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321 天选之子

 了用民 2022-04-08

图片

NO.321

这下李师道老实了。

尽管他和王承宗等人都对田兴恨得牙痒痒,却始终不敢采取什么实际行动,最多也就是画个圈圈诅咒他而已。

公元813年初,田兴又被皇帝李纯亲自赐名为田弘正——估计是弘扬正气的意思。

这让田弘正对朝廷更加感激涕零,此后终其一生,他一直都对朝廷忠心耿耿——时间在变,年龄在变,发际线在变,身边的人在变,可他的忠心始终没变。

就这样,唐朝朝廷兵不血刃就收回了魏博。

这一切,李绛居功至伟。

然而,在此之后,他却逐渐失去了皇帝的信任。

因为他实在是太喜欢直言进谏了,太喜欢和皇帝唱对台戏了,说的话也实在是太刺耳了。

一次两次,李纯可以忍;五次十次,李纯也可以忍,可次数多了,他还是感觉有些受不了。

毕竟,脾气再好的女人,也有更年期;雅量再高的皇帝,也有无法控制情绪时。

思虑再三,他决定对宰相班子作出调整。

公元813年五月,李纯征召西川节度使的前宰相武元衡回朝,出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再次拜相。

武元衡与李吉甫之前曾经搭过班子,算是老同事了,且政见也相近——两人在藩镇问题上都是坚决的主战派。

他的到来,让一向与李绛不和的李吉甫一下子多了个可靠的盟友。

李绛不傻,当然了解皇帝此举的用意是什么。

不久,他就以足疾为由提出辞职。

李纯知道李绛并不是真的得了足疾,更知道李绛也知道他知道李绛并不是真的得了足疾,不过君臣都是明白人,都懂得看破不说破的道理,因此他并没有多做挽留,而是顺水推舟地批准了李绛的辞呈,免去其宰相职务,改任相对较为清闲的礼部尚书一职。

当然,在诏书中李纯肯定也会对李绛做一番安慰,说些“好好保养身体,以后为国家再立新功”之类的套话——至于有没有赐给他□□□□□(此处广告招商)、麝香追风膏或者脚气水之类的足疾药,由于史书中并未记载,我也不好瞎说。

李绛罢相后,几年前被贬出朝廷的吐突承璀很快就回到了宫中,担任左神策中尉,重新执掌了禁军的兵权。

由此可见,李纯对以吐突承璀为代表的宦官群体有多么宠幸!

然而,此时的他肯定不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命丧宦官之手!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现在还是让我们把镜头聚焦于李绛去职后的大唐朝廷。

李绛离开相位后,皇帝李纯又补充了一位新的宰相——德宗朝宰相张延赏之子、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节度使张弘靖被任命为刑部尚书、同平章事。

与李吉甫、武元衡一样,张弘靖也是力主对藩镇用兵的鹰派,用这样三个人为相,也凸显了李纯解决藩镇问题的决心。

在魏博田弘正宣布归顺后,不听命于大唐朝廷的藩镇,只剩下了幽州(治所今北京)、成德(治所今河北正定)、平卢(治所今山东东平)和淮西(治所今河南汝南)四个。

那么,究竟该先对谁动手呢?

没等李纯想好,上天就已经帮他作出了选择——淮西。

公元814年闰八月,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接管了军政大权。

李吉甫闻讯后立即向皇帝李纯进言:淮西不像河北,四周没有党援,现在不打,更待何时?

这正合李纯之意。

他一面派出使臣前往淮西吊唁吴少阳,以迷惑吴元济;一面抓紧时间调兵遣将。

他任命河阳节度使乌重胤兼任汝州(今河南汝州)刺史,并将治所迁到汝州;勇将李光颜(原名阿跌光颜,步落稽人,因功被赐姓李)为陈州(今河南淮阳)刺史,不久又擢升为忠武(治所今河南许昌)节度使;原泗州刺史令狐通为寿州(今安徽寿县)防御使;原山南东道(治所今湖北襄阳)节度使袁滋为荆南(治所今湖北江陵)节度使;原荆南节度使严绶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