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现状及需求分析篇

 燃烧的烤串 2022-04-07

今天继续为大家详细解读新的医疗行业背景下,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现状及需求分析~

建设需求分析

目前存在基层公立医院医疗资源短缺、居民就医不便捷、绩效工资发放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在整合地区医疗资源、建立便捷就医模式、规范薪酬发放、强化内控建设等方面进行发力。

 标准化建设需求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内标准规范体系对信息化建设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卫生医疗业务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和信息广泛性,以及不同业务需求方的多样互操作需求,决定了卫生信息标准化对象和应用领域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中必须先建立―套适合业务应用需求的卫生医疗信息标准体系及标准化方法,以满足地区内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迫切要求,指导数据资源规划和跨系统互联互通建设。

地区内资源共享需求

利用优势医疗资源建立开放共享的医学影像、心电、病理诊断和临床检验等资源共享中心,建立检验检查标准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业务模式,推动区域内检验检查结果的互认,降低患者就医费用,简化就医环节。需要建立地区内医疗资源管理机制,保障医疗资源的整体开放和共享。

人财物统一管理需求

人、财、物形成一体化管理,实现深度融合,数据共享;实现会计、预算、成本、绩效、薪酬、人事、后勤等经济运行管理业务的整合,建立起“成本+预算+考核”运营监管体系,建立起以预算控制为主线的业务处理方式,实现对成本有效监管,提升部门间数据共享效率,推进实现精细化管理。

 统一运营管理需求

建立药械统一保障制度,实施药品、耗材统一目录、统一保障、统一配送、统一管理,促进药品供应和使用使用安全、合理、有效、便捷。建立院外供应商及医院内部物流、资产的统一管理平台,全面跟踪耗材流转情况,通过结合业务科室治疗,积累并分析医院内部耗材使用的合理用量,提升医院运营效率,提升物资周转效率。

 系统间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需求

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构建畅通的信息通道,为分级诊疗工作和基层公共卫生业务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需求

通过地区内资源整合,利用平台建立上下级医疗机构间业务连接、技能连接和知识连接的纽带,建立医疗资源引入机制和协作机制,为基层医疗机构引入大医院的标准管理流程和运营规范,通过大医院带动基层医院的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便民惠民需求分析

缓解看病难

患者生病后就诊最方便的应当是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但是基层医疗机构存在人才短缺、技术落后、就医环境差的普遍问题,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不够信任,病情严重的时候“择优不择廉”、有病就去大医院成为百姓普遍的就诊习惯。缓解看病难的问题,本质上是解决人群群众在基层能够获得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能够不出社区、乡镇就能就近获取更优质的医疗服务。通过互联网、远程医疗等手段能够提高患者就诊体验,让患者能够就近就医、安心就医。

 缓解看病贵

居民在跨医院就诊时经常会被要求做重复性检验检查,对降低医疗费用,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验检查需求迫切。通过资源整合,在组织内部通过检验检查标准的统一、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远程会诊、医疗行为监管等措施,降低医疗费用,提升居民就医感受变成可能。

 缓解“三长一短”现象

“挂号、就诊、缴费排队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现象已成为医院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瓶颈,其中有就医流程不合理的原因,也有信息化对流程改造不够充分的原因,例如缺少基于移动端应用的统一支付平台等惠民便民应用,导致患者还需要排队缴费,如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开发应用覆盖不够,宣传力度还需要加强,百姓还不了解可以通过APP或微信等应用开展便捷的掌上预约挂号等。

 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

 标准化建设需求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内标准规范体系对信息化建设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卫生医疗业务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和信息广泛性,以及不同业务需求方的多样互操作需求,决定了卫生信息标准化对象和应用领域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平台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先建立―套适合业务应用需求的卫生医疗信息标准体系及标准化方法,以满足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迫切要求,指导数据资源规划和跨系统互联互通建设。

 消除信息孤岛、信息烟囱

目前各医疗机构普遍存在问题是系统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存在条块分割的结构和多头管理,不同能力维度的厂商导致协调管理、数据应用困难,不满足精细化管理要求。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资源中心和业务应用中心,让健康医疗数据能够充分流转,有效解决数据孤岛、数据烟囱问题。

降低使用门槛减少运维成本

目前要建立的大型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种类繁多、关系复杂、交换类型与交换量剧增,随着业务形态和数据量剧增,原先的高耦合形式已不适应现有的信息系统整合方式和建设模式,系统运维工作压力剧增,因此迫切需要采取适宜的建设模式和运维方式,降低应用系统建设门槛,降低管理和运行维护成本。让各医疗机构在有效控制成本的情况下,能享受到最专业的技术研发、最专业的运维服务,从而降低运维成本,提升系统水准、获得高质量服务。

建设现状

地区医疗卫生的信息化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都是各自分散建设,缺少顶层设计,现有系统的技术水平总体偏低,信息孤岛严重,与目前改革发展需求差距较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医疗、公卫业务协同不畅

突出表现为基层HIS系统与外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严重不足,如现有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只有上传采集、缺乏有效的横向利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无法落地,目前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只进行登记签约,HIS系统未对签约患者进行业务响应,例如随访用药不能引入门诊用药处方、随访生活方式不能从引入体检记录等,迫切需要家医签约、公卫系统与和HIS系统进行深度对接,实现缴费、履约等一体化协同以及医疗和公卫数据的共享利用;开展绩效考核需要与各个业务系统进行对接,对接工作量大、容易出错,数据存在失真无法完全客观反映出医生的工作价值。

 数据壁垒现象严重

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存在条块分割的结构和多头管理的局面,在医疗机构内信息共享上存在很大障碍。省、市级垂直业务系统纵向建设,数据共享不及时,医疗信息系统的横向之间数据壁垒突出,地区内医疗与公卫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重重。

信息化建设厂商存在商业壁垒,众多系统协调和统一管理、数据应用十分困难,极易产生重复上报数据、导致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管理效率。由于缺少统一的数据中心,更无法满足对卫生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的精细化管理要求。

基层医疗系统缺乏统一登录,操作繁琐

基层医疗机构所使用的HIS、公共卫生、签约、体检等系统,由多家厂商提供,没有建立统一登录机制,缺乏有效系统整合。基层医生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多种业务需要,往往要在多个系统间频繁切换,每次都要反复输入身份验证信息,严重影响了基层医生的工作效率,医生操作体验较差。

 系统操作和易用性问题突出

现有系统建设时间较早,设计理念和业务理念已经比较落后,再加上各个软件厂家后期维护不及时导致易用性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工作效能。如,HIS的患者信息管理按照就诊卡关联,卡回收后患者信息就诊资料丢失或者出现就诊记录张冠李戴。

 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有待深化

“互联网+医疗健康”还处于起步阶段,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开发应用覆盖不够,基层医院的便民惠民应用很缺乏,缺少面向人民群众的预约挂号、在线支付、检查检查报告接收、健康档案查询等便民应用。

尚未开展在线复诊等互联网诊疗服务,“三长一短”、患者就医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观,总体来看便民惠民服务水平还需要提高。

缺乏人财物有效管理机制和手段

目前对于大多数医疗机构来说,信息化建设仍然是在逐渐探索过程中,仅实现法人统一变更,药品、耗材目录尚未完全统一,更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财物统一管理。在运营管理方面,尚未实现统一人员编制、统一岗位设置;未实现药品、耗材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后勤服务仍然处于割裂的状态,没有齐抓统管。

 基础设施和运维能力较为薄弱

乡镇卫生院普遍缺少专业信息化管理人员,同时建设核心应用的厂商缺少产品升级和运维能力,院内系统更新维护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基层整体信息化运维管理状况堪忧。

 信息标准化与安全有待提高

由于各信息系统建设时间不一,采用的信息数据标准不一,厂商较多、协调困难,导致县域内信息交换和共享的水平偏低。在信息安全保障方面,现有系统安全体系建设有待完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还不完备,还未达到与信息化系统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和同步实施平台安全体系建设,没有完全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安全三级等级保护制度、分级保护制度和信息安全审查制度。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