待邪透正自安。先进一剂,明日再议后法。

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桔梗、甘草、茯苓、川芎、人参、连翘、大青叶。

看完方笺抬头向院外望去,钱乙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

回头看到了长公主,还埋怨她怎么找个市井医生来给我们千金诊病,这能靠谱吗!

长公主敷衍了驸马几句,立马吩咐小凤:“快去把药配制齐全,煎了给小姐服上,快去。”

小凤答应下后立刻就去操办了。

第二日清晨,钱乙尚未出门应诊,驸马府上的崔管家已在门外恭候了。

遇到钱乙,立马招呼:“钱先生,快快快,先跟我回府,给我们小姐调个方子,然后才能放您去坐堂应诊。”

说罢拽着钱乙就向驸马府走,边走边说:“钱先生,您可真神啊!小姐昨夜服了您开的药,今天清晨真的发了满身疹子,但热却退了,肚子也不拉了,早上主动要吃的了。长公主等您给再起个方,继续调治。”

钱乙边走边应和着,不多久,到了府上。

小姐虽然还有些体弱,但精神状态好了很多。

长公主自然要感谢一番,请钱乙继续善后调治,钱乙开了几贴善后方,交给小凤。

长公主随后询问:“钱先生,您是如何能够判断小女,疹透后能够热退泻止的?”

钱乙拱手后回答:“小姐腹泻,是表证没有处理好,病势内陷,正气又无力外托,所以疹毒欲透而难透,我只是用药帮助身体的自愈之机,病是从表而来,还要从表而解。况且凡病疹毒,必要疹出才能热退。”

也不知道长公主是听得懂还是听不懂,连连点头称是。

因钱乙屡次为皇室诊病,疗效卓著,宋神宗授予“翰林医学”的头衔。

这钱乙所用的败毒散,就是宋以前的秘方,配伍精妙,被后世历代医家所称道,诸多医家都善用此方。

在宋朝被太医局收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

败毒散有不少姊妹方,本文要介绍的是此方的姐妹方,名叫荆防败毒散。

当代诸多药厂根据此方,制作成中成药,就是非常著名的荆防颗粒。

9、荆防颗粒:

荆防颗粒是根据古方荆防败毒散改变剂型而制作的中成药。

荆防败毒散出自明代张时彻所著的《摄生众妙方》。所谓败毒,清代医家陈素中说:“培其正气败其邪毒,故曰败毒。《伤寒辨证》

自从败毒散问世以来,历代医家对败毒散及其类方都非常重视,并为大多数医家所习用。

这是一张配伍非常精妙的处方,而且适应症广泛,在各科疾病中都能够广泛运用。很多擅长使用败毒散类方的医师,往往都能成为一方名医。

药物组成: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疏风解表,散寒透湿)

柴胡,前胡,桔梗,枳壳,(疏气降肺,宣胸行气,化痰止咳)

川芎,茯苓,甘草。(通经和营,利水散湿,调和药性)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散风祛湿。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或略兼咳嗽,稍有痰。

此方治疗表证,应用面广泛,而且作用强大,从病因上说,散风散湿散寒,作用均衡,且发散力量颇强,且卫分营分通行,药性能走太阳少阳厥阴少阴四经。

诸如程度较重的流感,恶寒发热,热度甚高,甚至寒战,身体极度不适,身重乏力,疲软不堪,往往自觉都觉得病的不轻。很多医师善用荆防败毒散,对症用方,往往一剂退热,患者自身感觉,焕然一新,往往啧啧称奇。很多医师因善用此方,名震一方。

这除了临床医师善于使用此方,也与此方的创制者理论功底高超,临床经验丰富有关,故而能够创制出如此精妙的处方。

在今天的社会,单纯的伤寒表证,发病率较民国时期少了很多,故单纯散寒的处方,运用机会大大下降,而荆防败毒散则使用频率较高,且江南、岭南这些地区,往往夹有湿邪,应用机会更多。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与流行病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经史料记载大疫五百余次。

疫症,通常有寒疫、湿疫、瘟疫、火疫、燥疫等等。

比如东汉末年,张仲景写《伤寒论》的时代,就是寒疫流行的时代,因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才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了划时代的巨著《伤寒杂病论》。

比如明代末年,大疫四起,从南至北,辗转千里,以伤寒治法治之多死,这次流行的是湿浊疫,病情极为凶险。故而吴又可精心钻研,创作了传染病领域的辉煌之作《瘟疫论》。

比如清朝中叶,京师大疫,有医师以大剂石膏治之,全活甚多,这是一场瘟疫。故而余师愚写了传世之作《诊疫一得》。

虽然如此,但很多寒湿疫,败毒散都能担当重任。

记载如下:

嘉靖己未,江淮大疫,用败毒散,倍人參,去前胡、 独活,服者尽效。万历己卯大疫,用本方复效。崇禎辛巳、壬午,大饥大疫,道殣相望,汗和药中,惟加人参者多活。

时下,新冠疫情已经肆虐了近三年了,很多患者发病时有恶寒、发热、身重、疲劳,这是荆防败毒散的适应症。

新冠感染,在传染病中,传染性很强,毒性并不强。和历史上出现的鼠疫、乙脑等传染病相比,绝对是小把戏。

很多新冠感染的患者,初期对症的话,败毒散一剂就解决战斗了。

这么好的经典处方,你学会了吗?

附:

钱乙,字仲阳,宋代东平人,约生于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约公元1032~1113年),享年82岁,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钱氏治学,当初先以《颅囟方》而成名,行医儿科,曾治愈皇亲国戚的小儿疾病,声誉卓著,被授予翰林医学士。曾任太医院丞,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钱乙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当时著名医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钱乙幼科冠绝一代”,言不为过。其一生著作颇多,有《伤寒论发微》五卷,《婴孺论》百篇,《钱氏小儿方》八卷,《小儿药证直诀》三卷。现仅存《小儿药证直诀》,其他书均已遗佚。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