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斯维辛岂能一日「建」成?

 laoyu2012 2022-04-08
图片

『奥斯维辛学』

奥斯维辛是不是一步就建成的呢?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纳粹德国是不是一下子就将犹太人送往奥斯维辛的呢?

就像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一样,这个步骤显然不是一步就能完成的。

去奥斯维辛的路途上,有一个非常必要的步骤:认同问题。也就是说谁是犹太人?谁又不是犹太人?

我以电影《钢琴家》举例,主角一家到底是波兰人还是犹太人?这个问题原本显得并不重要,但是由于犹太人的自我认同太强,因此这个问题就尤为突出。

注:他们去的并不一定是奥斯维辛,我只是以此举例。

电影链接:波兰犹太电影《钢琴家》

前文链接:你可以选择沉默,不得不沉默

1

one

身份既定,那么他们是不是还有别的选择?我想至少1939年9月1日之前,甚至之后还是有的。他们可以选择逃离波兰。

我们都知道他们一家都是音乐家,那么以特殊人才离开波兰应该很容易吧。甚至他们只是街头混混,逃离也很容易。

但是他们在英法对德宣战之后欢欣鼓舞,以为此时就已经胜利了。最终答案我们都知道。

2

two

接下来的路径就简单了。

但他们也不是一开始就会想到被送去奥斯维辛——他们还心存侥幸。

德国人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模式,一步步消耗犹太人的耐心和精力。第一步就是控制犹太人的钱袋,直接规定犹太家庭不得拥有超过2000波兰币。

这个犹太家庭想方设法藏匿自己的钱财,结果可想而知。

3

three

接下来,他们被要求佩戴犹太臂章,这算是下等人的一个标志。

有了这个标志,任何上等人都可以对他们为所欲为。

图片

然而犹太人还是要过活,还是得生活——他们在有限的空间也要工作。于是又产生了工作证。

4

four

接下来,犹太人被赶往聚居区,在集中的一小区区域生活。就波兰华沙而言,几十万人被困在这个狭小的区域内,缺少食物,缺少衣物,简单说什么都缺。

当犹太人以为已经很艰难的时候,他们还远远无法想象未来有多艰难。

5

five

最终,他们在重新安置到东部的幌子下,开始被分批送往奥斯维辛。

途中也有人想反抗,但是多数人选择了忍耐。电影中一个镜头就是一位试图反抗的老人被德国人用枪托打死在开往奥斯维辛的列车之前。

对于他而言,这可能是很好的结局了。

end

因此,人们总是会残存一丝希望,这点希望虽然幽暗,但是支撑着人们蝇营狗苟地活着。也正是这点希望,构成了人们内心的主体。

不念正确

END

不畏正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