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河已成悬河,为何不用挖泥船把泥沙挖走,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鸢飞九天2018 2022-04-08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数千年以来,不仅孕育了华夏文明,同时也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的灾难。

翻开史书,太多的史料记载过由于黄河改道、决堤导致的天灾人祸。也因此,从上古时期到宋元明清,历代统治者不断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不惜代价治理着这条黄河。

然而直到今天,黄河依旧存在严重的隐患,甚至还因为河床高出地平面,被人称作是“地上河”“悬河”,还衍生出了“口若悬河”这样的成语,比喻滔滔不绝,气势不可阻挡。

既然黄河如此危险,随时可能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甚至是生命安全造成危害,为何不利用现代技术,对其进行彻底治理,以一劳永逸?

黄河之所以会成为悬河,根本的原因是黄河从发源地流出后,会贯穿整个黄土高原,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会导致大量泥沙被席卷进入黄河干流,

原本清澈的黄河之水,流经黄土高原之后,就会变成真正的“黄河”,而这些河中泥沙常年累月沉积在河床之上,导致黄河的水位不断上升,最终形成了悬河。

因此,很多人也提出疑问,既然黄河的河床升高是由于泥沙淤积导致,用现代大型挖泥船把这些泥沙挖走不久可以了吗?凭借我国目前的基础设施能力以及大型设备,完成这些工程似乎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这种想法虽然听上去很不错,但实际操作起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首先我们知道,黄河是一条拥有古老历史的河流,它比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更长更久远。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和黄河战斗的历史,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其实就是上古先民治理黄河的故事。

黄河河床下淤积的大量泥沙,并非是三年五年之内形成,而是历经了很长时间最终形成的,据了解,过去黄河每年冲刷下来的泥沙就有十几亿吨。

这个数量可谓是极为庞大,就算利用现代技术,想要清理也是一项极为浩大的工程,不仅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还要承担一系列的风险。综上所述,挖走黄河河床下方的泥沙并不是一个高明的决定。

以现在的技术手段来看,我们国家目前已经在相关硬件设备上,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为了治理河道以及填海造陆,我国研发了一款名叫天鲲号的大型自航绞吸挖泥船,这款先进的挖泥船,不仅运载能力排名世界第一,综合能力也排到了亚洲最强。

天鲲号配备了5000千瓦时的绞盘,电机的总功率达到了17000千瓦时,每小时的挖泥量达到了6000立方米,按照每天平均工作12小时计算,一天可以挖走7万余立方米,一年也就是不到3000万立方米。

这个数字和黄河每年增加的4亿立方米泥沙来比,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按照之前设想的施工方案,需要至少十几台天鲲号同时作业,一年四季不间断,才能保证黄河河床不再新增大量泥沙。

所以,用挖泥船治理黄河已经堆高的河床,只能说是治标不治本。近些年,我国在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区域,进行了大力的环境治理,包括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极大地遏制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情况,

目前,陕西和山西等省份,都已经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据统计,单是陕西一个省份造林工程,就已经达到了1000万亩,全省的植被覆盖率达到了60%。

正是有了这样长期且艰苦的努力,目前黄河每年裹挟到下游的泥沙量已经下降到了3亿吨以内,下降速度堪称是肉眼可见。

相信只要坚持下去,这个数字还能够进一步减少,等到黄河的泥沙含量逐步降低到可控的地步,届时再对黄河堆高的河床进行综合治理,效果会更加显著。

从当初最高峰一年流失16亿吨,到现在一年流失3亿吨,黄河泥沙流失的数据也成为了现如今我国对黄河治理的一个显著成绩。

同时,鉴于黄河流经的区域有山岭、有高原,到了东部还有平原,不同的地理形态所在省市,对于遏制水土流失也各有分工。

比如说,在上游区域,建立了小浪底、青羊峡等水电站,尽最大可能减缓黄河的冲击力,在中游黄土高原区域,主要的工作就是固化林草,防止水土流失。

而下游平原区域,除了合理加固堤坝之外,最重要的办法就是采取疏导的办法,让黄河分成更多支流,最终让河水导入大海。避免在汛期给原本已经加高的河流段带来更大的压力。

目前我国已经通过引黄入晋等水利工程,一方面降低了黄河决堤泛滥的风险,同时给沿岸地区贡献了经济效益,在黄河的下游,还先后开凿了三条河道,一方面增加了黄河的覆盖范围,另一方面减轻了主要干流的压力。

通过这一连串的工程,我国不仅有效解决了北方水源匮乏的问题,为沿岸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降低了黄河存在的隐患。

也正是因为多年的苦心经营和各方努力,从建国至今,黄河还没有发生过决堤的情况。相比过去两千年时间里,黄河发生有史记载的五百余次大小决堤,我们目前已经做到了和这条母亲河和睦相处,并且还能通过治理黄河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在黄河治理方面,我们的工作卓有成效。

所以,在黄河决堤泛滥的风险已经越来越小的情况下,自然就不需要采用挖泥船来解决地上河的问题。

不过,鉴于目前黄河部分河段的水位依旧偏高的情况,接下来,国家还是会采取最科学最经济的手段逐步进行治理,达到经济效益河生态效益双赢的目的。这条“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黄河,未来终究是要变成我们国家和民族真正的母亲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