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潜夫论》卷22救边诗解3民痛无耻危者易倾战守之策其必早定

 琴诗书画情 2022-04-08

潜夫论》卷22救边诗解3痛无耻危者易倾战守之策其必早定

题文诗:

民为,贱为.圣王养民,爱之如子,

忧之如家,危者安之,亡者存之,救其灾患,

除其祸乱.高宗,鬼方之伐,非好武也,

玁狁于攘,非贪土以,振民育德,安疆宇也.

古者天子,守在四夷,自彼氐羌,莫不来享,

普天思服,行苇赖德.况近我民,蒙祸若此,

可无救乎?所以,奉事上者,怀义恩也.

痛则无耻,祸则不仁.忿戾怨怼,生于无耻.

今羌叛久!伤害多矣!百姓急矣!忧祸深矣!

上下相从,未见休时.不命大将,以扫丑虏,

而州郡县,稍稍兴役,连连,排帘障风,

探沙拥河,无所能御,徒自尽尔.数州屯兵,

十万,廪食县官,数百万斛,又有月垧.

但此人耗,不可胜供,而反惮于,暂出之费,

甚非计也.危者易倾,疑者易化.且夫今虏,

新擅边地,未敢自安,易震荡也.虏寇百姓,

新离旧壤,思慕未衰,易奖厉也.宜因此遣,

大将诛讨,迫胁离逖,破坏之.反之若,

宽假日月,蓄积富贵,虏寇各怀,安固之后,

则难动矣.周书:彼圣人,.

是故战守,之策不可,不早定也.深谋远虑,

防患未然,知微见著,养兵千日,待时而动.

【原文】

且夫国以民为基贵以贱为本〔1〕。是以圣王养民,爱之如子〔2〕,忧之如家〔3〕,危者安之,亡者存之〔4〕,救其灾患,除其祸乱〔5〕。
是故鬼方之伐〔6〕,非好武也〔7〕,玁狁于攘〔8〕,非贪土也〔9〕,以振民育德〔10〕,安疆宇也〔11〕。古者,天子守在四夷〔12〕,自彼氐、羌,莫不来享〔13〕,普天思服,行苇赖德〔14〕。况近我民蒙祸若此,可无救乎?
【注释】

〔1〕淮南子泰族训云:“国主之有民也,犹城之有基。”老子云:“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新书大政上篇云:“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以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
〔2〕襄十四年左传:'师旷曰:“养民如子。”’新序杂事一“养”作“爱”。说苑政理篇:'太公曰:“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
〔3〕汉书翟方进传云:“忧国如家。”
〔4〕赵策:'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
〔5〕襄十一年左传云:“救灾患,恤祸乱。”廿八年传云:“救其菑患。”
〔6〕易既济九三:“高宗伐鬼方。”((殷)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7〕周语:'祭公谋父曰:“是先王非务武也。”’
〔8〕诗出车:“攘”作“襄”。释文:'“襄”本或作“攘”。’后汉书蔡邕传释诲云:“猃狁攘而吉甫宴。”邕集难夏育击鲜卑云:“周宣王命南仲、吉甫攘猃狁,威荆蛮。”○铎按:汉书叙传:“于惟帝典,戎夷猾夏,周宣攘之,亦列风雅。”作“攘”与此同,皆用三家诗。
〔9〕淮南子兵略训云:“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将以存亡继绝,平天下之乱,而除万民之害也。”
〔10〕易蛊象词。
〔11〕后汉书冯衍传云:“安其疆宇。”
〔12〕昭廿三年左传沈尹戍语。
〔13〕诗殷武。

(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译文:从前成汤建立殷商,那些远方民族氐羌,没人胆敢不来献享,没人胆敢不来朝。)
〔14〕诗北山云:“普天之下。”文王有声云:“无思不服。”“行苇”义见下篇。

(行苇:《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按,古文毛序以为泛言周王朝先世之忠厚,今文三家遗说则以为专写公刘的仁德。后遂用为仁慈的典实。多用于称颂朝廷。汉 班彪《北征赋》:“慕公刘之遗德,乃行苇之不伤。”晋 慧远《答何镇南》:“上极行苇之仁,内匹释迦之慈。”)
【原文】
凡民之所以奉事上者,怀义恩也。痛则无耻,祸则不仁〔1〕。忿戾怨怼,生于无耻。今羌叛久矣!伤害多矣!百姓急矣!忧祸深矣!上下相从,未见休时。不一命大将以扫丑虏〔2〕,而州稍稍兴役〔3〕,连连不已〔4〕。若排帘障风,探沙拥河〔5〕,无所能御,徒自尽尔〔6〕。今数州屯兵十余万人〔7〕,皆廪食县官〔8〕,岁数百万斛,又有月直〔9〕。但此人耗,不可胜供〔10〕,而反惮暂出之费,甚非计也。
【注释】

〔1〕“祸”旧作“福”,据程本改。
〔2〕诗常武云:“仍执丑虏。”汉书黥布传云:“埽淮南之众”,颜师古注:“埽者:谓尽举之,如埽地之为。”“扫”与“埽”同。
〔3〕意林“州”下有“县”字。按本书皆以“州郡”连言,此亦当作“州郡”。汉书西南夷传云:“州郡击之不能服。”
〔4〕诗皇矣云:“执讯连连。”汉书东方朔传云:“绵绵连连,殆哉!世之不绝也。”
〔5〕“帘”旧作“榩”,“拥”旧作“灌”,并据意林改。御览九“帘”作“翣”。“翣”与“箑”通,扇也。八百五十四“帘”又作“糠”,“探”作“陶”。按“陶”当作“掏”,一切经音义七引通俗文云:“?出曰掏。”探、掏义同。
〔6〕意林作“无益于事,徒自弊耳。”
〔7〕哀元年左传云:“夫屯昼夜九日。”杜注:'“夫”犹“兵”也。’疏云:'屯是戍守之名,故诗序云:“屯戍于母家。”’“十”旧作“才”,据程本改。后汉书西羌传虞诩说任尚云:“三州屯兵二十余万人,弃农桑,疲苦徭役,而未有功效,劳费日滋。”
〔8〕急就篇云:“禀食县官带金银”,颜师古注:“禀食县官,官给其食也。”汉书地理志颜注:“禀,给也。”“廪”与“禀”同。后汉书南蛮传李固云:“计人禀五升”,章怀注:“古升小,故人日五升也。”
〔9〕后汉书陈宠后忠传注引谢承书云:“施延到吴郡海盐,取卒月直,赁作半路亭父,以养其母。”(月直月薪,月垧,月俸
〔10〕“耗”犹“费”也。汉书西南夷传都尉万年曰:“兵久不决,费不可共。”颜师古注:'共,读曰“供”。’
【原文】
且〔1〕夫危者易倾,疑者易化。今虏新擅边地,未敢自安,易震荡也〔2〕。百姓新离旧壤〔3〕,思慕未衰〔4〕,易奖厉也。〔5〕诚宜因此遣大将诛讨,迫胁离逖破坏之〔6〕。如宽假日月,〔7〕蓄积富贵,各怀安固之后,则难动矣。周书曰:“凡彼圣人必趋时〔8〕。”是故战守之策,不可不早定也〔9〕。
【注释】

〔1〕“且”旧作“是”。○铎按:且、是草书形近,故多相乱。秦策“且王攻楚之日,则恶出兵?”史记春申君传同,姚本“且”作“是”,史记郑世家:“齐强,而厉公居栎,即不往,且率诸侯伐我纳厉公。”今本“且”作“是”,误并与此同。或谓“是”犹“且”,非也。
〔2〕襄廿六年左传:'析公曰:“楚师轻窕,易震荡也。”’
〔3〕“壤”旧作“怀”。
〔4〕汉书元帝纪永光四年诏曰:“顷者,徙郡国民以奉园陵,令百姓远弃先祖坟墓,破业失产,亲戚别离,人怀思慕之心,家有不安之意。”
〔5〕“奖”旧作“将”。按说文云:“●,嗾犬厉之也。”经典多作“奖”。汉书哀帝纪云:“奖厉太子。”逸周书和寤解云:“王乃厉翼于尹氏八士”,孔晁注:“厉,奖厉也。”
〔6〕书多方云:“离逖尔土。”汉书赵充国传云:“虏破坏,可日月冀。”

(离逖亦作“离逷”。远远离开
〔7〕史记封禅书:'公孙卿曰:“非少宽假,神不来。”’

宽假日月假以时日
〔8〕周祝解。“凡”作“观”,“趋”作“趣”。○铎按:周书云:“凡彼济者必不怠,观彼圣人必趣时。”此作“凡彼圣人”者,因上句而误记耳。趋、趣古字通。
〔9〕汉书高帝纪:'韩信曰:“吏卒皆山东之人,日夜企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民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向。”’此文意与彼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