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总论,解表药,清热药)

 仙源钓鱼人 2022-04-08

Image

中药:以中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

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本草学专著载药365味。 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

三国南北朝《本草经集注》陶弘景:系统总结。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诸病通用药。

《雷公炮炙论》雷敩:第一步炮炙专著。300种药的炮炙方法。

隋唐《新修本草》/《唐本草》苏敬等:第一部官修本草。850种药物。本草、药图、图经。

《本草拾遗》陈藏器:10类方药治法。食疗本草。

国家药局建立。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唐慎微:1746种药,3000余方。上中下三品分类。

金元《珍珠囊》张元素。《药类法象》李杲。《汤液本草》王好古。

明代《本草纲目》李时珍:52卷,载药1892中,药图1109幅, 附方11096首。新增药物374。

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新增716种。

道地药材:优质纯真药材。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色的药材。

四川——黄连(川黄连) 广东——陈皮(广陈皮)

云南——茯苓(云茯苓) 东北——人参(吉林参)

河南——山药(怀山药) 山东——阿胶(东阿胶)

福建——青黛

采摘

全草入药:植物枝叶茂盛、花朵初开。

:花蕾将放或正盛开时。

花、花粉:未开的花蕾、刚开的花。

果实种子:除青皮、枳实等要在未熟时采集,一般等成熟时采摘。

根、块茎:早春、深秋。地上部分枯萎后。

树皮、根皮:春夏等植物生长旺盛时。

炮制:炮炙、修治、修事。药物在应用前或者制成各种剂型之前的一种必要加工。(根据中医药理论)

准备:修治、水制等。

加工:炒、炙、煅、煨、燀、淬等。

修治:纯净、粉碎、切制。

水飞: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物极细粉末的方法。如水飞朱砂、炉甘石、滑石、海蛤壳、雄黄。

:单炒、干炒,固体辅料炒。炒黄:易于粉碎、缓和药性、利于有效成分溶出。炒焦:同上、帮助消化。炒“炒炭存性”,缓和药性,增强固涩作用。

炙:湿炒,加液体辅炒。改变药性,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辅料: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等。醋炙:止痛作用。

煨:(叫花鸡做法?)去挥发成分,缓和药性,降低副作用,增加疗效。

燀:脱皮、脱水干燥。

淬:易于粉碎,提高疗效。

炮炙目的:降低毒副作用,确保用药安全。增强药物作用,提高疗效。改变药物性能,适应病情需要。干燥药材,便于储存。纯净药材,确保品质,用量准确。改变味道,便于服用。切制饮片,便于制剂。引药入经。

药物的性能:特性和效能。

作用:祛邪扶正,扶正固本。纠正阴阳气血的偏衰。

四气:指药物有寒热温凉四种性质,体现了药物在纠正人体偏性,调节阴阳气血偏离时的倾向。(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时的倾向)

四气的确定:根据对病的纠正情况而确定。

热性、温性:能够用来减轻、消除寒证的药物。

寒性、凉性:能够用来减轻、消除热证的药物。

寒凉药:清热:清除热邪。泻火:清除火热之邪。解毒:解除热毒;解除蛇虫之毒;解除药毒、食物毒;凉血。

温热药:温中:温暖中焦、温暖脾胃。助阳:补充机体阳气,助肾阳、脾阳、心阳。通络:温通经络。

平性药:偏性不显著。作用温和。使用范围广。

五味:药物具有的酸(涩)、苦、甘(淡)、辛、咸的滋味。

辛:发散:通过发汗将表邪驱出体外(麻黄)。行气:促进气的运行(橘皮)。行血:促进血的运行(红花)。

甘:补益:补充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和中:调和中焦,缓和脾胃;调和药性。缓急:缓解拘急疼痛(甘草)。

淡:渗湿:通过渗透作用将湿邪聚集膀胱。利尿:增加尿量,通利水道。

酸:收敛:(止住向外的)。固涩(止住向下的)。

两者共同增加人体的约束力,防止精、津、血的过度耗散。

涩味同酸。

苦:泄。燥。坚阴。

通泄:通过泻下大便而排出邪气(一定要有排便?大黄);降泄:沉降向下,逆病气而治疗(杏仁降肺气,旋复花降胃气);清泄:清除热邪。

燥:燥湿去邪。湿若夹寒,则用苦温药;湿若夹热,用苦寒药。

坚阴:清泄热邪而保存阴分。“泄火存阴”。

咸:软坚散结:软化积结,消散结块。泻下。

升降浮沉: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不同的趋势走向。

顺病位,使药到病所。逆病势,阻止恶化。

升浮药:向上、向外、向阳走行。升阳发表,祛风散寒,催吐,开窍。

沉降药:向下、向内走行。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食导滞、降逆、止咳平喘。

有些药物具有双向运行的性质,根据剂量炮炙等可进行选择。

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或者顺势诱导,引邪外走。

升降浮沉临床运用:

根据病位选药,使药到病所。(在上——头风头痛——祛风止痛——升浮药;在下——小便淋痛——利水通淋——沉降药;在里——里实便秘——通下大便——沉降药)

根据疾病趋势选药,逆病势。(向上——咳嗽——止咳——沉降药;向下——脱肛——升阳——升浮药;向外——虚寒——敛汗——沉降药)

花、叶、质地轻——升浮;种子、果实、矿石、质地重——沉降。

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相须、相使:相使有主要作用。

相畏、相杀:减轻毒性。

相恶、相杀:浪费、禁忌。

本草言明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乌头:川乌、草乌、附子、天雄。

瓜蒌:瓜蒌、天花粉。

诸参:补益作用的参。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妊娠禁用药:破血逐瘀药。峻泻药。走窜力强的药。剧毒药。

妊娠慎用药:活血药。攻下药。行气药。温里药。(热迫血行、孕妇本身就里热)

常山忌葱,茯苓忌醋,土茯苓忌茶。

剂量:成年人每日用药量。入丸散剂量指每次用药量。

1两=30克,1钱=3克,1分=0.3克

入药方法: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

服药时间:峻下逐水:空腹。驱虫、攻下:饭前。对肠胃有刺激、消食药:饭后。

解表药:发散表邪,解除表证。性味:辛,发散。归经:肺、膀胱。共有功效:发散表邪。

主治:外感表证。临床表现包括: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者出汗不利、脉浮。兼治:咳喘、疹出不畅、水肿、风湿。

应用:配以补益药。温热病初起,配清热解毒。

慎用: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久患疮疡,淋病,失血。

不宜久煎。

发散风寒药

Image

麻黄【1】:辛,微苦。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风寒感冒。胸闷咳喘。风水浮肿。

在外感风寒表实证中,与桂枝并用,增强发汗。(表实:得病时间短,腠理致密。无汗。手脚尖冰凉。)

风寒外束所至咳喘,与杏仁并用。

肺热壅盛,高热喘急,与石膏并用。(小儿寒包火)

风水浮肿,小便不利,提壶揭盖。

原文:一名龙沙。味苦温,生川谷。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破癥坚积聚在课本中有提到类似的可能是破阴疽痰核,但是神农本草经上记载的破的作用应该更强,但是可能应用不太多。在文献搜索中发现麻黄或其提取物与咳嗽、哮喘、气管炎等疾病的研究较多)

Image

桂枝【1】: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络,助阳化气,平冲降逆,和缓。

应用: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风寒感冒中与麻黄配伍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与白芍配伍用在风寒表虚有汗证。温性功能强,为体内生火,助阳。

其温通作用体现在治疗各类寒凝疼痛,与解肌的作用相呼应。

助阳气,阳气推动水行,故化痰饮,消水肿。

归心经,又助心阳,能治心悸,奔豚,称平冲降逆。胸阳不振可致胸痹,心痛,手脚凉。

由于有甘味,故能和缓。

原文:味辛温,生山谷。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桂枝也提到了治疗上气咳逆,逆字就是这个平冲降逆的体现。部分病证课本未提到的如喉痹,应该是由助阳解决寒凝的喉痹,如猛吸北京的冷空气后喉咙不舒服之症。)

Image

紫苏叶【1】:辛,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应用:风寒感冒,咳嗽呕恶。脾胃气滞,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解表作用不强,味道挺大,发散行气的作用应该有。半紫半青,有书介绍说走半表半里,应该是说紫苏既能够对表的风寒起到作用,又能对里边的胃起到作用,倒不是真的半表半里吧。其止呕效果似乎不错,搭配生姜。其能够解海鲜鱼蟹的毒,故煮海鲜的时候可以放一点。

说是温性,其实感觉味冲、散发会使其降低温性。祛痰作用可能也比较低。

Image

生姜【2】:辛,微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应用:风寒感冒,脾胃寒证,胃寒呕吐,寒痰咳嗽,鱼蟹中毒。

温中止呕的效果应该是不错的,都吃过很多。胃寒疼痛的话加高良姜和胡椒。胃寒呕吐加半夏。胃寒胀气加紫苏,砂仁。

风寒咳嗽可加麻黄杏仁。寒痰内阻,宿痰,色质稀加陈皮半夏。

生姜除了解鱼蟹的毒,还可以化半夏、生南星的毒。

生姜对胃的作用还是比较显著。

原文(干姜):味辛温,生川谷。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讲的应该是干姜的作用,但是生姜也沾一点,止血这个作用比较独特。)

Image

荆芥【1】:辛,微温。归肺、肝经。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应用:感冒,头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荆芥的发汗能力强,比较平,风寒风热都可配伍。出疹时,可透疹,止痒。脓成不溃,可借其排脓。溃后不敛,不收口,其可促进肉芽生出。

荆芥的用法其实非常广泛,荆芥败毒散,荆防颗粒这种的,都还很管用。

原文(假苏):一名鼠蓂。味辛温,生川泽。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结聚气破散之,下瘀血,除湿弊。

(居然和瘰疬这些相关,破散结节,还有下行瘀血,这个是解表药里面比较独特的作用了。荆芥炭倒是有止血的作用,与其相反,这样可以反推。荆芥发汗力比较强。)

Image

防风【2】:辛、甘,微温。归膀胱经、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应用: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风寒风热皆可以用。祛风的过程能够胜湿,风可以把衣服上的水汽吹干,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其治疗风疹皆里热症者,可配成防风通圣散。防风主要就是祛风的力度比较大。

原文:一名铜芸。味甘温,生川泽。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久服轻身。

(这里看到还对治疗眼睛疾病有用,以及风特性的痹痛,游走不定。)

Image

羌活【1】: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应用: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寒湿弊,肩背酸痛。

羌活走上面的,独活走下面。外感风寒夹湿,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堵得比较厉害的可以使用。其主要还是治疗痹。

原文(独活):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护羌使者。味苦平,生川谷。治风寒所击,金创,止痛,奔豚,痫痉,女子疝瘕。久服轻身,耐老。

(这个条文属实是比较好玩的,一个羌活独活整在一起,然后这个护羌使者也是蛮有意思的,可能跟产地有关吧。课本上没有讲到的比如奔豚这个作用等等,可能古时候把羌活的作用和独活的作用整合在一起了吧。)

Image

白芷【1】:辛,温。归肺、胃、大肠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应用:风寒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风湿痹痛。鼻鼽,鼻渊,鼻塞流涕。带下。疮疡肿痛。

窍指的是面部的孔窍,牙痛是口腔的窍,眉棱骨痛是眶的窍。

原文:一名芳香。味辛温,生川谷。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

(也是提到了经典的带下问题,还谈到破血、破阴肿的功效。寒热对应风寒感冒。风头侵目泪出,眼睛见风流泪,肝。作面脂,外用)

Image

细辛【1】:辛,温。归心、肺、肾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应用:风寒感冒时入肺则祛风散寒止痛,通窍,和白芷一起解决鼻塞,和羌活独活解决痛。

细辛止痛力量强,风寒头痛,牙痛,痹痛,风寒的痛一般比较拘谨。风寒牙痛,在北京很能体会,吃了热的再走出去,或者从暖气屋里走出去,吃一口寒风,牙齿便不舒服。

看到课本上牙痛的论述:风冷牙痛,单用细辛或者白芷或者荜茇煎水含漱。胃火牙痛,细辛配伍生石膏、黄连、升麻。龋齿牙痛,可搭配杀虫止痛的蜂房煎水。智齿,治疗表,就用清胃火的,根是肾的问题,解决漏髓,李院长说知柏地黄丸可以,年轻人的话,还是谨慎点吃好。

西药的漱液:氯己定含漱液不错。含甲硝唑。

对于寒痰停肺,也比较管用。风寒咳嗽喘证,寒饮咳嗽。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清稀者。配麻黄桂枝干姜成小青龙汤。

课本用量:1-3g。

原文:一名小辛。味辛温,生山谷。治咳逆,头痛脑动,百筋拘挛,风湿痛痹,死肌,明目,利九窍。久服轻身,长年。

(咳逆就是寒痰肺喘这种,筋脉拘挛和痹痛都是寒凝,死肌也是搭边。头痛、脑袋晃动,细辛温散。)

Image

藁本【4】:辛,温。归膀胱经。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特治巅顶头痛。辛温香燥,祛风胜湿。

原文:一名鬼卿,一名地新。味辛温,生山谷。治妇人疝瘕,除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长肌肤,悦颜色。

(疝瘕:寒与脏气相搏,结聚少腹,冤热而痫,溲出血液。腹部包块,气积而痛,伴有小便出白。)

Image

辛夷【2】: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应用:风寒感冒,头痛鼻塞。鼻渊、鼻鼽、鼻塞流涕。

内服包煎。

原文:一名辛矧,一名侯桃,一名房木。味辛温,生川谷。治五脏身体寒风,风头脑痛,面皯(原字为左边一个黑右边一个干,脸上长黑斑的意思)。久服下气,轻身,明目,增年,耐老。

(久服下气,是顺中气的吗?散寒了凝聚就无吧)

葱白【4】:辛,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应用:风寒感冒,与淡豆豉共用。阴盛格阳,宣通阳气,厥逆脉微,面赤,下利,腹痛,与附子干姜同用,组白通汤。葱白外敷可通络下乳。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发汗解表缓和,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目赤头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可针对传染性强的,病毒性的,口鼻而来的。

Image

薄荷【1】:辛,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应用: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辛散作用较强,一定发汗功效。

热上攻,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喉痹,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运用在轻症,痛感多带火热灼痛。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可疏散风热,宣毒透疹。

Image

牛蒡子【1】: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消热解毒,消肿。

应用: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咳嗽痰多。发热,咽喉肿痛。咳嗽黄痰,不利,难咯。

宣热透疹。

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咽喉肿痛。喉痹中扁桃体肿大一类,若有便秘,则更加对证,牛蒡子兼有滑肠通便的作用。

粉红,鲜红(牛蒡子、连翘),绛红(玄参,紫草),黑紫(犀牛角)

又叫:恶实,大力子,鼠粘子。

Image

蝉蜕【2】: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应用: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蝉很能叫,这个治疗音哑效果应该非常好。风热感冒初期,温病初起,见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可用。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蝉蜕是蝉蜕的皮,治风湿浸淫肌肤血脉。

目赤翳障。蜕皮,取其蜕之象,可帮助翳障褪去。

惊风抽搐,破伤风。主要是小儿,还可以治疗小儿夜啼,配上薄荷,钩藤。

孕妇慎用。

原文:味咸寒,生杨柳上。治小儿惊痫,夜啼,癫病,寒热。

Image

桑叶【1】:霜后采摘。甘、苦、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应用;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头疼,咳嗽。

肺热咳嗽,燥热咳嗽,清泻肺热,凉润肺燥,治干咳少痰,色黄质稠,咽痒。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主要清肝火明目。

凉血热血,解决热迫血行,咳血,鼻血,肺癌,肺结核,支气管扩张。

桑叶祛风的作用不错,其叶络细小而深,能够搜刮人体内的风。据说还有甜味,是有补益作用的。

桑麻丸可以早晨用盐水服用,晚上用酒服用。

Image

菊花【3】: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用: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疡肿毒。 与桑叶相似。

原文:一名节华。味苦平,生川泽。治风头,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菊花要野菊花,小小个的,苦。杭菊那种品种不太一样,功效不好说一不一致。本经里菊花的作用还比较广泛。恶风湿痹,这种估计是用苦去燥湿。)

Image

蔓荆子【3】: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头痛。

应用:风热感冒头痛。头痛是关键点。

目赤多泪,目暗不明,齿龈肿痛。

头晕目眩,治疗中气不足,清阳不升的头晕。

原文:味苦微寒,生山谷。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久服轻身,耐老。小荆实亦等。

(本经里对蔓荆子的作用介绍久比较丰富。筋骨间寒热,这个是寒热跑得比较深了,邪在筋骨间与正气相斗。蔓荆实,实字体现这个药的往里,攻里作用。还有治疗风热的牙痛,眼睛难受等等。)

Image

柴胡【1】: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应用:感冒发热,寒热往来。少阳,半表半里之邪。祛邪解表退热。寒热往来,胸肋苦满,口苦咽干,目眩,与黄芩同用,清半表半里之热,共收和解少阳之功。小柴胡汤。

肝郁气滞,胸肋胀痛,月经不调。柴胡是枝,辛行苦泻,条达肝气。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导致的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等。肝郁血虚,脾失健运,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胁肋作痛,神疲食少,脉弦而虚,加当归白芍白术组逍遥散。

中气下陷,气虚下陷,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久泻脱肛。一个枝有生发之气,二是枝能够把脏器叉起来。

肝气郁滞:月经不调,前后不定,后期,头痛,当归白芍。胸胁疼痛,香附,川芎。

疏肝时适当加些活血化瘀药。

生柴胡,炒柴胡(化掉寒性),醋炙柴胡(引肝),酒柴胡。

柴胡其实非常神通广大,但是讲得有点少。小柴胡汤也成了我最常使用的感冒药。按照陈医生的说法,大柴胡汤在治疗癌症上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原文:一名地薰。味苦平,生川谷。治心肺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柴胡对于吃过了也是有非常好的作用,小柴胡颗粒不仅仅是感冒药,也能够成为和胃、理气的药。)

Image

升麻【2】: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应用:风热感冒,发热头痛。

麻疹不透,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来,麻疹透不出来,用升麻举一下,推出去。

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阳毒发斑。

气虚下陷,胃下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下垂,崩漏下血。课本上写其提升之力大于柴胡。

原文:一名周麻。味甘平,生山谷。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瘟疫瘴邪蛊毒。久服不夭,轻身长年。

(这个描述使得升麻变得有些玄乎,可能其可以辟邪辟疫,能够帮助加强自己的场,使得外邪不犯。)

Image

葛根【3】:甘、辛,凉。归脾、胃、肺经。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应用:发热头痛,项背强痛。解肌散热的功效不错,风寒感冒,表实无汗,恶寒,项背强痛,加麻黄桂枝组葛根汤,发汗力度很强。(风寒侵犯,身体应激,把腠理关闭了,使得风寒藏在皮下。风寒一看出口被关了,掉头想走,滞留皮肤下。一定时间后,稍微化热,身体热感,无汗,恶寒。这时候发汗解表把腠理打开,邪气外送,病就好了。倘若贻误时机,风寒不难烦了,便会入里。)

热病口渴,消渴。麻疹不透。

热泻热痢,脾虚泄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身热,下利臭秽,肛门灼热,苔黄脉数,或湿热泄痢,热重于湿,加黄芩、黄连、甘草合葛根芩连汤。

中风偏瘫,胸痹心痛,眩晕头痛:降压。愈风宁心片。

解酒:陈皮白豆蔻枳椇子痛理气化湿,解酒。

原文:一名鸡齐根。味甘平,生川谷。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治下痢十岁以上。

(治疗消渴,应该取其生津之性。起阴气,其能升阳。保健食品研究与开发课程上老师讲到过葛根粉撒在黄精片上作为一种零食。葛根和枳椇子或者还有芦根可以解酒。)

淡豆豉【4】:苦、辛,凉。归肺、胃经。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应用:感冒,寒热头痛。热病烦躁胸闷,虚烦不眠。

Image

浮萍【4】:辛,寒。归肺、膀胱经。宣散风热,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应用:风热感冒。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尿少。

原文:一名水花。味辛寒,生池泽。治暴热身痒,下水气,胜酒,长须发,止消渴。久服轻身。

(水里的自然凉一点,减热,解酒。)

Image

木贼【4】:甘、苦,平。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应用: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目生云翳。

清热药

清泄、下、利、透、解、润、浅

清热泻火药:实热证,温热病邪入气分,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至神昏谵语,脉洪大。若正气已虚,当选补益药,扶正祛邪。

Image

石膏【1】: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可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应用:外感热病,高热烦渴。邪在气分之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体温高低变化,白天高,与知母相须使用,合白虎汤。耗气伤阴,气阴两伤时,配竹叶、人参,麦冬等,组竹叶石膏汤。

肺热咳喘:寒包火,邪热壅肺,咳逆喘促,发热口渴,麻杏石甘汤。

胃火亢盛,头痛牙痛,内热消渴。口干舌红,消谷善饥。糖尿病急性期,耗伤津液,与知母麦冬生地黄合用。

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红肿热痛明显,可用其收湿,生肌。

宜打碎先煎。

原文:味辛微寒,生山谷。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

(石膏在本经上的治疗还有心下逆气,可能有心悸的感觉,加上惊喘,应该都是靠石膏的石头性质来重镇,而石膏有又带点润,不是很燥的石头,带了两个结晶水,以此来解决口干舌焦。腹中坚痛靠石膏下破,产乳比较少见,估计也是应当慎用,这里是微寒,课本上是大寒,可能因体质而异吧。)

Image

知母【1】:百合科。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应用: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

肺热咳嗽,阴虚燥咳:干咳少痰,病程短,剧烈。

(知母消实热,也可以消虚热,肾阴虚火旺也能够处理。)

骨蒸潮热:滋阴泻火,神阴亏虚,阴虚火旺,骨蒸潮热,遗精,盗汗,加黄柏地黄合知柏地黄丸。

内热消渴。润肠通便。

原文:一名蚔母,一名连母,一名野蓼,一名地参,一名水参,一名水浚,一名货母,一名蝭母。味苦寒,生川谷。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Image

芦根【2】:甘,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清热泻火,生津,清胃止呕,清热利尿。

应用:热病烦渴:芦根是根茎,中空,像个管子,能通水。味道甘,生津,滋润。

肺热咳嗽,肺痈吐脓:黄稠浓痰,腥臭。

胃热呕吐。

热淋涩痛:频,急,涩,痛,灼烧感。

Image

天花粉【2】: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应用:热病烦渴。肺热燥咳。(润燥能力不如知母。)内热消渴。疮疡肿毒:排脓,热红臭。

原文(栝楼):一名地楼。味苦寒,生川谷。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原文是栝楼的,不能完全等同,但是有参考意义。天花粉就是栝楼根,质地粉粉的,有补益,也能拔干。对于烦渴应该有不错的效果。)

Image

栀子【1】: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

应用:热病烦闷。栀子清泻三焦火,泻心火除烦,与淡豆豉同用,合栀子鼓汤。

湿热黄疸:清热利湿,清泻下焦肝胆湿热,加茵陈大黄,合成茵陈蒿汤。

淋证涩痛。目赤肿痛。热毒疮疡。扭挫伤痛:外用生栀子粉与黄酒调糊。

原文:一名木丹。味苦寒,生川谷。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皰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课本讲清下焦,本经讲清胃火,其实栀子应该三焦的火都能涤洗。)

Image

夏枯草【1】:辛、苦,寒。归肝、胆经。清泻肝火,清肝明目,散结消肿(消郁结,肝气郁滞加痰)。

应用: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入肝经,对眼睛起作用,苦寒清火。

瘰疬,瘿瘤。

乳痈,乳癖,乳房胀痛。夏枯草对于偏软的结、瘤比较有效,攻破之力不强,是一种散结之力。

抑制癌症,抑制结石。

脾胃虚弱者其他配伍。

原文:一名夕句,一名乃东。味苦寒,生川谷。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癥,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

(脚肿湿痹属于比较独特的,其他的与课本差别不大,夏枯草,可能能吸水,将下肢的湿气吸掉)

Image

决明子【4】: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应用: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头痛眩晕。润肠通便。其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功效多少有一些。

原文:味咸平,生川泽。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轻身。

(主要就是针对眼睛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