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费县历史上最著名的“双璧碑”(上):《醉翁亭记碑》

 海曲上人 2022-04-08
文章图片1

颜真卿公园内有一处“颜真卿纪念馆”,建有东、西两个角亭,东面是《唐鲁郡颜文忠公新庙记》碑,西面是北宋费县县令苏唐卿篆刻的欧阳修《醉翁亭记》碑。这两块碑是费县历史上最著名的两块碑,被誉为“山左金石双璧”。现在的公园游人主要是欣赏风景,谁曾想到,这两块石碑在北宋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曾经是费县最值得引以为荣的最耀眼的名胜古迹。是什么原因让这两块石碑如此盛名,我与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它们的前世今生吧。先说西边的《醉翁亭记》碑。

文章图片2

这块碑碑座为传统的龟驼碑造型,碑身选用“中国石雕之乡”山东嘉祥出产的鱼子石作为材料,由费县石刻艺术家孙兴强镌刻。碑身高2.7米,宽1.2米,厚0.4米,重达5吨。石碑的正面是苏唐卿篆书《醉翁亭记》,以及明代知县杨惠、清代知县李沣的题跋;碑反面由2013年费县县委县府立碑的《重立篆文碑记》,记述该碑命运多舛的坎坷历程。

文章图片3

公元1064年,北宋费县县令苏唐卿在县衙仪门下竖起一座山左名碑《滁州琅琊山醉翁亭记》篆碑。碑的正面是苏唐卿篆书欧阳修《醉翁亭记》全文;碑的后面是他用行草抄写的欧阳修、谢简手迹,以及苏唐卿与友人唱和诗七首。《醉翁亭记》碑曾为蒙山祊水大增添彩。

《醉翁亭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优美的诗篇,作者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江西吉安人。他24岁中进士,并以诗文誉满朝野成为文坛领袖,然官场失意被贬为安徽滁州太守,经常到琅琊山一亭下饮酒赏景,公元1046年夏作《醉翁亭记》,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成为名言佳句此文也风靡海内。后当地名士陈知明刻文立碑,成为滁州一景。

苏唐卿虽是县令,同时也是著名书法家,尤其擅长篆书,他还与欧阳修是好友。苏唐卿对《醉翁亭记》也是喜爱有加。他先书写篆体《醉翁亭记》,后经欧阳修审稿定稿之后,他勤政之瑕,倾尽心血,亲笔书丹于石, 1064年镌刻成碑。因交通不便,石碑没有送到滁州,而是留在了费县。苏唐卿特地在县署西侧修建了一座高达5.5米“醉翁堂”,将《醉翁亭记》石碑置于堂内,使其免受风雨侵蚀,永久保存。

元朝至明代初年,灾荒战乱,文教不兴,费县县衙房舍坍塌过半,《醉翁亭记》碑于废墟之中默默无闻几百年。明代1497年,杨惠识担任费县知县,他在县衙内陆下出土了苏唐卿篆书《醉翁亭记》碑,重新安置于县署仪门之下,并在篆额左方作跋,重新保护。”清代道光1844年,知县李沣来费县任职,见仪门坍塌,碑已倾覆,于是第二年一律重修,名碑再次得到保护。此后,立于祊河西岸《醉翁亭记》碑,与立于祊河东岸鲁公庙内的那块《唐鲁郡颜文忠公新庙记》碑,隔河相望,相映成趣,成为山左名胜,成为了费县的骄傲,被后人誉为“山左金石双璧”。路过费县的文人雅士,都会慕名观赏这两座石碑。

1939年日军占据费县城后,阴谋将苏唐卿篆书《醉翁亭记》碑掠走运往临沂,连同洗砚池的集柳碑等运往日本。费县新民会陈姓会员得知这一消息,带人趁着夜色将石碑抬走,抬到南门附近时,恰遇日军巡逻兵,抬碑者扔下石碑匆忙逃散,石碑落在地上摔成数段。后来,断碑被民间人士拣起收藏。解放后,费县文物管理部门收集部分碎块,打算修复,不料又在十年动乱中丢失,从此不知下落。

2013年费县两河改造在祊河左岸建设颜真卿公园,2014年1月,根据保存的碑拓片原样复制新镌刻的苏唐卿篆书《醉翁亭记》碑,正式安置在“颜真卿纪念馆”的西角亭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