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卫健委: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探索适合本地的健康建设模式

 菌心说 2022-04-07
文章图片1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信息司司长毛群安 中国网 杨佳

中国网直播4月7日讯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日上午10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爱卫办负责同志、北京市相关代表、北京协和医院(健康促进医院)代表将出席,介绍中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健康城市做法和成效,并回答媒体提问。以下为相关内容实录:

香港中评社记者: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健康城市作为健康中国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当前我国健康城市工作建设的状况如何?有哪些亮点和难点?谢谢。

毛群安:

谢谢你的提问。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把健康城市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2016年全国爱卫会全面启动了健康城镇建设工作,近些年来我们重点推进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不断地健全政策体系,我们先后印发了健康企业、学校、社区等健康细胞和健康乡镇、健康县区建设的规范,打造了健康中国、健康城市、健康县区、健康乡镇、健康细胞这样一套全链条的建设体系,正像刚才林区长介绍的,我们实际上把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任务,怎么样通过我们的城市县区一步步的落实落细。目前已经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健康城市建设的工作格局。

二是积极探索适宜的模式。我们提出“6+X”的建设模式,“6”就是建立党委政府领导工作机制、制定健康城市发展规划,开展“健康细胞”建设,推进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建立全民健康管理体系,开展建设效果评价。“X”是指要推进特色建设,鼓励各个地方结合本地的实际来探索适合本地的一些建设模式,比如苏州市从党委政府健康优先的制度安排,相关部门健康促进的职责履行,卫生行业健康管理的有效供给,以及市民百姓健康主责的共建共享这四个维度推动“健康苏州”建设高质量发展。成都市形成了自上而下提升健康意识,自下而上汇聚健康细胞的建设模式,探索适合西部地区的建设路径。马鞍山市系以微城管、微细胞、微志愿“三微”行动为抓手,发动市民全方位的参与健康治理。

三是融合推动相关工作。为了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中国行动,我们选择了15个城市,开展了健康城市建设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的创新模式试点工作。将健康城市建设与妇幼健康促进、癌症防治行动相结合,探索条块结合、防治结合、群体个人结合的服务模式。同时在健康城市建设中推动开展健康影响评估试点工作,加强健康影响的各类风险隐患的源头发现和早期控制,促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四是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我们印发了健康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定期的开展评价工作,推出了一批健康城市建设的样板城市,以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工作开展。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各地健康城市的综合指数和分指数稳步提升,人群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的中位数达到79.40岁,婴幼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下降,达到或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健康城市建设进入了快发展、显成效的重要时期。

我刚才讲的这几个指标就是建设健康城市的健康指标有了明显改善。但我们实际工作中发现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难题。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直辖市的辖区,比如海淀这样的城市区,总体优于地级以上市和县级市,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另一方面,各项指标的进展也不平衡,健康环境和健康服务领域,一些指标的进展相对好一些,而健康社会以及健康文化领域从指标之间的比较来看相对薄弱,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