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曾在日本参观遭“屈辱”,回国后潜心发明“水泥神器”,市场估值1.2亿

 嘉陵江一滴水 2022-04-07

20世纪90年代,国内基础建设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技术与材料均依赖进口,局面相对被动。当时,正热衷于建筑材料的蔡晓民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同事,有机会一起往日本实地参观新干线的修复工程。可在参观过程中,到了“特殊工序环节”,日本人怕保密技术被泄露,于是要求中国人全部离场不得参观。

事情发生后,蔡晓民感受到被动“屈辱”的同时,也深刻意识到“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于是回国之后萌生了发明“水泥神器”的想法,并组织团队成立了一家专门研发“新材料”的公司。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最终在不懈努力下,蔡晓民成功发明出一种优于混凝土的“水泥毯”新型材料,它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优点。

1.使用方便

混凝土使用时,需先将水泥、粉煤灰、砂石、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搅拌,再根据气温、运输时间以及运输距离等进行调整;最后运输到目的地后,还要建模具,将混凝土倒入其中,并花费大量时间等待混凝土完全凝固硬化。使用过程相对复杂,耗时较长。

而作为一种将水泥与轻型纺织材料帆布混合而成的水泥基复合材料毯,在其使用时,只需铺平后注水即可,且在常规条件下,24小时内就可以达到80%以上的硬化强度,凝固速度快,等待时间短,十分方便。

2.存放便捷

混凝土未使用之前,不仅对存放环境有要求,且耗时耗力,而水泥毯因与普通毛毡毯相似,未使用时,只需将其卷起来或者叠起来放置即可,占地面积小,且重量轻。每平方米的重量仅为十公斤左右,搬运、存放相对方便。

3.操作难度低

混凝土制作因需考虑到原料搅拌比例、气温、运输、凝固硬化等多种因素,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经验;而使用水泥毯并不需要很专业的技术人员,普通技工就能轻松上手,且不会影响到后期的施工与建筑质量。

4.性能强大

水泥毯因性能强大,适用性极高。在路面使用时,可防止磨损起粉;在石壁隧道使用时,可有效避免滑坡,堪称“万能建筑材料”。

正因如此,水泥毯被发明后,其市场估值已达到1.2亿,且获得了国家专利。虽说刚开始推行的过程比较艰难,但随着价值逐渐被认可,订单越来越多,逐渐成为不少国家争相抢购的黑马产品,其中包括科技龙头的国家美国和日本。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