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曲阜孔庙建筑|大成殿:建筑等级高在何处?⑥

 老范藏书阁 2022-04-08

正殿唐代时为5间,宋天禧五年(1021年)大修孔庙,移殿于今处,并扩建为7间重檐,两侧建廊与两庑相连。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扩建为9间,“柱石镂以龙凤之形,轮奂绘以金碧之色”。清雍正二年,大成殿遭雷击被焚,三年重修,八年秋落成,仍为9间,面阔十四丈二尺七寸九分,进深5间、七丈七尺六寸五分,十三檩重檐歇山转角上下檐斗栱成造,前檐石盘龙柱,后檐及两山镌花石柱,高一丈八尺。

北京太和殿重檐庑殿顶

黄色琉璃瓦

曲阜孔庙使用琉璃瓦始于金代明昌之役,明弘治重建孔庙时大量使用琉璃瓦,大成殿等主要门、殿多用绿琉璃瓦。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大成殿、大成门为黄琉璃瓦,两庑及寝殿用绿瓦镶黄边,清碑亭用黄琉璃瓦。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承慈禧旨意,诏升孔庙为大祀,将奎文阁、碑亭、观德与毓粹二门,道冠古今与德侔天地二坊改为黄琉璃瓦。根据琉璃瓦尺寸大小,清制琉璃瓦原有十样,但一样、十样不用,只用二样至九样。孔庙所用琉璃瓦,自大成殿而下,基本上用四、五、六样几种。据孔府档案所记,康熙、雍正间孔庙主要殿宇所用琉璃瓦来自北京工部所属官窑,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所用黄瓦,则是本地窑户所烧。值得一提的是,孔府一些屋宇上所用盖瓦头是宋《营造法式》中所称的“垂尖华头板瓦”,所用兽头又酷似宋画《清明上河图》中所绘东京城内外市房、第宅等所用兽头的形象,说明曲阜还较多地保留着传统的某些做法。

绿瓦镶黄边

金龙和玺彩绘

古建筑油饰彩画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木构件,其次是起装饰作用。三孔彩画,几乎涵盖了包括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在内的官式彩画的全部类型,既具有北方官式彩画的形式,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彩画的等级比较严格,通过彩画就可以了解某个建筑物的地位和作用。在孔庙建筑群中,等级最高的是大成门和大成殿,它的彩画等级便是皇宫建筑采用的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彩画。其次是供奉孔子夫人的后寝殿,采用的则是龙凤和玺,东西两庑采用的是旋子彩画。

错金妆龙天花

龙柱

大成殿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前檐走廊下的10根石龙柱,它制于雍正年间,以深浮透雕刻出形态生动的蟠龙,其工艺造型之精美尤其令人惊叹。

曲阜古建筑所用建筑石材,多产于以曲阜南郊管勾山为主的附近山区。曲阜建筑石材除用于久负盛名的高大龙柱外,还用于地面石、陛石、柱顶石、须弥座、石栏干、石牌坊、石象生等方面。曲阜的建筑石雕在明代有了很大发展,明清二代曲阜所用石雕做法主要有素平、平钑、隐起、起突和混作五种技法,题材以云龙和四季花卉为主。集中代表曲阜石作雕镌技艺最高水平的是盘龙柱, 体量高大以大成殿为最。

平钑——在面上阴刻线条图形,犹如单线勾勒。假若把图形以外的石面浅浅砍去一层约1毫米左右,使镌刻效果更加明显,则称之为“减地平钑”,孔庙大成门、大成殿等次要檐柱都用此法。这种雕刻宜于近看。

起突——即高浮雕,图形比底子高出四、五厘米至十厘米以上,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之为“剔地起突,”各殿的石盘龙柱即用此法雕镌。不论视点远近,都可得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孔庙大成殿龙柱。

拍摄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

356攒斗栱

斗栱在孔庙古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曲阜孔庙的所有殿堂直至碑亭均采用斗栱,尤其大成殿的斗栱之密集,规格之高,可与皇宫相比。大成殿所用的斗栱数量非常多,下檐、上檐和室内总计斗栱356攒,构件总数在17000件以上;但曲阜古建筑斗栱的布置和细部处理,都比北京官式做法较多自由灵活,因而形式也较多样,甚至出现了某些特殊形式,例如同为清代建筑,每间所用平身科数量与疏密差别就很悬殊,栱的长短变化也很大,说明曲阜匠师对待官方规范和传统做法,采取了有选择地运用的态度。

大成殿平面

大成殿面阔九间,深五间。大成殿的平面照弘治记录看来,当仍本明代的规模。其柱的分配可以分为三周。外为檐柱,次为金柱,即上檐檐柱;内为内金柱;布置齐整,而无变化。外檐柱整周联绕为廊,是个很少见的例,至为可贵。

大成殿横断面

大成殿前柱以石皆盘龙,旁及后檐则石柱而镌花。中俱用楠木。内外枋檩斗栱扉槅五色间金。瓦覆以黄,而甃砌之石,色与之同。

大成殿纵断面

大成殿梁架可分为内外三套,下檐桃尖梁及其上童柱为一套;上檐桃尖梁及其上童柱为一套;内金柱间上之七架梁以上梁架为一套;皆齐整合矩,梁断面近方形,无可特别申述之点。

梁思成手稿

大成殿上檐斗栱

上檐斗栱九踩,单翘三昂,施于金柱之上。

大成殿内檐斗栱侧面

施于内额枋之上,以承天花,为七踩品字斗科。

大成殿下檐斗栱

下檐斗栱七踩,单翘重昂,施于回廊石柱一周之上。

吻兽

以动物造型为主的屋顶吻兽,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的一种装饰性建筑物件。明清官式建筑的吻兽排列顺序和数量有严格规定,是尊卑等级的象征。据《大清会典》记载,“仙人骑风”之后,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形象都来自神话传说,各有象征含义。清代用10个走兽的建筑,全国只有紫禁城太和殿一座,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独一无二,显示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孔庙大成殿是曲阜三孔古建筑群中规格最高的主体建筑,使用九个走兽,没有行什,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

行什

大成殿鸱尾

螭吻,又叫鸱尾、鸱吻,龙生九子之一,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即吻兽,取其灭火消灾。最早的形象是传说中的“鱼虬”,《谭宾录》载:“东海有鱼虬,尾似鸱,鼓浪即降雨,遂设象于屋脊。”唐代之后,其形象日益丰富,鸱尾的头部造型愈发向龙靠拢。

戗兽

用于歇山顶和重檐建筑上。戗兽,将戗脊分为兽前和兽后,兽头前方安放走兽,其作用和垂兽相同,起到固定屋脊的作用。

螭兽

传说是一种没有角的龙,在中国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台基排水口的装饰。

龙陛

孔庙大成殿龙陛

拍摄于民国时期,具体年代不详。殿下两层大型浮雕龙陛,雕刻古拙,为明代遗物。

龙是中国最早的图腾形象之一,常装饰于宫廷建筑的彩画、藻井、丹墀等各处,象征着皇家威严,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具有不可思议的能力。龙被神化后,又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帝王把自己说成是龙神的化身或龙神之子,借助龙树立权威,获得人们普遍的信任和支持。这样,龙获得了更为显赫的地位,对中国龙文化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曲阜孔庙建筑中彩绘、石刻等多用龙进行装饰和图案,体现了孔庙的等级地位。

三交六椀菱花门窗

在曲阜孔庙等古建筑中,大成殿使用了最高等级的隔扇门窗三交六椀菱花门窗。三交六椀菱花这个样式图案,是用相交后组成若干的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相交之处便成为一朵六瓣菱花,三角形中间成圆形,它象征正统的国家政权,内涵天地,寓意四方,是寓意天地之交而生万物的一种符号。

藻井

殿中作斗八藻井一座,八斗藻井饰有金龙和玺彩图案。 大成殿殿顶藻井与北京故宫太和殿内的藻井相似,设计上体现了古代"上天下地"、"天圆地方"的理念,藻井正中间雕刻一条俯首下视的巨龙,口衔一粒宝珠,雕工精细。在巨龙的四周分别安置有二十四支小团龙,每一个小团龙也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图案纹样。整幅图案整体和谐,虽以一个大元素放大缩小进行搭配,仍然繁而不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