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88. 小区互助共抗模式,将互联网模式、计划分配模式等碾压于无形

 EmmaSong24 2022-04-08

据说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昨日在纳斯达克被大幅拉涨,可能美国人也听说上海疫情现状了吧,“看好生鲜电商的未来表现”。

我默默地打开每日优鲜,只剩下伏特加和葡萄酒,再看叮咚买菜早上6点就被告知运力不够全天约满,美国人是不是傻,这波疫情再如此,这些生鲜电商,这些互联网力量根本占不得任何好处,因为他们自己的仓库里也没货,因为他们根本就找不到人来配送。

家门口的大润发、沃尔玛、山姆等等超市的线上APP,也全线封闭,而是改用了微信群接龙,说白了就是线下的手抄本模式,因为货来了,根本没空去上图去修饰,留下简单文字就足以让500份蔬菜在5分钟内被抢光。

互联网模式很快?确实!

但还不够快!又或者当下的这种可怕的旺盛需求,是任何一个互联网人都预测不到的,唯有微信可以承接下如此流量冲击。

好吧,至少我们有ZF可以依靠。

我家从3月27日就开始封控,父母都不是爱囤货的人,当时预期最多撑一周。我焦虑个不行,父母倒是很淡定,有事找街道啊。

3月30日楼道封控(楼上阳性),这整栋楼,除了有一户租给盒马快送人员做宿舍,全部都是老人家。一开始都很淡定。

到了4月1日,存粮吃完,大家都不淡定了,在群里吵着要求街道帮忙,我看居委会的干部也是可怜,她能有什么办法呢,分享团购链接,老人家不会操作,分享抢购链接,等老人家反应过来,早就卖空了。

还好我们社区至今发了两次大礼包,每次都在老人们奔溃的边缘。

这次真的是上海各小区内卷的战场,有的小区至今颗粒不发,有的小区最多发了四次,有菜有肉有鱼有蛋,甚至还有锅仔饭。

我猜想各小区基层居委会干部能干的,无非是向上打报告,争取资源调配。

但有的小区干部,可能是个人魅力,可能是懂得怎么汇报更能争取到资源,又或者省得花钱,反正就能在竞争中胜出。而有的要不选择躺平不管,要不就是能力不够资源不足。

当前的城市发展进程,已经不可能做到曾几何时的平均主义。

所以过去那种纯粹的计划分配是不可行的,现在的流通货币是你认识多少蔬菜批发货源大佬,而非多少粮票。

这种更像是市场机制的小区大礼包分配逻辑,做不到公平,不用攀比,毫无意义,也别当成救命稻草,这时做个键盘侠也没用,你的反馈,永远只是受到,但是。。。。

有则感激,但绝对别躺平,还是得发挥主观能动性。

现在,从现实来看,唯一有用的只有社区团购。

我总结现在有三种团购:

1、家附近的大超市或远郊的蔬菜基地,以100为单位的社区团购,只要有人组织起来,发出接龙链接,瞬间爆满,一般能抢到就能收到;

2、抖音微信直播等团购,号称只要能拍就能发,48小时内发货,一般是由货车司机蔬菜基地农户自己发起的,但是配送范围很小,而且不太靠谱,你很难信服其真实性不敢下单;

3、小区居民之间相互匀一下,群里吼一下,大部分情况下总能得到反馈,比如我就帮楼道大爷抢菜,我也得到别人帮忙匀到几斤米,还有的人用菜换烟啥的。

小区互助是这次团购的典型做法。

小区居民之间虽然都是陌生人,但自带信任感,这是一种基于属地关系的自然而然的信任感,让提前支付的团购模式有了可能。

毕竟,对于售卖方,先拿到钱,又是同一个地址,对于郊区的蔬菜基地才有吸引力,才愿意为此拉着一整车来给咱们配送。

这不正是团购这种商业模式,诞生最初的样子吗,疫情的突发性,让商业模式也退化到最原始状态才管用。

还有农业生产的退化,每个人都在家阳台种菜了。

2022年,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但与你隔了一个小区的亲友,帮不了你,你还是得指望楼上和楼下,不过互联网还是有所帮助,过去你想和楼上楼下交流,得喊,但现在咱们有微信群。

效率和能耗的提升,虽也有价值,但仅此而已。

这波困苦过去之后,我们还能和楼上楼下如此相亲相爱吗?我们会不会还感激居委会干部,又或者为了倒垃圾之类的事冲突不断?我们还愿意为楼下值班的陌生人提供自己的车为其遮风避雨吗?(我看楼下值班的晚上冷,提出这个意见,不过被婉拒了)

社会学早有研究,在困境之中,人和人之间比较容易形成同盟和互助,但一旦外部压力消退,这种紧密合作关系也可能瞬间瓦解。

然而,有存在过就有留痕。

相信,这波过去,回小区路上,遇到这群熟人,不再会默然地飘过,而是主动打个招呼:“吃了没?”

“哈哈哈,吃了!”

在上海的你,今天吃了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