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我想出去玩!”:疫情下,我拿什么稳住孩子的情绪?

 昭德心理官方 2022-04-07

经常看到家长们吐槽:“娃在家上网课,太崩溃了。”

作为一名宝妈,老父亲、老母亲们的崩溃、焦虑,我深有体会。

图片来自网络

同时,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事实上,娃的焦虑我也能有所感触。

只是,孩子们表达的方式不太一样;甚至,他们读不懂情绪,更不知道自己焦虑了。

我的女儿8岁,这一个多月她就很焦虑。

因为疫情,她就像笼中鸟儿一样,天天盼着出去玩,完全静不下心来。之前爱看的书不看了,画也不画了,跟她说话她就开始暴走。

图片来自网络

有一天甚至突然崩溃了,朝我吼道:“我干啥也不行。想要当画家,可是有的同学画得太好了,我觉得自己怎么也比不上……”

后来又沉迷于刷猫猫狗狗短视频。

问其原因,她答:“好解压啊!”

孩子能有多大的压力啊?相信这是很多父母的真实心声。

你的孩子焦虑了吗?

和抑郁一样,轻中度焦虑很容易被忽视。青少年的焦虑更是如此。

按家长们的惯性思维,这的确很难理解。

“他们不愁喝不愁吃,只需要学习,有什么可焦虑的?”

“就是玻璃心、抗压能力差。该好好锻炼锻炼。”

朋友家的小孩,刚上初一,最近就很焦虑。

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疫情在家上网课,这半个月总感觉无法集中注意力,头痛欲裂;晚上也没法安然入睡,早上起来浑身酸胀,头感觉晕晕乎乎的;吃饭也不香了。

孩子也想更自律一点,但总是做不到。

细问之下还发现,做作业的时候常常会有很多很颓废的念头冒出来。

“我为什么要学习呢?还不知道以后会怎样呢?”

原本还算开朗活泼的少年,都变得有些暮气沉沉了。后来他在网上刷到一个焦虑自测,才发现自己焦虑了。

如果是小学生呢?可能都不会往这方面想,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

情绪也不会因为否认或忽视而消失,只会因为被看见而消失。

看见孩子的焦虑并帮助他看见自己的焦虑,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很重要的一步。

毕竟,人生一世,焦虑如影随形。是否能处理好焦虑,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活出更轻盈丰盛的人生。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焦虑呢?

一般来说,符合以下几个症状,就说明有焦虑情绪。

1.心理上,经常性觉得恐惧、不安、烦乱、不知所措、静不下心来、负面情绪明显增多;

2.生理上,经常感觉心慌、头晕、胸闷、血压上升、肌肉酸痛(尤其是肩颈和头部)、失眠或没有胃口。

但焦虑不是病,它只是一种情绪状态。当人处于某种压力下,觉得自己无力应对时,就很容易感到焦虑。压力可大可小,焦虑也可大可小,它往往和抑郁情绪相生相依。

若不及时疏通,可能会不断累积,变成广泛性焦虑或焦虑症,就真的是病症了。

同时,也可以做一做焦虑自测量表,在我们昭德心理的公号就能找到相关测试。

还可以找心理咨询师做咨询,能够有效缓解自己和孩子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表现。

孩子的焦虑从何而来?

焦虑情绪和感冒一样,随时可能出现。毕竟,每个人承受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各不相同。而疫情下的特殊环境,又催化了一些新的焦虑。

总结发现,孩子们的焦虑至少有以下3种:

1.网课焦虑。

表面看上去网课便利又有趣,但是很多孩子并不喜欢。比如喜欢互动,活泼好动的孩子。他们更喜欢线下课堂,线上课就很难专注,尤其是举手或问问题没得到回应后,就很容易感到挫败。设备卡顿,就容易暴走。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在旁边叨叨叨,就更郁闷了。

图片来自网络

长时间盯着屏幕也容易让人头晕脑胀。贪玩的孩子,可能还得努力克制自己刷短视频或玩游戏的冲动。精神不紧张才怪。

2.密闭空间焦虑。

长时间待在密闭空间,人也更容易焦虑。而且,一个空间内,彼此的焦虑还会相互传染。家里如果闹哄哄的,即便关着门,敏感的孩子也会受影响。更别说,经常被干扰了。

此外,户外活动减少、与人互动减少等也会让人感觉很压抑。

毕竟人是社会性动物,尤其是青少年,脱离了群体,很容易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而父母如果不能有效陪伴,就会特别失落、孤单。

图片来自网络

人际关系的建立,一部分靠语言,更多靠身体接触。不是说非得有实质性的身体接触,眼神接触或感受到彼此的呼吸也能够刺激人分泌多巴胺。

而这种满足是线上交流无法给予的。甚至,长时间不跟社会产生联结,人的生命力会萎缩。况且,线上学习,很少能与同学交流,尤其是小学生。

自个儿稍微回想一下就明白。

3.家长焦虑传导。

家长的焦虑情绪也是导致孩子焦虑的重要因素。

孩子是情绪雷达,能够敏锐捕捉到家长的焦虑,并且无意识吸收父母的焦虑。

此外,家长也可能会将自己的焦虑不断投射给孩子,比如自己很焦虑,就常常莫名其妙指责孩子、下意识疏远、过度控制。

家长盼着上学,孩子又何曾不是呢?他们也很想摆脱父母的超高压能量场。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孩子本身就比较焦虑,疫情之下就更容易恶化。因为他无法转移注意力,更找不到宣泄口。而大多数时候,父母可能自顾不暇,无法给予支持。

换位思考一下,当你还不像现在这么强大的时候,却必须独自对抗无处不在的压力,怎么能不焦虑呢?

如何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

当然,即便上网课费眼睛,在家待着很憋闷,父母唠叨很烦人,但并非所有孩子都会因此焦虑。

正如ABC理论所揭示的那样,压力事件和情绪反应之间并没有必然关系。人在压力之下是否会焦虑,取决于他如何看待当下的压力。

有一些孩子适应得很好,甚至特别享受这样的方式。

朋友家的小孩,很排斥传统课堂,觉得老师讲课进度太慢,常常逃课。

但是网课期间却一次没翘,因为他可以一边听课,一边做自己的事情,反而进步了。

图片来自网络

也有一些孩子完全垮掉了,而他们原本在传统课堂表现很好。

很显然,在孩子那里,换了一种方式上课,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小。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不能一概而论。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以别人的表现来要求自己的孩子,会让他们感到被忽视。反过来也会让彼此都很焦虑。

那么,对于这一部分孩子,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

1.在生活上,尽量维持规律作息。

每天保证一定量的运动时间和聊天时间。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其实都需要从一些固定仪式中获得安全感和确定感。

疫情对人最大的冲击就是人生无常的不确定感,而规律的行为可以反过来安抚内心的不安。

不过,要注意不要逼自己或逼孩子太紧,也无须和任何人竞争。找到自己的节奏最重要。试着给“需求或要求”做断舍离,压力会小很多。

图片来自网络

尤其是发现孩子压力过大,无力应对时。有些课程当停就停,多留些时间共享难得的亲子时间。

2.尽量维护平和的家庭氛围。

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能够疗愈一切心理问题。同样的,很多情绪问题源于紧张的亲子关系。而亲子问题往往源于暴力沟通。

当然,情绪上来时,保持冷静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家长自己的功课。

感到焦虑的时候、忍不住对孩子大发雷霆的时候,问一问自己“焦虑有用吗?”

当然是没用。但是任由焦虑泛滥却是有害的。

它会破坏亲子关系,会让大家都更焦虑。

图片来自网络

做不到平和沟通,至少保持按兵不动。如果不是生命攸关的事,都可以放一放。其实很多矛盾是不需要解决的,只要给各自一些空间就好。

还可以提前制定一些家庭规则。告诉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可以怎么做,比如说写小纸条,就能避免正面交锋。

3.适当宣泄情绪。

焦虑其实是一种综合情绪,它是生活中积压的各种情绪的综合体,也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

对于如何处理焦虑,想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但是,没有一种方法适合所有人。所以,如果一条路走不通时,可以尝试新的办法。

给孩子一些时间,多多尝试。毕竟,每个人的压力源和信念感都不一样。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孩子是比较理性的人,帮他找到情绪背后的信念,与之辩驳,效果会很好。

如果是行动派,不怎么喜欢深入思考,做运动,做行动计划更好。

如果是感知派,给他一些空间,做冥想,写情绪日记,一起做轻松有趣的事就好了。

同样的,处理自己的情绪亦是如此。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就好。

学会与情绪共存。虽然,焦虑看起来很讨厌,但是它既然来了就来了。它从来不是一天产生的,不必急着一下子解决,否则又会感觉焦虑了。

尤其是,不要用传统的观念看待我们的孩子,他们的成长环境跟我们太不一样了。看到他们的独特性,避免先入为主,引导他们多做自我表达。

对于少数自我调适不能缓解的,也可以找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总之,危机给我们带来的系列扰动,是可以科学应对的。所有挑战,皆是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