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来古今诗家 解开创作密码

 白水清风 2022-04-07
请来古今诗家    解开创作密码(一)

袁枚说:“诗虽新,似旧才佳。”红楼梦宝黛初会,黛玉一见宝玉,便大吃一惊,觉得好生奇怪,倒象是哪里见过,何等眼熟。宝玉说出初见黛玉的印象是:“虽没见过,却看着面善,恍若是远别重逢一般。”好诗也是如此,既有似曾相识之感,又朦朦胧胧想不起在何处见过。又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人人心中所有;陌生,是因为人人笔下所无。熟悉,才会有亲切感;陌生,才会有新鲜感。非如此不会动心。
--选自《晚风随笔》(作者:杨逸明)

刘鲁宁评析:“熟悉的陌生感”,从前以为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晚风老师却用两句话将它解析得明明白白:
熟悉,是因为人人心中所有;陌生,是因为人人笔下所无。
熟悉,才会有亲切感;陌生,才会有新鲜感。


请来古今诗家    解开创作密码(二)

诗虽奇伟,而不能揉磨入细,未免粗才。诗虽幽俊,而不能展拓开张,终窘边幅。有作用人,放之则弥六合,收之则敛方寸,巨刃摩天,金针刺绣,一以贯之者也。... ...余尝规蒋心余云:“子气压九州矣;然能大而不能小,能放而不能敛,能刚而不能柔。”.
选自《随园诗话》(作者: 袁枚)

鲁宁评析:奇伟而不能入细,惟剩大口气;幽俊而不能开张,只有小情调。作诗,须能刚柔相济,虚实相间,物我相应,时空相佐。既可大题小作,亦可小中见大。虽是无中生有,却又理所当然。
这样的诗句,不胜枚举:
物我相应者,如“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香”。
时空相佐者,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中间见大者,如“深居斗室小窗三,一扇朝东两扇南。垂野星星挂空月,几平方米尽包涵”。


请来古今诗家    解开创作密码(三)

即事、咏物,宜取其一点而深掘之,切忌贪大求全,面面俱到。求全则易失之薄,一两石灰,焉能白楼房一栋?与其淡饮百杯,不若浓尝一盏。
选自《求不是斋诗话》(作者:熊东遨)

刘鲁宁评析:信然!即事者,如“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层层伏笔,只为抖开最后的包袄。咏物者,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四句紧扣清高二字,不作额外笔墨。


请来古今诗家    解开创作密码(四)

诗词创作不能一脱手就拿出去发表。要反复斟酌、推敲,从立意到章法,从词句到每个字,从韵律到音节,都要作细致的研究、修改、加工,才能出以示人。其实古人早就教给了我们处理稿件的办法:一是请别人看一看”。白居易说:“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与元九书》)。二是“要自己放一放”。李渔谓:“文章出自己手,无一非佳;诗赋论其初成,无语不妙。迨易日经时之后,取而观之,则妍媸好丑之间,非特人能辩识,我亦自解雌黄矣”(《闲情偶寄》)。这些,都是古人欲出佳作的宝贵经验。

刘鲁宁评析:“请别人看一看”、“要自己放一放”,言虽直白,诗家真言!


请来古今诗家 解开创作密码(五)

凡作诗必要书味熏蒸,人皆知之。又须山水灵秀之气,沦浃肌骨,始能穷尽诗人真趣,人未必知之。试观古名人之性情,未有不与山水融合者也。观今之诗人,但观其游览诸作,虽满纸林泉,而口齿间总少烟霞气,此必非真诗人也。
选自《白华山人诗说》(作者:厉志)

鲁宁评析:书味如山水中的亭台楼阁,添此一笔,顿生雅意;烟霞气是园林中的清风明月,缺此一味,了无意趣。书卷味易养,烟霞气难修。雕梁画栋式的作诗,不如在田野里播洒花籽,静待春雨后百花遍地绽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