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义门裘氏 | 锦轴题誌的形成和传藏记

 qiuhede 2022-04-08


锦轴题

         义门裘氏祖传锦轴题誌一宝,形成于唐武德九年(626)至宋德祐二年(1276),前后650年。集唐、宋两代裘氏文墨洵宝。内有两帧发祥、云门世系图、宋朝二道勅命、三幅宗谱题赞,两篇宗谱序跋、九帧先祖像及诸名人题赞。十八帧图文汇集裱于彩缎,制成轴,幅面阔13.5厘米,横长约17米,韫椟敬藏。宸翰名书,先仪缕晰,系图班班,允为一族之奇珍。


  两帧世系图  


        春秋时,宋大夫仇牧之子仲,因南宫万之乱,避难于卫国,改仇为裘。自裘仲为裘氏始祖起,至晋愍帝建兴四年(316)黄门侍郎裘睿随琅琊王南渡,隐居婺(金华)为止,历经二十三世。自裘睿之子东晋黄门侍郎裘尚由婺(金华)迁徙会稽云门斗坵起,至元末历传三十世为止。



  二道勅命  


1、勅旌孝子裘仲容命

         裘仲容安分守己,操履端方。刲股救母,情更异于当世。宋皇祐元年(1049)十一月初一,宋仁宗勅命旌表裘仲容为孝子,特赐丝纶,永昭百世。

2、旌秘书监丞裘万顷命

        南宋宁宗赏识裘万顷“博识多闻,操行笃实”。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八月十九日,勅命裘万顷自强不息,“以待国家之用”,辅佐帝王治国。

         会稽裘氏有三道勅命。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旌表义门勅命,可惜未被裱在锦轴内保存下来。

        勅旌表义门裘氏命    云门裘氏传一十九世,历年六百有余,并无异爨,孝义可风。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十二月,宋真宗勅命旌表云门裘氏为“义门”,封承询为承直郎,免其徭役。


  三幅宗谱题赞  


1、观文殿大学士马廷鸾书“裘氏家乘”。

        马廷鸾,为人正直,极富藏书。曾任南宋史官,观文殿大学士。宋宝祐六年(1258)至南宋咸淳九年(1273),任浙东安抚使、绍兴知府。离任时,仍保留观文殿大学士。为裘氏家谱“裘氏家乘”谱名。

2、民族英雄岳飞为裘氏家谱题“至宝”二字。

3、资政殿大学士姚希得题“天与子孙,富贵昌宜”八字。

       姚希得,字逢原,潼州人。嘉定进士。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任嘉定府司理参军,后任浦江知县、福州通判。

  两篇序跋 


        1、南宋嘉定元年(1208),编就《越州裘氏家谱》。焕章阁待制裘万龄请朝奉大夫、宝章阁待制陆游为之作序。陆游感乎越州裘氏“以孝义惇睦名天下,天下推为名族,与汉之姜肱,唐之公艺并称”。于是写了《越州裘氏族谱序》。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越州山阴(今绍兴)人。举试荐送屡列前茅,为秦桧所嫉,不仕。秦桧死后,才为宁德主簿。孝宗时,赐进士出身,官至宝章阁待制。陆游是我国最杰出的爱国诗人。

        2、南宋咸淳九年(1273),文天祥为裘氏家谱作跋。指出,家谱有利名教,功于“使水源木本之义,千万世而不泯”。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省)人。状元,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德祐元年(1275),元兵入侵,英勇奋战。被俘后,敌人百般劝降,始终不屈被杀。临刑作《正气歌》,尤为世所传颂。

        会稽家谱留存至今的序跋有四篇。除上述两篇外,还有过勗、王栐的谱序。

        宋皇祐四年(1052)(仲容勅封孝子三年后),会稽义门裘氏家谱纂成。十月廿七日,承直郎、监闽州税务过勗罢官后回籍。途经会稽,游云门,赞义门诗留嘉泰《会稽志》。客留裘氏家庄。仲容执家谱,对过勗说:“我家祖辈累行仁义,聚族六百年,已被先朝褒美,家谱中不可没有记载。”为此,请过勗作文“示吾子孙”。过勗应邀写下了四百五十字的《裘氏义门记》。盛赞裘氏“义风不泯”,“裘氏之兴未易量也”。

         南宋淳祐四年(1244),宋晋阳王栐为裘氏家谱撰谱序。说:“裘氏虽无显著,子孙世守其业,犹为大族,胜于乍盛乍衰多矣。”


 九幅先祖像及名人题赞 


1、南迁始祖西晋黄门侍郎裘睿祖像及赞


        唐朝武德九年(626)春,会稽裘氏纂定谱书。标列郡望,氏族分支,故墓乡邑,祖宗名讳,摭其大概,记于家谱。谱首有南迁始祖裘睿像。宏文馆学士褚亮为之题赞并书。清嘉庆八年(1803),由嵊县知事张直方补书。赞裘睿“泽被生民”,是“邦家之柱石”。这是锦轴题誌中形成最早的一帧。

        褚亮(559——667),字希明,钱塘(今杭州)人,唐初宰相,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之父,博览群书,工于文学,太宗为秦王时,亮为王府文学。贞观中,迁散骑常侍,封阳翟县候。



 

2、云门始祖东晋黄门侍郎裘尚祖像


       宋殿元张九成题赞:“晋之清臣”,“政教两尽,威蕙并著”。

       张九成(1092—1159),字子韶,自号横浦,钱塘(今杭州)人。南宋绍兴二年(1132)状元。历任著作郎、礼部侍郎兼侍讲。后得罪泰桧,被贬为地方小吏十四年。秦桧死后,复官,曾任温州知州,有《横浦文集》等著作传世。



 

3、南北朝宋代辅国将军会稽太守崇泽(云门四世孙)像及赞



      南宋绍熙元年(1190),宋知漳州事朱熹赞,清嘉庆嵊县知事张直方书。题赞具宋绍兴庚戌年,应为绍熙庚戌年。此乃清嘉庆八年(1803)张直方抄录的笔误。朱熹赞崇泽,“乃朝廷之藩翰,会稽之守臣”。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安,江西婺源人,理学家、教育家。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三十年(1160)建立自己的理学。三十二年(1162)年任漳州知府。南宋淳熙七年(1180),任浙东常平茶盐使,来嵊赈灾、讲学。



 

4、勅宋命旌义门承询祖像及待制李兑题赞

        承询,字可暄。云门二十世孙。自尚祖至承询辈,越六百年,云门裘氏无异爨。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宋真宗诏旌义门,并勅封承询为承直郎。李兑题赞:“闻天子诏,恩表门闾,光华瞻梓里。”

        李兑,字子西,许州临颖人。进士,由屯田员外为殿中侍御史,擢天章阁待制。曾出任杭州、越州等名郡知府,为政简严精明。



 

5、孝子仲容公像及米芾题赞

        裘仲容,云门二十三世孙。事母至孝。宋庆历间,母病亟,刲股作药引。结果病愈。当时有祥云复其家。纷传以诚孝感动天地所致。米芾评价仲容的孝行,曰“移孝即荩臣”。

        米芾(1051—1107),宋代杰出书画家,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外史。原籍襄阳,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个性怪异。二十一岁步入官场。书画很有成就。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之一,而且首屈一指。山水画上独创“米家云山”之法。



 

6、孝子仲庄公像及梅溪王十朋题赞

        仲庄,云门二十三世孙。与仲容是同胞兄弟。母病时也欲刲股救母。因兄己刲,才止。兄弟以孝著称。王十朋赞仲庄,“心无觊觎,敦朴守贞”。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温州乐清人。于宋绍兴十八年(1148)至廿七年(1157)在嵊县执教。宋绍兴廿七年(1157)得中状元。任越州知府时,赞义门裘氏“留得芳名万世重”。



 

7、朝奉大夫、谥文贞诸野公像及真德秀题赞

        裘诸野,云门二十三世孙。北宋进士,官朝奉大夫,谥文贞。南渡时,徙居富阳。真德秀赞诸野:“辅翼社稷,蹇蹇匪躬,中兴侍从,公其首宗。”是辅佐朝廷,中兴国家的首要人物。

        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后改景希。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南宋学者。尊朱熹学派。人称西山先生。撰有《西山甲乙稿》、《大学衍义》、《西山文集》等书。



 

8、万顷公像及魏了翁题赞

         裘万顷,字元量,号碧梧先生。云门二十八世孙。宋淳熙进士,任乐平主簿、大理寺司直、江西抚干。著有《竹斋诗集》。魏了翁赞万顷是“身能致主,泽足及民”的能人志士。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四川蒲江人。南宋著名学者。先在嘉定府做官,父亡辞官回家守孝,授徒讲学,守孝期满,先后到汉州、眉州、沪州任职达十七年。后入朝为兵部郎中、工部侍郎。受人诬陷,降官三级。后又入朝为礼部尚书。未几任知绍兴府、浙东按抚使。卒葬于苏州,谥文靖,追赠秦国公。



 

9、迁嵊始祖永昂公像及朱熹赞、张直方书`

        永昂,行万廿二,字于乔。云门二十一世孙。宋熙宁年间(1068—1077)迁剡定居崇仁。朱熹赞永昂是“义概常存,宗风不坠”的义门传人。


  裘氏义居图  



       会稽义门裘氏聚居处毁于元至元十九年(1359)春明将胡大海的兵火。清道光廿七年(1847)秋,会稽派国子监学正裘象坤根据云门斗邱地形地貌,宋代名贤的题诗描述,想象当年聚居情形绘图。三易其稿,终绘成裘氏义居图。

        清道光三十年(1850),鸿秋(崇仁派)与象坤(会稽派)、部主事望斋(富阳派)同宗三人因科考在京巧遇,谈得十分契洽。当时,象坤将义居图赠与鸿秋。鸿秋,字观宾,讳嗣锦。进士,任四川盐源、太平、南充等知县,后任广安州知州,军功保运同衔,授朝奉大夫。

       清光绪八年(1882),值纂修光绪八年谱之际,将象坤的几篇文章录入谱中,并把义居图附于题誌集之后,完成了题誌集的最后一页。



 

嵊县崇仁裘氏珍藏先德锦册皆宋代名贤墨迹洵宝物也披览之余爰纪以诗

我闻义门推两姓,浔江陈氏浦江郑。

崇仁之裘云门来,十有九世炊合并。

义台高筑宅里前,褒典锡自祥符年。

一门环聚三千指,如椒蕃衍如瓜绵。

代有闻人缵祖考,表彰先德留墨藻。

至宝二字笔如椽,题署者谁岳少保。

皇佑嘉定两勅书,旌孝褒贤拜恩殊。

如纶如綍天语重,黄麻紫泥印玺符。

中有画像都九幅,名贤题赞文郁郁。

腕底风雨王梅溪,毫端烟云米海岳。

神采奕奕尺幅间,墨痕犹湿纸痕斑。

并世大儒两手迹,真西山与魏鹤山。

更有煌煌大手笔,放翁谱序文山跋。

上溯赵宋七百年文字于今不磨灭。

锦贉绣褫光熊熊眼福何幸耀双瞳。

高文典册昭世守,剡西裘氏真名宗。

                诸暨梅峰甫徐荫棠拜稿

        锦轴历经宋、元、明三朝,世守勿替,累传无恙。后授藏于云门族望耆宿裘六平先生绍台之家。后来又辗转到了江西派。明崇祯十六年(1643),江西派通判裘自滨来嵊访好友知县邓藩锡和裘向曙(字组、号介庵,任江南寿州知州署颖州兵备道篆)。探讨云门裘氏宗派源流时,通判裘自滨以锦轴示之,并授予裘向曙珍藏。第二年,裘向曙随身携带赴任江苏淮阳。时值明末,数经兵燹,烽烟扰攘,颠沛流离。虽妇孺分散,室庐灰烬,锱铢不留。裘向曙舍命保得锦轴无损。后经向曙之子光鏴(字叔度、号蛰园,岁进士、任内阁中书、处州府儒学训导)带回崇仁,全璧完归。锦轴略无熏朽雨湿鼠啮蠹腐之痕。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光鏴晚年,将锦轴交子孙保管,作《裘氏历传谱轴记》慎重嘱咐“后之子孙,当体先人郑重之意,防慎周密,什袭秘藏,毋殒世珍,有厚望焉。”

        清乾隆廿三年(1758),合族议定由光鏴之孙元式将锦轴交家族挨房轮藏。每年冬至日展验。裘锡彦(字廷章,增生、邑庠生)作《留传世系锦轴轮藏志》,以记载此事。

        到了清嘉庆八年(1803),由于年代久远,最早的已有一千两百年,迟的少说也有五百六十年了,锦轴霉变,斑剥脱落,残缺不全。为此,请时任嵊县知县的四川人张直方补书了三幅祖像题赞。

        清光绪八年(1882),原锦轴霉变不堪,面目全非,实在无法再保存。于是,

公议请书画高手临本描绘仿制。裱在140×46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上。制成现存的十八帧题誌集。

        1949年,题誌集由裘沙家送嵊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保管,被定为县一级文物。

锦轴题誌的形成和传藏时间表 时间

作 者

内 容

备 注

626年

褚 亮

为裘睿像题赞

唐武德九年春

1011年

宋真宗

旌表义门裘氏

1049年

宋仁宗

旌表孝子仲容

1052年

过 勗

为裘氏宗谱作序《裘氏义门记》

宋皇祐四年谱

1052年

李 兑

为承询像题赞

宋皇祐四年谱

1071—1107年

米 芾

为仲容像题赞

1134年

岳 飞

为裘氏宗谱题“至宝”二字

1134年

张九成

为裘尚像题赞

1148年

王十朋

为仲庄像题赞

1190年

朱 熹

为崇泽、永昂像题赞

1208年

宋宁宗

旌秘书裘万顷

1208年

陆 游

作越州裘氏家谱序

宋嘉定元年谱

1208年

真德秀

为诸野像题赞

宋嘉定元年谱

1208年

魏了翁

为万顷像题赞

宋嘉定元年谱

1244年

王 栐

作谱序

宋淳祐五年谱

1273年

文天祥

作谱跋

宋咸淳癸酉年谱

1273年

马廷鸾

书“裘氏家谱”

宋咸淳癸酉年谱

宋元明

会稽派(六平)

珍藏锦轴题志

明朝末年

江西派通判裘自滨

珍藏锦轴题志

1643年

裘向曙(一家四代传藏)

珍藏锦轴题志

1758年

敦叙堂

挨房轮藏锦轴题志

1803年

张直方

补书题赞

1882年

敦叙堂

重修装帧题志集

1949年

县文管会

收藏题志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