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为《复利信徒》李杰投资心法学习笔记。 大道理都是正确的废话。大多数人之所以平庸就是因为只看到了“废话”就直接藐视了“正确”。本文阐述的内容大多也属于“废话”的一类。但希望读者朋友能够变“废”为宝。本篇笔记分为三个部分:投资常识、市场认知、修身要点。 投资常识芒格:所谓常识,是平常人没有的常识。 01 投资中的“不可能三角” 极高收益率、极低风险度、极强可持续性。大多数人毕生都在追逐第一条,但往往却因对第二条和第三条的忽略而得到一个不确定的结果。 究其原因是极高的收益率很多时候要依赖于不可控的运气成分,而且往往缺乏持续性。真正的长期持续的投资收益是建立在低风险和长期持续性基础之上的时间复利。 理解这个不可能三角的内涵,特别是认识到“低风险+强持续性”的基石作用,将有助于帮助投资者提高长期投资的成功概率。 ![]()
02 我们都是趋势投资者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我们都是趋势投资者。顶级的趋势叫时代,次级的趋势是经济周期,最基本趋势的是公司的生命周期。真正的大机会往往就在三者的交集区域,时代向上但被向下的行业周期或者基本面向下的公司耽误,则是最大的遗憾。 ![]() 捕捉大机会需要眼光和运气,避免好时代的大遗憾需要理性和常识。
03 顺势而为与逆向投资 顺势而为与逆向思维看起来是一个矛盾体,实际上是不同的决策层次。顺势而为是长期战略层面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大方向上绝不能逆历史潮流而动,要坚定地站在大势所趋的一边。 但首先不同行业的节奏往往不同,其次即便方向确定,其演绎过程也常有剧烈波动。所以逆向思维是在战术层面选择聪明的时机来介入某个“势”,规避过热,买入低估,用更好的赔率参与到具有高确定性的未来中。
04 投资的窍门:用足笨功夫。 巧方法是指方法论体系,让你事半功倍,做到高效聪明的整合信息碎片形成完整认识; 笨功夫,就是踏踏实实花时间、花精力一点点去阅读、搜集和积累。 市场中80%的人在笨功夫这层就被淘汰了,基本失去超额收益的入围资格。剩下的又有一半儿被巧方法挡住了,原地打转,收益与付出无法匹配。
05 投资中最难的事:等待 投资中难的是从简单的投资道理中发现其中的复杂辩证性,并由此精炼出适合你个人的投资方法。但更难的是,在多轮的牛熊转换和各种行情变幻中克服恐惧、贪婪,看清自己并知行合一。而最难的是,用一辈子的时间坚守并简单重复那些最初的道理。 投资的两端分别是分析和交易,而连接这两端的是等待。 投资分析的核心是商业理解力和概率思维, 投资交易的核心是赔率和逆向思维, 等待的核心是谨守能力圈和尊重常识。 从长期来看,优秀的交易无法挽救糟糕的分析,优秀的分析却可能毁于糟糕的交易。然而相比之下,最难的还是学会等待(无论是持股还是持币)。 今天在《智能革命》里看到陆奇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毕业留言:Know more、Do more、Be more。我觉得如果效仿一下来表达对投资的理解,我会选择: Learn more、Think more and Wait more。
06 投资最怕的事 就估值的角度而言,第一怕的不是贵,而是价值难以衡量。难以衡量的核心要么是变量太多,要么是距离能力边界太远; 第二怕的还不是贵,而是便宜的陷阱。看起来便宜容易让人下狠手,而一旦证明是陷阱就是大亏。 如果其他要素都较为确定,那么“贵”其实是一个很单纯的问题,至少易衡量。但估值的重要假设说不清或者被推翻就很要命。
07 投资者追求的误区 大多数人往往认为投资的最高境界是“入手就涨”,其实投资真正的奥义是“入手就赢”。这一字之差其实反映的是认知层次上的天壤之别。 前者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试图做日常市场波动的主人;后者是立足于坚实的安全边际和妥善的赔率测算,是做自己投资行为的主人。 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决定了长期投资收益率的差异。 对于悟性好的人来说,投资的核心真理用1页纸5分钟就能说明白。但这5分钟的道理,不经过3~5年的实际投资历练,很难真正理解。
08 投资中的可知与不可知 对我来说,市场及估值日常的波动幅度和时机都不可知,市场及估值的极端状态和其大方向模糊可知; 企业中只有极少数的对象,其经营前景可较大概率地探知,少数企业的前景可大致模糊探知; 而对于自身能力的特长和局限、长期获利的方式和必须放弃的东西,包括公司的不确定性因素,我们可以而且必须清晰可知。
09 超额收益的三个来源 (1)公司超常的业绩表现:驱动最持久但确定性难把握; (2)市场超低的价位:带来最大赔率和极高正期望值,但可遇不可求; (3)资金和市场情绪的超常的乐观:“药效”明显但可持续期最短。
市场认知01 投资问题的根源:时间和概率 第一,要和时间做朋友,别做那些有可能让你提前下场的事儿,比如杠杆被强平或者被长时间的高利息拖住,赌特定时限内的事件那完全是魔鬼的契约。 第二,就是要站在大概率的一边,与高确定性的对象为伍。天下事无绝对,但搞清楚什么是大概率的方向,就能利用均值回归赚钱而不是被均值回归“干掉”。简单来讲,就是看准大势还要等得起、熬得住。
02 珍惜高概率与高赔率共振的大机会 高概率必须要依托在需求端的长逻辑和供给端的高壁垒上; 高赔率往往出现在负面共识高度集中,又隐含了高预期差的地方; 高概率对象最怕的是被充分预期,但好在它是时间的朋友等字诀能化解矛盾。 高赔率对象最怕的是负面逻辑被证实,最好的机会在于正面逻辑强劲又短期难以证伪,某种程度上是个和时间赛跑的游戏。 高概率与高赔率共振是数年一遇的大机会往往存在于暴跌之后的大熊市,但可惜的是,机会来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被暴跌吓跑了。
03 市场会专门摧毁短期热点经验 证券市场有一种特异功能,就是专门摧毁你的短期经验。先用一种温度慢慢炖,等你适应了,得心应手的时候可能就要换汤了。对这种特征,要么你是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以万变应万变。要么你就抓住根本我行我素,以不变应万变。 但不管哪路风格,最终几个周期下来你会发现,其实盈亏同源,很多人努力追求了一辈子的左右逢源其实只是个美丽的幻象。对投资人来说,这是命,得认。
04 方法论和投资体系是投资常胜的必要条件 大多数人都致力于寻找大牛股甚至是十倍股,我觉得志存高远当然是好事,但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看:如果你发现自己一直都可以不靠大牛股来赚钱,那么你持续赚钱的概率是低了还是高了呢?能力是更强还是更弱呢?牛股可遇不可求,碰上最好,没抓住拉倒。 关键还是要有一个正确的体系来确保你在更常态的环境和更低的难度系数下,依然能极大概率地获胜。 换句话说,方法论和体系确保必胜,运气只改变战果的大小和效率。 交易策略的核心是概率、赔率和预期差; 投资体系的核心是对象、时机、力度; 而投资本质核心是价值、安全边际和复利。 投资研究的核心是公司,公司研究的核心是空间、结构、深度、角度; 这几个环节是同心圆,越后面的越靠近内环。 内环决定战略和原则,外环确定策略和技术; 内环是道,外环是术; 内环解决了What和Why,外环实现了落地的How; 内环不牢靠是闷头乱撞,外环不扎实是夸夸其谈。 ![]()
05 投资中最危险的动作 高换手率、高估值、在高价位买入本质平庸的企业,看似便宜的强周期、高杠杆股票,买入并持有新股,高市净率高ROE的大盘股,这些几乎构成了股市里最危险的陷阱。 如果可以避免这些致命的行为,投资的结果就算称不上优秀,基本上已足够战胜90%的普通人并实现较好的盈利。
修身要点从投资长期来看,只有两个因子是核心且恒久的:第一是价值,第二是人性。 发现价值是个技术活,但践行价值却是个艺术活,坚守之难,一在于外界的诱惑太多,二投资者的认知、秉性也常常难以支撑。 01 投资者秉性 投资的经历、悟性和直觉是很难学来的。经历可参考但难复制,能从经历(自己和别人的)中挖出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则取决于悟性。悟性有先天的成分,但也需要正确的知识土壤来发芽,俗称开悟。经历与悟性的沉淀,会产生某种直觉,它其实是在大量实践和思考后的一种下意识反应。直觉不如逻辑推理那么严密,但快速而直接,可以帮助在某些不确定的环境中感知风险机会的变化。
【往期链接】 02 投资决策信心的最强支撑点 投资很难赚到你不信的那份钱。往小了说,对一个公司没有充分的信心,最多只能赚到财务数据直接相关的那点儿钱,再远点儿、长点儿的钱是不可能赚到的。往大了说,对国家未来从心底悲观,那么最多赚到几个波段的小聪明的钱,要赚大钱也很难了。格局、历史感这些东西在99%的时候都很虚,但在1%的重要决策时刻往往就是强大信念的真正支撑点。
03 热爱公司,但不要作茧自缚 从这些年的经验来看,那些特别喜欢释放出高预期、投资者关系好得令人“感动”的公司,真的要小心、再小心。一般里面有几种情况:一种是有造假的强烈动机,骗子都是典型的表演型人格,操纵预期是拿手好戏;另一种是内心知道前途艰险,特别需要市场认可好赶紧圈钱;再一种算不上阴谋论,真的是情怀和自信大没边。但上述无论哪种其实都很难善终,阶段性机会有,但一定要有足够的提前量和敏感度,切忌从评估者变为忠诚“信众”。 ![]() 就算再喜欢一个公司,也千万不要以其股市代言人自居。尽管有时这样做很风光,但长期来看却不明智。这种将公司前景与个人声誉自我捆绑,首先容易丧失客观性,其次也失去了行动的灵活性,不断地自我强化更是作茧自缚。也许这能带来与公司高管的亲近,但我觉得投资人完全没必要靠特殊渠道获利。 以公开信息做功课足够光明正大地赚钱。何况有时太靠近内部消息反而是一种危险。
04 如何度过市场的艰难时刻 如果以获得收益的难度系数高低将市场分成几个阶段的话。那么一路杀估值的熊市主跌段就是典型的Hard模式,其次比较难的就是整体不便宜需要艰难找出结构性机会的阶段,是典型的“高手市场”。 相对比较容易赚钱的Easy模式,是熊市末期市场整体很便宜,容易找出好东西重仓,而未来极大概率将是估值提升趋势。 至于牛市中后期的Crazy模式,是最暴利但同时隐含风险也最大的阶段,身在其中时,太清醒会痛苦,太疯狂会毁灭。 曾和多个朋友聊起过自己在当年压力最大的时候是怎么度过的。读鸡汤励志,找高人点化、朋友开解这些基本都是没用的。 关键是严厉审视自己是否在做一个对的事,是否在正确的时间做出了一个极高概率赢并且拥有优异赔率的决策。没有这个打底,一切自我安慰都是无效甚至危险的。 如果投资清单检查一遍没有问题,投资体系又有效地分散了风险,那就认死理,距离市场远一些,耐心等待价值的回归。 在投资中,危险和艰难经常看起来很相似,实际上这两者差别很大。 越是让人感觉异常艰难的时刻,往往越是安全。 而真正危险的时候却正是大众欢腾甚至癫狂的那一刻。 这是用感性还是用理性看待问题的差别。如果说投资上的绝大部分知识都是可以靠学习获得的,那可能唯有在压力下仍然保持理性的能力是关乎于天赋的。
证券市场里的钱是一种很骄傲的东西,它会用深入骨髓的眼光透视你灵魂深处的弱点,然后化身出最诱惑和让你恐惧的东西一次次地测试你,而且这种测试既是后天学识层面的,也有先天基因层次的。只有在通过多重的考验后,它才会接受你这个主人。而通不过测试的,往往被其奴役甚至剥夺一切。
特别提醒:本文为投资逻辑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 巴菲特读书会价值投资理念、知识经验学习与交流平台,投资风险教育平台。 发现价值,践行价值。书会长期开展独立投研活动,定期发布原创研究报告,组织线下分享活动。 “行稳致远”,秉持“专业、谨慎、诚信”的精神,努力与会员和客户共同实现长期价值稳步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