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宋战争经过(三)结局:忽必烈时期

 金色年华554 2022-04-08

战争再起:蒙古军的积极备战与南宋的麻痹大意

公元1259年冬忽必烈北返前与贾似道的和议,是贾似道私下与忽必烈达成的秘密协议,其主要内容是南宋称臣,以江为界,岁奉银绢匹两各二十万。那时贾似道任右丞相不久,在蒙古退兵后掩盖协议内容,以“再造之功”入朝受赏。1260年夏,忽必烈即汗位,以郝经为国信使,何源、刘人杰为副使前往南宋,要求履行和约。贾似道害怕郝经到达后泄露其私自议和的真相,于是将他们囚禁在真州(今江苏仪征),久不放归。其后,忽必烈几次派人到南宋诘问郝经等人的下落,均无结果。1261年秋,忽必烈以南宋拘留信使不还为理由,下诏命将士举兵攻宋,但因当时正在同阿里不哥作战,无力大举南下。

蒙、宋战争经过(三)结局:忽必烈时期

蟋蟀丞相贾似道

南宋朝廷对忽必烈的警告全不在意,仍然听任贾似道擅权作恶,将官之间相互倾轧,白白荒废了几年可用以加强备战的时机。1261年夏,发生了原潼川十五军州安抚使、知泸州军州事刘整以泸州十五郡、三十万户投降蒙古的事件。刘整原为孟珙部下,在攻金、抗蒙战争中屡立战功,深为孟珙器重。但因受到吕文德、俞兴等的排挤诬陷,投告无门,这才变节降蒙。刘整在宋领兵近三十年,深知宋军虚实,故而降蒙后连续两年得到忽必烈的召见。至元元年冬,刘整入朝,向忽必烈建言灭宋,并且提议“先攻襄阳,撤其扞蔽。”此时忽必烈见北方业已巩固,便采纳了刘整的意见。在这之前三个月,征南都元帅阿术(速不台孙,兀良合台子)已攻打过襄阳,他看出攻打山水寨必须要有汉军参加,不能单靠蒙古本族人组成的军队,于是向忽必烈建议“宜令史枢(史天泽侄)率汉军协力征进”。忽必烈接受了他的意见。忽必烈还命令陕西、四川督造战舰,为刘整建立水军之用。

蒙、宋战争经过(三)结局:忽必烈时期

刘整

破局:襄阳围攻战

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七月,忽必烈升刘整为镇国上将军、都元帅。九月,刘整与阿术督军围襄阳,在鹿门堡、白河口垒筑城堡,切断宋军援兵。宋襄阳知府兼京西安抚副使吕文焕看出刘整、阿术此举的厉害,派人至鄂州报告其兄吕文德,吕文德掉以轻心,没有发兵援助。十一月,吕文焕率领襄阳守军攻打蒙古军诸营寨,被阿术所击败。次年春,史天泽与驸马忽剌出率兵抵达襄阳前线,他们沿山筑堡,加强对襄阳的包围。七月,宋沿江制置副使夏贵率水军援襄阳,至鹿门山,被蒙古水军击败。1270年,吕文焕曾出兵突袭驻扎在襄阳城西万山堡的蒙古军,宋将范文虎也以兵船两千艘来援襄阳,均被蒙古军击败。宋军屡败的重要原因是朝廷腐败,大臣擅权。即使像吕文德、吕文焕这样的将领,也与贾似道勾结,排挤打击其他有作为的将领。由于贾似道欺上瞒下,襄阳被围三年,宋度宗方始得知。一些忧虑国事的官员只好愤然去职。

蒙、宋战争经过(三)结局:忽必烈时期

蒙古军猛攻襄阳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以下改称蒙古军为元军)

蒙、宋战争经过(三)结局:忽必烈时期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春,元军攻打樊城、攻破外郭,宋军退保内城。入夏以后,一支由三千人组成的民兵队伍,在张顺、张贵的率领下,由襄阳西北的青泥河上游入援襄阳。他们乘轻舟百艘,舟上装载襄阳城中急需的盐、布等物资以及各种武器,于五月二十四日夜间顺流而下,苦战一夜,于二十五日抵达襄阳,给城中军民很大鼓舞。张顺、张贵先后于来去途中战死。元兵进一步加强封锁,此后襄阳没有再得到任何外援。

蒙、宋战争经过(三)结局:忽必烈时期

南宋水军

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初,元军加紧进攻襄阳,他们从中亚调来炮匠制造回回炮攻城,又焚毁樊城与襄阳之间的水上浮桥,切断襄樊联系。樊城终于不支,城陷,守将牛富、王福牺牲。二月,元军移破樊炮具至襄阳,一面加强攻势,一面招谕吕文焕献城投降。

蒙、宋战争经过(三)结局:忽必烈时期

元军使用回回炮攻城

元军统帅阿里海牙亲临城下对吕文焕呼话,保证给予吕文焕高官厚禄,且折矢为誓。吕文焕此时已对宋廷绝望,城中将领有人出城投降,于是举城降,孤军奋战五年的英名尽付流水。随后吕文焕北上朝见忽必烈,忽必烈授以昭勇大将军、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襄汉大都督,仍守襄阳。次年,改授吕文焕为荆湖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行中书省向忽必烈建言:“江汉未下之州,请令吕文焕率其麾下临城谕之,令彼知我宽仁,善遇降将,亦策之善者也。”吕文焕成了现身说法,替元朝招降宋将的工具。

蒙、宋战争经过(三)结局:忽必烈时期

襄阳城投降元军

席卷:元军下江南,南宋灭亡

襄阳既下,一批将相大臣请求继续南伐。四月,忽必烈在召见吕文焕以后,立刻向谋臣姚枢、许衡、徒单公履等人问计。徒单公履说:“乘破竹之势,席卷三吴,此其时矣。”忽必烈表示赞同。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初,忽必烈又召阿里海牙、阿术、史天泽等议论伐宋之事,最后确定以伯颜统率诸军。六月,忽必烈向全体伐宋将士发布总动员令。九月,伐宋大军在襄阳会师,分三道并进。伯颜与阿术率中道兵循汉江趋郢州,以万户武秀为前锋。临近郢州时得知宋军有备,便越过郢州攻拔下游的黄家湾堡。继至沙洋,招降守将王虎臣、王大用,两人拒降,伯颜用火炮攻城,城破,元军屠城。南取新城,宋将边居谊坚守,城陷,宋兵三千人力战而死,边居谊全家自焚。十一月,元军抵复州(今湖北天门),知州翟贵以城降。伯颜至蔡甸(今湖北武汉汉阳)。十二月,元军在汉口江岸大败宋军,攻克阳逻堡,遂据有大将南北两岸。鄂州、汉阳、德安守将以城降,宋都统程鹏飞率军降。

蒙、宋战争经过(三)结局:忽必烈时期

元灭南宋示意图

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春,黄州(今湖北黄冈)、蕲州(今湖北蕲春)、江州(今江西九江)、南康军(今江西星子)、安庆、池州(今安徽贵池)、太平(今安徽当涂)、无为、巢县、和州(今安徽和县)的南宋守将纷纷投降。在此期间,贾似道为了掩盖自己误国罪责,集诸路精兵十三万抵芜湖,摆出一副孤忠抗战的样子。但他一到前线就派人到伯颜军中求和。伯颜回答说:“未过江,议和入贡则可。今沿江诸郡皆内附,欲和,则当面来议也。”贾似道无奈,只好准备一战,命孙虎臣率七万人驻丁家洲(今安徽铜陵北),夏贵统战船二千五百艘横亘江中,相以优势兵力堵截元兵。二月中旬,两军交战仅一日,宋兵大溃,贾似道逃往扬州,夏贵奔庐州,孙虎臣也逃走。

蒙、宋战争经过(三)结局:忽必烈时期

此战以后,元军沿江而下,如入无人之境,二月末已至建康(今江苏南京)之龙湾。从三月至十月,元军又收降或攻取了一些地方,“江东诸郡皆下”。十一月,伯颜分军为三路,并约定期限会合于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他自领中路军由镇将攻常州,拔之,屠其城。十二月,进抵无锡。宋臣柳岳等奉幼帝(即宋恭帝,时年五岁)及谢太后(理宗皇后)书来请求退兵,伯颜问道:“如欲我师不进,将效钱王纳土乎?李主出降乎?”又说:“尔宋昔得天下于小儿之手,今亦失于小儿之手,盖天道也,不必多言。”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正月十八日,宋廷派人向伯颜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二月五日,宋恭帝正式投降,元朝改临安府为两浙大都督府。南宋至此灭亡。

蒙、宋战争经过(三)结局:忽必烈时期

宋恭帝出降

终局:崖山海战,宋室彻底覆灭

公元1276年初,宋恭帝上表投降,南宋灭亡。但是,其后在南宋境内仍然还有各种反抗力量坚持与元军作战,但由于势单力薄在优势元军的打击下大都不能改变战败的结局。最终,时间来到公元1279年初,元军一路追击南宋残余力量到达厓山,对宋军形成三面包围的态势,双方的最后一战即将爆发。二月六日,张弘范预备猛攻,元军中有人建议先用火炮,弘范认为火炮打乱宋军的一字阵型,令其容易撤退。明日,张弘范将其军分成四份,宋军的东、南、北三面皆驻一军;弘范自领一军与宋军相去里余,并以奏乐为以总攻讯号。首先北军乘潮进攻宋军北边失败,李恒等顺潮而退。

蒙、宋战争经过(三)结局:忽必烈时期

崖山海战

元军假装奏乐,宋军听后以为元军正在宴会,稍微松懈了。正午时段,张弘范的水师于正面进攻,接着用布遮蔽预先建成并埋下伏兵的船楼,以鸣金为进攻讯号。各伏兵负盾俯伏,在矢雨下驶近宋船。两边船舰接近,元军鸣金撤布交战,一时间连破七艘宋船。宋师大败,元军一路打到宋军中央。这时张世杰早见大势已去,抽调精兵,并已经预先和苏刘义带领余部十余只船舰斩断大索突围而去。元军舰船四面杀来,南宋末帝赵昺的船在军队中间,四十三岁的陆秀夫见无法突围,便背着八岁的赵昺投海,随行十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

蒙、宋战争经过(三)结局:忽必烈时期

后世纪念陆秀夫的雕像

战后,十余万具尸体浮海。张世杰希望奉杨太后(杨淑妃)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宋帝昺的死讯在后亦赴海自杀,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不久张世杰在大风雨中不幸溺亡于平章山下(约今广东省阳江市西南的海陵岛对开海面)。至此,南宋彻底灭亡。

蒙、宋战争经过(三)结局:忽必烈时期

崖山海战示意图

蒙、宋战争自公元1234年起,至公元1279年南宋彻底灭亡结束,前后历时45年。

(以上是本期内容,如果您喜欢,欢迎点赞、评论和关注,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