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年代》船的女儿(下)第四章(38)

 文学顾事 2022-04-08

长篇小说《红色年代》描写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方志敏和中共闽北分区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府,领导老百姓翻身求解放的故事。《红色年代》由长篇小说《船的女儿》(第一部)、《血战草鞋岭》(第二部)《信江泪》(第三部)组成。

第一部《船的女儿》描写一群在信江驾驭木帆船的普通老百姓,在方志敏的领导下,撑着自家的木帆船,为红十军运送军需物资的出资出力,出谋出策,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带着身家性命与日本浪人和汉奸卖国贼斗智斗勇的故事。

《红色年代》

船的女儿(下)

王安中

第四章

38

玉山下镇是个小小的集镇。远处是一片丘陵,有的山上长着油茶,长得一片绿油油;有的山上是低矮的茅草,间或长着几株松树。

山脚下,有几处村庄。高高的树木,有几栋矮矮的房子相嵌在树木中。山脚下,有一条小水沟,五六尺宽,三四尺深,长十七八里路,两岸长着青草。这条小水沟依着小路,弯弯扭扭地走在田畈上,带着水稻田里排出来的水,缓缓流到大河里。

农民做完事,习惯地走下小水沟,洗个手,洗个脚,洗个锄头棍。水田也要放水,在田塍上挖个缺口,让水从整丘田里流过,再流经缺口,流到小水沟里。

近处,是一片农田。水稻还没有收割,远看一片黄黄的色彩。原野上也有一小块一小块的甘蔗,绿绿的向上长着。

阳光下,有几处亮眼的地方,那是水塘。小水沟的水,也流进水塘。水塘里养了草鱼,养了鳙鱼,养了鲢鱼。听人们说,养鱼的农民天天割鱼草,那鱼草是割给草鱼吃的;有时,农民还要将米糠撒到水塘里,也是喂草鱼的。草鱼吃饱了,拉下的鱼屎给鳙鱼吃;鳙鱼吃饱了,拉下的鱼屎给鲢鱼吃。

农民养鱼,不在水塘里养草鱼的鱼塘是很少的;养了草鱼,不养鲢鱼的鱼塘也是很少的。

下镇虽然是个小小集镇,除了街上三五家开店铺的人,多余的人还是以种田为业。远处山脚下的村庄一个叫镇腮塘,再远处的村庄叫镇塘顶。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下镇也好,镇腮塘也好,镇塘顶也好,他们既靠山,也靠水。“吃山”又“吃水”,那该是多么富有的山村啊。

春天,田畈上的水稻田里,红花草长得一尺多高,壮壮的,绿绿的,桃红色的草籽花一开几百亩,大地像一块绿色的地毯,上面铺满着春天的花。清明时节,农民忙了。一条条水牛,有的拉着犁,把红花草翻耕到泥土里;有的拉着耙,农民站在耙上,赶着牛,把翻耕好的一条条黑色的泥块耙得稀巴烂;有的拉着?3?4,农民提着?3?4,把稀巴烂的泥土?3?4得平平整整。结束了,农民扛着锄头,把一丘丘翻耕好的水稻田放好水。水压着泥,泥压着红花草。红花草耦在泥土里一天天腐烂,变成滋润水稻的肥料。

夏初,好多农民在田畈上耘禾,拔草,放水……中旬,水稻扬花了,结实了,金黄的稻谷勾着头,随着风,摇摆着,农民看了,喜在脸上,乐在心里,甜甜地张开嘴巴笑着……

起早,摸黑,流汗,就为着田里的稻谷,就为着碗里的米饭啊。

下旬,稻子收割了。一家家忙,一家家乐,一家家飘着白米饭香!

秋日,这里的村庄,无论是下镇,还是镇腮塘,或者是镇塘顶,一个个农民遇上件稀奇古怪的事情。男人都烂手烂脚,不知为什么?有的人脚肚烂了,有的人大腿烂了,有的人巴掌烂了,也有的人手臂烂了。

下镇有个中药郎中刘先生是祖传中医。他最拿手的本事就是医治“无名肿毒”。他医治“无名肿毒” 百治百好,名气很大。百里左右的乡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烂手烂脚的人们,有的人怕花钱,自己上山找些草药医治;也有一个个来找刘先生的。三天过去了,七天过去了;三个月过去了,七个月过去了。无论是自己上山找草药的,还是找刘先生的医治的,烂的地方愈来愈烂,总不见好。

刘先生看着病人,露出一张哭笑不得的脸,告饶地说:“祖传的功夫全拿出来了,告饶了,你们去找别的医生吧。”

下镇有个女婿,是上海一家医院的医生,姓韩。他是上海医科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中秋节回家看望岳父岳母。他听岳父说起“村里人烂手烂脚”的事情后,心里奇怪。他去看了一位烂脚的病人。

那人是隔壁邻居。他提起裤脚,露出右脚的小肚。韩医生仔细看,烂了几乎巴掌那么大块。皮肉呈酱紫的颜色。皮肤烂了,肌肉烂了,骨头几乎快露出来了。

韩医生问:“痛吗?”

那邻居痛苦地说:“痛。又痛又痒。痒得要命。想用手挠,却不敢挠啊。”

我是西医。要打消炎针,吃消炎药,可是,乡村没有西医,也没有消炎针消炎药。等我回上海给你们寄“消炎药”来,吃些消炎药看看如何。

韩医生又看了几个烂手烂脚的农民,伤口的情况几乎差不多。他心中疑惑这件事,询问大家,大家也说不出一个原因。他问大家:“为什么大家都烂手烂脚,症状也差不多呢?平时,你们在什么地方洗手洗脚?”

大家告诉他说,“劳动结束后,大家习惯在田畈上的小水沟里洗洗手,洗洗脚,洗洗锄头棍。”

韩医生走上田畈,顺着小路走,走到路旁的小水沟边。他看到,清清的水,绿绿的草,缓缓在水沟里流。这也看不出什么情况呀?他突然想起:“难道水里有细菌?”

他想到这里,回家找了一个玻璃瓶,从小沟里舀了半瓶水带回家。

过了中秋节,韩医生回到了医院,他将那瓶水送到化验室,经化验,水中存活着许许多多糜烂型真菌。化验员告诉韩医生说:“可能是日本人在你们家乡投放了细菌弹,要不然,水中怎会有糜烂型真菌?”

“日本人投放细菌弹?”韩医生听了大吃一惊。他仔细地回忆,家里的人,村庄的人,吃的是井水,用的也是井水。那水塘里的鱼能吃吗?他想,在锅里煮过的鱼是可以吃的,而生鱼片是万万不能吃的,吃了是危险的。

他赶紧写信回家,让岳父告诉村里的人们,烂手烂脚的原因是因为小水沟的水里有糜烂型真菌。

平时,如果你手脚上有破皮的地方,又在那小水沟里洗了手,洗了脚,那就会感染糜烂型真菌,就会烂手烂脚。快告诉家乡的人们,从今后不准再用小沟里的水养鱼、种稻、种菜、种瓜果。

他买了一箱“消炎药片”,让岳父岳母分发给那些烂手烂脚的人。

不久,韩医生又回来了。他找来下镇的徐乡长和保长,告诉他们说:“要消灭糜烂型真菌,唯一的办法是填埋。”

徐乡长立即转告镇腮塘和镇塘顶两个乡的乡长来商议。他们商议决定:挖山取土,填埋小水沟。

清晨,三个乡的农民,扛着锄头,挑着畚箕,来到镇塘顶,准备挑土填埋小水沟。

技术指导韩医生说:“细菌弹爆炸后,糜烂型真菌随着空气飘撒在山皮的土地上,所以山皮表面的土中也有糜烂型细菌。首先,我们要把山皮表层的土挑到山坞,再用表皮下面的新鲜土掩埋掉表皮土。第二,把刚挖出来的新鲜的山土挑到小水沟里,把小水沟里填平,再填一层刚挖的新土。第三,把塘泥挖上来晒干用火烧,化成肥料。”

填埋糜烂性真菌的劳动开始了。为了不窝工,一个乡包挖一个山头。他们分别在不同的三座山头挖土。

由乡长组织保长,由保长组织乡民,挖山皮表面土的劳动有序开始。

挖土的挖土,挑土的挑土。一旦土从山头挑到山坞,不是简单的事。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何况肩头上还挑着一担土。有的人稍不留意会跌跤,屁股坐在山坡上,一溜好几步。土泼得一脸一身,引得大家发笑。

大家紧张地做着自己的事。有几个农民想偷懒,把刚挖开的表层土直接推下山坡去。

韩医生看见了走过去说:“推土时灰尘就向上飞扬,糜烂型真菌就四处撒播。这样做,不仅取不到填埋的效果,反而会传播细菌的。”那几个乡民懂得道理后,马上挑起畚箕,老老实实挑土,再也不想偷懒了。

下镇街上的人,虽然不多,但知道“填埋糜烂型真菌”这件事后,也自觉组织起来,也到山脚那边拉土填小水沟。

年轻人去填水沟了,老年人听说活埋糜烂型真菌。家家户户的老年人也不甘落后,争先恐后去挑土。

一个老头儿,看他脸上的皱纹,也快六十五六岁了吧。他说:“菩萨保佑,我身体好,我也没有烂手烂脚。填了这条沟,为子孙后代造福。免得子孙后代不知道,也被糜烂型真菌咬了皮肤,烂起手,烂起脚来。”

他从山脚那里挑了一担满满的土,虽然走得比较慢,但坚持着一步一步向小水沟走。累了,他放下担子,歇一歇;歇好了,他又挑起来向小水沟走。

挑着那担土,他确实有些吃力。他心里也觉奇怪。他想老了几年就那么没用?他想年青时,别说这些土,一头再加三十斤,也不算多呀。

有些过路的老头,看他比自己年纪大,还敢挑一担满满的土,也回家挑起畚箕走到山脚下。年轻人看又来了几个老头要挑土。他们制止说:“老人家,这是我们年轻人干的事,你回家歇着吧,”那几个老头说:“我不是为了你,我是怕我的孙子粘上烂手烂脚得病来挑土的。”说完,他们自己拿起锄头给自己的畚箕里上土。上好了满满一担,才挺着身子挑走。他们有一个心愿,不填平那条小水沟,他就天天来挑土,哪怕过年也不歇息。

挖山,挑土;挑土,挖山。上集镇附近几个村庄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来挑土填小水沟了。他们决心不让下一代,不让子子孙孙粘上烂手烂脚的病!

几个村子的人,他们齐心合力,一边填那条小水沟,又放干了所有池塘里的水,挖出塘泥,晒干,敲碎,再加在干草里用火烧,成灰……

半个多月后,那条十七八里,弯弯曲曲,随路而伸长的小水沟真的被大家填埋了。

原先,那条小水沟看起来不占什么地盘,谁知填上土后,竟然变成了一大片土地。大家看了,荒在那里挺可惜的。为了不浪费那一大片土地。乡长说:那片土地连着谁家的田就由谁家来管理。但是,只准栽树,不准开荒。

第二年春天,管着那些土地的农民真在上面栽了树。有人栽桃树,也有人栽柚子树。春天,下镇的田畈上,桃花开花了,粉红粉红的花朵逗人开心……每年十月,柚子树上结出了柚子。开始青青的颜色,后来,变成了一个个黄黄的柚子。

那几个水塘也放干了水,被挖干净塘泥。那些塘泥也烧了,变成了肥料。

天下雨了,那几口池塘,重新装上了雨水。后来,人们仍旧在那几口水塘里养鱼。

后来,人们才想起:大概是1940年夏的一天上午,有两架日本鬼子的飞机飞到玉山下镇,投放了三四个炸弹。那几个炸弹在空中爆炸了。

天空中飘浮着灰蒙蒙的东西,像烟不是烟,像雾不是雾。一直飘浮到傍晚,天空才渐渐明亮起来,人们才看得见远处的山脉。后来,人们才知道那是“细菌弹”。

后来,人们才知道,日本731部队是发动细菌战的部队。在玉山下镇,镇腮塘,镇塘顶投下细菌弹的是日本731部队。日本731部队使玉山下镇整个水域充满了糜烂型真菌。凡是接触了那片水域的人,不是烂手就是烂脚。

日本侵略者真可恨!

(待续)

作者简介

王安中,江西省铅山县人,铅山一中退休教师。1962年分配铅山县电影院工作,主编《铅山电影报》,1978年,短篇小说《豆》发表于《信江文艺》,2003年论文《高中综合实践课程理论研究》发表于《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五期。

1998年主编《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集》(第一册、第二册),由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主编《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与课例精选》,由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