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早让孩子做这件事,将来活得层次越高

 新师道 2022-04-07

小明语录

人有时候需要些勇气去改正错误,但我知道许多人都没有这个勇气。

他们的做法是错误发生了就让它发生了,然后沉默,隐瞒,然后寄希望于今后不会再犯。

这其实是徒劳无用的,你只有勇气去改变一个错误,你才能期望它不会再犯。

01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社会阶层教育其实是和立志绑定在一起的。

儿童教育有很多板块儿,每一个板块儿和另外板块儿是有机联系的。

现在很多家长,包括教育工作者,也包括心理工作者在面对孩子某一个问题的时候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因为西方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做分类,喜欢对局部进行微观的、点状的分析研究。

网上各种各样的研究报告,你看了很多这样的研究报告之后,就不知道一些事情该不该做。

为什么?每个报告单独看,都有科学原理,也就是说每一项研究都是用实验室的方式来做出来的。

02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

学懂了西方实验心理学的思维,你就知道西方是怎么样去看问题的了。

西方人看问题是点状的。

实验室研究就是把所有其它条件全部屏蔽掉,只保留其中一个要素来研究它。

比如说你可以看到吃盐对肾脏不好,或者吃盐引起高血压。

另外一个研究告诉你说吃盐可以减少癌细胞。

那盐吃还是不吃?这就是西方试验研究的弊病所在,就是用点状的研究却不能给我们一个关于系统的思考。

因为人是一个系统,而我们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特别是中医的思维方式,它的确不是一个点状的、量化的研究。

它面向的是一个复杂系统,也就是我们用的混沌理论,那是不可能得出一个简单单一结论的。

所以它不能通过西方的这种研究,比如说双盲试验,西方论证一个东西是否科学,经常用这样的实验来作为科学的一个标准。

中医里面吃的附子是有毒的,如果放到西医里面去,那就不能吃。

但是中医使用有毒的东西,可能对整个系统来说有一种促进作用。

所以中医看的是系统,而西方的科学研究更主要是点状的。

03

用实验室的研究方法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

现在所有的家长们,包括所有的学校,学的都是西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

就是他用实验室原理来分析研究问题,总是用点状的方式来看问题。

但是孩子一样是个系统,所以我们必须要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孩子的问题,这样才能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这就不会犯一些常见的毛病。

比如说家长问怎么解决孩子游戏成瘾?

如果我给你一个方法,那就是点状方法。

事实上解决游戏成瘾是一个系统方法,是很多个方案配套的实施,最终产生对游戏的戒除效果。

同样,一个孩子学习好还是学习不好,或者这个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不是一个点状问题。

很多家长只要看到孩子的任何一个问题,总想通过一个点状的方案来解决问题,比如说孩子学习不好,我们就可以给他补课。

学习不好是一个系统,包括学习的驱动力,包括学习的技巧,包括学习的时间,甚至还包括孩子对这个老师喜不喜欢。

这根本不是任何一个点状方案就能解决的,它必须得是整个系统配套实施,才能解决某一种问题。

04

低欲综合征

每天都有家长跟我说,孩子现在学习压力大,失眠;

或者孩子这两天在家里烦躁,和家人发火不想上学;

或者过两天说孩子现在就是焦虑的不得了,觉都睡不好,结果在学校里面就和同学产生了很多矛盾冲突。

家长们说的每一个问题实际上都是一个表象,而且所有的表象要看到它的本质和根源,你会发现它是一个大的系统。

长期的教育生产线,导致孩子们失去了对世界的欲望。

家长看到的却只是一个点:跟家长吵架发火、情绪不良、失眠、写作业完成不了或者写作业拖沓。

这每个问题都是点状的,它背后其实是有一个大的范畴。

这个大的范畴就是孩子失去了对整个进入社会以及进入学校的欲望,以及由学校所带来的所有学习任务的厌烦,也就是低欲综合征

所以我们得看系统,同样,解决问题也得去系统的解决。

05

社会阶层教育

我这段时间一直在讲社会阶层教育,很多家长就会想,我孩子没有社会阶层问题。

这样想问题是很点状、片面、线性的思考。

这都是西方科学研究的一种思路,就是线性分析问题。

社会阶层教育不是说你的孩子有社会阶层问题,而是社会阶层教育和教育的其他板块像桥梁一样,就像七巧板一样,它是互相拼凑在一起,最终来解决你们所担心的孩子的所有问题的。

少了这个板块儿,它就不能够产生一个系统的作用,最终导致拼图由于缺了一个板块儿,这个拼图的力量就不完整了,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社会阶层教育和哪一些对孩子们产生的影响的目标相关联呢?

其中就包括立志教育,也包括戒除游戏成瘾,它都是有关联的。

你不能说孩子游戏成瘾,我们就直接说让他不要玩游戏,那只是单一的维度,你要有配套的方案。

我给家长们讲问题,总在讲配套方案,但家长们总是想得到一个点状的药片。

我给个药片你就好了,孩子怎么样戒除手机成瘾,我给你一个方法,点状的方法你孩子就好了,那些就是网红给你们的东西。

06

立志教育

我们这里面给的都是系统,但是家长们经常看网红教育。

网红做的各种各样的儿童教育,网红做的各种各样的心理教育,这叫网红教育。

家长们受网红教育毒害太深了,所以大脑不能产生系统思考了。

比说我们想让孩子不厌学,想让孩子学习好,想让孩子没有心理疾病,想让孩子不再低欲望,想让孩子愿意进入学校,想让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改善。

你想的这么多问题,它实际上是孩子教育里面的一个系统,是一个整体的板块儿。

我们要这样解决,比如说孩子有了一个自己的志向,他知道自己要什么,要干什么,未来他的目标是什么,必然他就有了内驱力。

他有了内驱力,和家长的冲突矛盾也减少了。

他有了内驱力有了生活的意义,当然就没有与生活意义有关的心理疾病了,就不会焦虑,也不会抑郁了。

我们现在要给孩子们做立志,家长又说那怎么给孩子们做立志?立志同样是一个系统。

社会阶层教育和立志这个板块又是紧密关联的。

因为孩子们现在没有志向是个大问题,甚至是一个教育的核心问题。

你想想,一个人没有对于未来的一个长远规划和目标,怎么会有对眼前的投入呢?

所以我们得给孩子立志,立志得有两个力量。

第一个力量就是减弱孩子们对于游戏成瘾、短期成瘾这些活动的吸引力。

怎么减弱呢?同时你又得有个板块儿相关联,这个板块就是我们还得有一个吸力,就是第二个力量。

第二个力量就是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再拉向未来的一个长期规划,也就说给孩子们一个志向,同时也能减弱孩子们的游戏成瘾,它都是相关联的。

07

社会阶层教育

给孩子志向又是一个系统,其中有一个重要板块儿,就是要给孩子们进行社会阶层教育,为什么?因为对于孩子的教育而言,其实要给孩子们真相。

让孩子们看到社会的真相,让孩子们看到自己家庭的阶层的真相,让孩子们看到自己家庭经济情况的真相,让孩子看到社会整个游戏规则的设计。

真相是有力量的,为什么呢?因为真相能让孩子们突然明白,为什么家长不让我干这个,不让我干那个。

真相又包括什么呢?包括头条上给大家发过的关于互联网游戏是如何设计成瘾的这些视频,你得让孩子们去看,让孩子了解,这就是社会阶层教育的其中一个板块儿。

还有让孩子们看什么呢?看游戏资本是对人的心理是如何进行操纵的,这些我们在视频上也给大家发过了,你也得让孩子看。

我们还得让孩子知道社会分层的残酷事实,社会是怎么分层的,社会分层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这种互联网游戏其实就是一种社会分层的工具,为什么考试也是一种社会分层的工具,这些都是孩子们不懂的。

让孩子们了解社会分层的残酷事实,还要让孩子们了解我们这个社会是怎么样进行阶层设计的,社会不同的阶层是怎么样运作的?

这些原理不是单一的一本书,也不是单一的课程。

很多家长总是说赵老师你推荐给我一本《社会阶层教育》的书,哪有这样的书啊。还有人说赵老师你给我一个社会阶层教育的课程。

它不是一个单一的课程,它是个多维度的。

你如果用心的听我给大家发的所有免费课程,包括头条上给大家发的所有视频。

其实就会发现每个板块儿都是相互关联的,它是一个配套的体系。

通过这个配套的体系,通过一系列精妙的心理学设计,最终才能把孩子从升级打怪换地图,虚拟游戏的思维模式转向对真实世界的升级打怪换地图,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地脱虚入实,产生进入社会的欲望。

家长们必须明白,教育工作者、心理工作者都必须明白,你们面对的孩子,他们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单一的一个点的问题,都是一个系统的问题。

08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因为你的孩子现在面对这种系统中的不良环境是很厉害的。

可以看到,我们不管是打开网页还是手机上查找资料,马上就会跳出来弹窗。

弹窗就会说什么梦幻游戏,什么升级打怪,什么几分钟让你进入到哪里。

像这样的语言,你看一眼就会看第二眼,看第二眼会看第三眼,看完第三眼你就可能会点击进去。

整个社会的设计,到处都充满着强烈的诱惑力。

如果不用整个系统的方法来考虑解决孩子的问题,你和你的孩子是无法抵御这个系统里面不良诱惑的吸引力的,那些诱惑无孔不入,力量太强大。

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给孩子们一个系统才能抵御,甚至也只能做到部分的抵御孩子们最终被养废的可能。

无孔不入的、每时每刻都能看到的这些诱惑,现在在我们的互联网上,在我们的手机上是不是随处可见?

像这样的一种系统性的诱惑,你的孩子不用系统性的方案,能解决孩子的问题吗?

社会阶层教育是个系统,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家长一定要放弃药片思维。

你们永远记住,不管是任何一种药片,都不可能解决孩子的问题,甚至包括不能解决他们心理疾病的问题。                                  

~未完待续

添加课程助手微信:

邢老师:kalleyxing1272

免费听小明老师系列微课

小明语录

每一种理论都试图解释上帝的旨意,但组成世界的规律,身在其中的我们并不能看透。

所以永远不要用任何单一理论去解释生活,我们未来的变化常常超出我们现在的想象。

小明老师著作

内容简介:

这是国内第一部从心理学视角分析互联网时代聚变的书籍,作者从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开始,详细阐述了互联网对于人类驱力、人类连接模型、人类的大脑等重要影响。如果不了解互联网心理学,我们将很难理解未来10年的人类社会生活,甚至很难理解人。

《秒睡随时随地睡的幸福方法》

点击二维码进入购书通道

 buy   book 

《新精神分析核心概念》

点击二维码进入购书通道

 buy   book 

《心理安全员》

点击二维码进入购书通道

赵小明导师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儿童早期家庭教育专委会理事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心理安全员》

《新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必知的100个核心概念》

《秒睡·-随时随地睡的幸福方法》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2

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栏目嘉宾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异想天开》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萌娃运动会》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旗下网络媒体央视频,疫情期间特约连线心理专家

作者:赵小明

文字整理:邢娟

图文整理:乔颖

审核:段艳梅   徐放蕾

marvellous

推 荐 阅 读

死亡焦虑的“解药”,老祖宗早就为你准备了……

一个人无儿无女,这辈子就活得没意义?

一个孩子“不听话”的背后,源于这些“不认同”

为什么我们筛选了最聪明的人才,却难有一流的科学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