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苍浑之美丨米友仁《潇湘奇观图》赏【上】(第四十三期)

 三品美术馆v1 2022-04-08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赏


“寻寻觅觅,我们一直在审美的路上。今天就让胡老师领着我们游历名山大川,在山水里面去寻找我们心中的美。胡老师,请您来说说这张画吧。”

好啊,咱们一起游一游米友仁他创作的潇湘奇观这是一幅手卷,画的是潇湘一带雨中的景色。幅画很有意思,开始就是一个云若隐若现,重重的雾或浓或淡,一景色迷离的景观。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

山水画到了北宋的时候已经发展得很不错了。像北宋和代,这个时候山水大家就很多荆、关、董、巨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都是山水大家,而且有很多传世名作。山水画在唐朝就已经发展得相当不错。比如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二位,当时合称大小李将军,因为李思训做过将军之职当时王维的画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为了南宗鼻祖到了北宋的时候,出现了两个很了不起的画家,米芾米元章他的书法也是了不得

荆浩《渔乐图》

关仝《秋山晚翠图》

“更被世人熟悉。”

“苏、黄、米、蔡了不得啊。他的书法当时名气很大,到现在学米的人也很多。”


“仅次于王羲之。”

“苏、黄、米、蔡,而且“米”分为大小米,大米当然是米元章了,小米就是他(米友仁),他们俩在山水画上有一个非常大的飞跃,像荆、关、董、巨,他们的皴法已经都相当成熟,每一幅都有很成熟的皴法。”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

巨然《层岩丛树图》

“到了宋代包括范宽等一批人,更是把它更加的发扬光大。”


“米友仁这幅画里极少用“线”,恰恰在山水画里“线”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级的水平的时候,他画山却一点不用。这父子俩创造了一个他们的皴法叫“米点画法”。”


《潇湘奇观图》局部

“完全是一种新的创新。”

“他多画雨中之山,雾中之山,要这种迷离的效果,所以他画的画叫做《潇湘奇观图》,不是没有道理。你可以看他画的这些云,似勾似染,而且断断续续、时隐时现、若隐若现。他画的山大部分用的是泼墨法、破墨法,塑造他心中的山水,所以这幅画给人感觉一种苍茫之美。

《潇湘奇观图》局部

不止让人感觉只是一种迷蒙,一种断断续续的虚无。他在这个画中有笔,你看这小树全是笔,后人说他这画叫无根树,他的画全没有根,为什么?他画的非常迷茫、迷蒙的山水。他也画景,有时候画点房子、塔之类的,但是也是无根为多。就是让它融在山川、雾和雨之间。所以这幅画说的是奇观,有两点,第一个景物的确是奇;第二,它出现的本身就是奇。”

“一种新奇的技法,又能表现得苍润、苍秀,而且他在这种朦胧美之中把一些细节隐去之后,没必要再去表现树根的那种盘错,就是在朦胧之中让你去想象,这个确实是很奇。”

“确实是很奇的,而且他画的所谓的潇湘,是不是就是潇湘这个地方的景色,很难说,因为南方这样起起伏伏、不太高的山很多。他说是潇湘就是潇湘了,因为他也没考虑非得像哪个山,像哪棵树,像哪个景,没有一个标志性的点景。咱们现在画山水往往写什么地方?一定要找一个标志性的点景。”

“地标性的。”

“对,比如说我要画北戴河,得找一个北戴河这个景色的地标,一看就是北戴河的。我们得画鸽子窝,为什么画鸽子窝?一画鸽子窝就知道这是北戴河的景了。但他(米友仁)没有这样画。他为什么把这幅画叫潇湘奇观呢?因为这种景色在北方很少见,即使是北方有那么大的雨,有那么大的雾,山形也不是这样的,所以他还是抓住了这个地区的特点。山峦感觉不高,像丘陵地带。另外这个山感觉不像在北方那种刀劈石砍、石砬子的山,不像马远、夏圭画的那种山。”


“不是那样雄奇伟岸那样的,南方的山是苍润的、秀气的。”

而且它丘陵地带比较多,起起伏伏很美,绿植非常多所以也不山石和山石之间纹路其实他画的还真是地貌的情况。我感觉这幅画就是说到了北宋这个时期,虽然山水画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但是突然出来这么一种迷离的而且给人感觉似乎就是不存在的

《潇湘奇观图》局部

比如米点,我画过一幅苏东坡画的红竹子,我想配什么石头好呢想了想配的是米点石头,为什么配它?因为我就觉得世上没有红竹,山上也没有那么大的点子把它们放在一起,我觉得很和谐所以他们有一个创境的意识,而不是写比如他画红,有人就问他苏东坡你画红色竹子,竹子有红色的吗?人家苏东坡很坦然,就问竹子有黑色的吗?许你能拿墨画竹,我就可以拿朱砂画。世上本无红,但是他画出来以后也使人耳目一新这也是山上没有这个米点,他的石头上用米点来画了他心中之山,我觉得他们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