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20万元SUV市场,还有多少空间留给本田?

 童济仁汽车评论 2022-04-07

在中国,第一个创造出“小紧凑”SUV细分市场的,是日产逍客,这是一款典型的欧洲化产品。第二个开始跟进的是大众,探歌与途岳至今都是南北大众重要的走量SUV。然后是丰田,卡罗拉锐放和锋兰达在2022年初的相继上市,足见丰田对市场份额的野心。

此时,在国内车市品牌销量榜上仅次于大众与丰田的本田,也要有所行动了。在CR-V/皓影与XR-V/缤智之间,本田也将会布局一款全新的小紧凑SUV,而这款全新SUV的原型,预计就是刚刚发布的美版HR-V。

在这个合资品牌份额不断萎缩、保守型产品加速下滑的动荡时代,本田与丰田采取了相近的产品策略,就是抓住一切可能抓住的细分市场,最大程度地将不断减少但绝对数量依然庞大的保守型用户,聚集起来。

本田为什么要做小紧凑SUV?

我们将大众、丰田、本田三个品牌合资车企的SUV销量结构放在一起对比,就能发现每个品牌在做新车产品定义时的出发点,其实有很大的区别。

在入门的小型SUV市场,本田双车的统治地位已不可动摇,今年前两个月在细分市场的占有率高达62%,销量是丰田的六倍、大众的九倍。

而大众与丰田也需要做出应对之策。大众的小紧凑SUV探歌与途岳,在终端优惠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在入门SUV市场与本田竞争的角色。而丰田在奕泽与C-HR高度个性化的产品线之外,以紧凑型SUV之名填补了卡罗拉锐放与锋兰达,但是更加务实的定价让它们与本田小型SUV形成了价格直接对位。

所以,大众与丰田在15万元上下的价格段内,不约而同选择了用小紧凑SUV与本田小型SUV进行降维竞争的市场策略。

另一方面,XR-V与缤智约八成以上的销量,是由指导价15万元以下的1.5L车型贡献。而CR-V与皓影的自动挡车型起步价都达到18万元,主销车型更是在20万元以上。于是,在15-20万元之间的SUV市场,本田事实上并没有充分覆盖。

所以,如果本田希望释放在小型SUV市场高度垄断后产生的压力,同时面对大众和丰田的降维竞争由守转攻,那么本田的确需要一款定位在小型SUV与主流尺寸SUV之间的产品,也就是基于美版HR-V开发的全新SUV。

但想实现这一战略目的,还需要具备两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1. 小紧凑SUV与小型SUV在关键产品点上有显著差异;

2. 主流尺寸SUV要有足够强的号召力与足够坚挺的终端价格体系。

比如丰田,奕泽/C-HR走极致个性路线,卡罗拉锐放/锋兰达走极致实用路线,RAV4荣放/威兰达在销量、品牌、终端价格上都有出色的表现。

所以,为了给全新的HR-V国产车型腾出足够的空间,本田将会在从2022年开始的SUV换代周期中,重新梳理SUV产品线。而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将本田在SUV单品上的高影响力,通过产品矩阵的丰满,释放到更多的潜在细分市场中,最终达成与丰田相同的战略目的:在合资品牌市场生存空间不断承压时,最大化保守型用户的市场份额。

2022年起,本田如何重塑SUV产品线?

如果我们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描述本田在国内市场中SUV的产品线重整,可以归纳为四个关键字:进、变、升、补。

第一个字“进”,代表的是以新能源作为先锋的进化。

本田选择了以e:NS1和e:NP1(中文名:极湃1)两款全新的电动车,作为本轮SUV新品的第一弹。尽管我们还是能明显看出这两款电动双车与海外版全新缤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但至少这是国内第一款悬挂本田logo的纯电动车,也是本田电动化战略的第一步,是本田在2024年纯电动车新工厂投产之前必须要挺过去的阶段。

除了以首推新能源代表进取心外,在这两款电动车上,本田还想要撕掉以往“买发动机送车”的简陋标签,通过在智能车机、辅助驾驶方面加大投入,创造出消费市场对本田超预期的新关注点。

第二个字“变”,代表的是缤智与XR-V的车型换代。

海外版全新缤智,早在去年2月就已发布。换代车型一改现款缤智圆滚滚的实用模样,而是采用了很多冠道/UR-V上的元素,比如更加平直的线条、大倾角C柱营造出的溜背效果、贯穿式尾灯等。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全新缤智的高级感相比现款车型都有质的提升,巩固市场相对乐观。

第三个字“升”,代表的是换代CR-V的定位将向上提升。

根据海外版全新CR-V的专利图、谍照以及假想图,全新CR-V的尺寸将比现款有所加大,可能还将提供七座版车型。不排除全新CR-V会类似从途观到途观L换代过程中,产品定位从紧凑型SUV提升到中型SUV的可能性。

这样做的影响有两个,一个就是能为后续新的SUV留出足够的空间,另一个则可能意味着专供中国市场的冠道/UR-V逐渐边缘化,并且不会再推出后续换代车型——两款车型去年的月均销量在3,000辆左右。

最后一个字“补”,代表的就是本文的主角,以美版HR-V为参考的全新小紧凑SUV补入本田产品线。

相比在全球其它区域销售的HR-V(也就是国内版的缤智/XR-V),美版HR-V有几个明显差异:

  • 车身尺寸有所加大

  • 取消后门把手隐藏的升级

  • 取消溜背,回归正常SUV形态

  • 与思域同平台打造,独立后悬架

这几个关键特征都表明,美版HR-V是一款比缤智定位更高的SUV车型,也是全新CR-V定位向上后本田用来承接原有CR-V在主流合资SUV市场的车型,与途观L向上升级后途岳的定位类似。

参考目前缤智1.5L车型顶配车型在15万元左右,CR-V升级后坚定20万元以上的定位,美版HR-V的国产车型的主销价格区间大概率会落在15-20万元价格段。

如果与大众和丰田的SUV布局相比,本田的新SUV布局有两个优势:

一是CR-V/皓影目前的销量、品牌认知与市场惯性的综合表现,在主流合资SUV中处于领先,这给全新CR-V的升级及美版HR-V国产车型的承接打下了基础。

二是缤智/XR-V对入门合资SUV市场的统治地位,让美版HR-V国产车型可以精准专注在中间市场,而不必像卡罗拉锐放/锋兰达需要顾及低价位市场。

但新的紧凑型SUV也会面临一个潜在风险,那便是15-20万元合资SUV市场从来都不是一个热门市场,目标人群锁定、传播主题选取、终端消费引导,都需要重新建构,而且必须是在全新CR-V向上升级的定位已基本形成共识的基础上。

所以,如果做得好,本田将有可能拥有国内合资品牌中单品效率最高的全新SUV矩阵。但在关键的全新CR-V与美版HR-V国产车型关系的处理上,本田同样将会面临重塑消费心智的考验。

写在最后

今年1-2月,大众品牌在国内的市场份额降至10.5%,身后的丰田与本田则分别为7.7%和7.1%。显然,两个日系品牌看到了在中国市场赶超大众的希望。而且,在车型数量少于主要竞争对手的前提下,本田依然拿下了2021年SUV市场的品牌销量冠军,这也足以给本田在SUV市场继续扩张的野心。

合资品牌市场萎缩是事实,主流车市场萎缩也是事实,但是10-25万元区间仍然占据中国车市过半的份额,合资品牌同样也还有四成左右的占有率。这个市场中的强者,寻求的是用更多的产品,去承接那些绝对体量巨大的基盘用户,用口碑+微创新让这群基盘用户得到超预期满足。

所以,2022年还在进行产品矩阵扩张的主流合资品牌,既有基盘用户的信心、更有对市场份额的野心。丰田是一个,本田就是另一个。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