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爷爷的遗愿

 邻点冲动 2022-04-08

爷爷的手迹(手抄家谱)

今日话题:说说你爷爷奶奶的故事

俗话说“隔代亲”,相信在很多人的成长岁月里,特别是有机会与自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同一屋檐下共同生活过的,都有一些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难忘经历,欢迎文末留言,说说你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有那些有趣的故事。(留言获点赞最多的前3名读者有奖励哦,详见文末)

“爷爷,你醒醒,爷爷,你醒醒……”

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大姐喂完猪挑着两个空潲桶回到家,刚放下扁担,走到早已从房间转移到隔壁祠堂上厅休息的爷爷床前(注:老家农村客家人的一种风俗,亲属把家里久治不愈的生病老人,估计大限将至,时日不多的老人从房间转移到祖上祠堂上厅,一般祠堂分上下两座,上座中间较大的一间为上厅,也是平时家族祭拜的地方),但不管大姐如何呼叫,此时的爷爷已经奄奄一息,知道大事不妙的大姐,一下子边放声大哭起来,边大声说“爷爷走了”!

那一年,我才四岁,正在祠堂的天井里玩耍,恰好看到了大姐发现“爷爷走了”这一幕的情景。

爷爷走后,父亲马上投入办理爷爷后事的紧张工作,可令父亲最头痛的是,爷爷的棺材还没有着落。爷爷生前对自己的后事安排曾经交代过,嘱咐父亲一定要为他挑选一副上好的杉木棺材,并提前为自己选好了一块墓地。据母亲说,为了完成爷爷的这个遗愿,在爷爷生病后,即在爷爷离开前两年,家里便着手做准备了,可是,在上世纪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70年代,普通棺材都不容易找到,更不要说上好的杉木棺材了。

父亲是爷爷唯一的独子,又是当时家族里读书最多的男丁,爷爷曾对父亲寄予了很大的厚望。

父亲明白,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必须想方设法完成爷爷的遗愿,先是通过各种关系打听哪里可买到现成的杉木棺材,后来听一同宗中间人说,他的一个吴姓朋友有关系可以搞到这样的棺材,经过与姓吴的接触,虽然之前不认识,觉得都是邻村人,便相信了姓吴的,并谈妥了交易金额为60元,还要先付全款后等候通知提货,得到姓吴的和中间人的口头承诺后,父亲两话不说,便一次性把全款现金交到吴姓的手上。

可左等右等,爷爷病卧床上一年多了,不管父亲如何敦促姓吴的,直至爷爷走了,说好的杉木棺材始终没有着落,这下可把父亲难倒了,幸好家里还有一些原计划用作建房子的杉木,父亲果断决定,马上请木工来家里用部分杉木为爷爷做棺材;很快,看到爷爷终于可以躺在崭新的杉木棺材里,突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还在悲痛中的父亲忍不住再次放声大哭,好像要通过哭声告诉爷爷:父亲,我已经完成了您的遗愿,您可以放心走了!

爷爷走后的几年,父亲仍然坚持不定期向姓吴的和中间人提出退回购买棺材款一事,然而,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不管父亲如何锲而不舍登门讨要,对方不是避而不见,就是干脆说没有能力偿还了,最终不了了之。母亲说,在当时,60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

除了要求有一副上好杉木棺材为自己办理后事外,爷爷生前对父亲还有几个特别的吩咐。

一是要定期翻修房子。爷爷提醒父亲,家里孩子多,趁孩子还小(父母共养育了我们8个兄弟姐妹,爷爷走的时候,已经出生6个,当时我最小),在保证温饱不是问题,但还没有经济条件新建房子前,一定要定期翻修旧房子,让家人居住得到保障,这一点父亲做到了,而且提前布局,陆续购买了一些杉木、砖瓦等建房需要用到的建筑材料。

正是因为父亲早有准备,爷爷起走后的第二年,并不富裕的家里便建成了一座占地300多平方米的新房,房高达5米,拥有四室一厅、两厢房,和一个大天井,相当宽敞明亮,成了村里最霸气的房子。现在提起这些往事,母亲还是一脸得意和骄傲。

二是要注意培养孩子责任心。爷爷提出,为了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要求父亲在我的两个哥哥16岁起,就要有意识地适当放权让他们参与家里大小事务的决策,教他们如何理财,我的二哥就是从16岁起暂短掌管了家里一段时间的财政大权。

三是要多读书。出生于民国成立前夕(1911年12月)的爷爷,也算读过些书,深知有知识有学问的重要性。我和两个哥哥的乳名和名字都是爷爷亲自起的,都有不同的寓意,希望我们多读书,将来才可能有出息、有更大的作为。

爷爷崇智,也许与家族有关,清末民初,祖上算不上大户人家,但也曾经拥有一定的家产和名望。那时家族里丁财两旺,仅我太爷爷这一房,就有良田、旱地数百亩,还有不少山林,开办有酒厂、豆腐作坊和腐竹作坊;到父亲和母亲结婚时,太奶奶尚健在,膝下有四男三女,各人名下也有多名子女和孙辈,除了已经出嫁的三个姑婆,同一口大锅吃饭的大家庭近30人。

家族里有开私塾的教书先生,有考取秀才的乡贤,爷爷的大哥则担任清末民初的保长(清朝保甲制的基本形式是10进位制,10户为甲,10甲为保,10保以上为乡镇)。在这样的家族背景下,自小聪明的爷爷,自然受到不少熏陶。

除了熟读四书五经,爷爷阅读爱好比较广泛,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爷爷关心时事政治,热爱天文地理,为人正直,待人彬彬有礼,深得乡邻的好评和喜爱。听母亲说,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时候,每年生产队春耕春种,队长都会先听爷爷的意见,咨询什么时候适合播种,种植什么农作物,然后再通知社员集体行动。 

(图片:来源网络)

爷爷有很多藏书,在上世纪破四旧立四新的那几年(即文化大革命初期,1966年6月1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读书人受到很大的冲击,有一年春季的一天,担心书籍受潮,爷爷和家人把书房的所有书籍用几个大箩筐搬到祠堂大门前的晒场去晾晒,恰好被一经过的驻村(现在的村委,在改革开放前称大队)女工作队员看到,这位工作队员先是恭维爷爷一番,感叹爷爷不愧是读书人,有这么多藏书,一定很有学问。可谁也没想到,几天后,几个驻村工作队员便到我们家里把爷爷所有藏书全部没收了。多年后,能够找回的只有几本书,也早已残缺不全、面目全非。

很小的时候,就听堂叔(爷爷六弟的儿子)说过,是爷爷告诉他,世界最优质、最著名之一的白种猪是丹麦的白种猪,后来才从相关资料了解到,丹麦虽然是个小国家,却是养猪强国、猪肉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至今,爷爷离开我们几十年了,母亲仍然会不时提起爷爷的一些往事,可见,爷爷在母亲的眼里是多么的可敬可亲。母亲说,她和父亲结婚的时候,爷爷才39岁,正值壮年,我的奶奶早就不在了,只生下了父亲和姑姑两个孩子,爷爷完全有条件续弦,母亲还见过有媒婆带一个女人来给爷爷相亲,媒婆已经带那个女人到村口了,爷爷却无意再婚,委婉地拒绝了媒婆的好意,连看一眼的机会都不给,那女人还在村口便被爷爷打发离开了。

都说好家风世代传承,爷爷的好学、治家之道和待人接物,无疑对父亲和我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爷爷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遵从爷爷的遗愿,坚持多读书,读好书,就算没有实现爷爷说的“有出息,有更大的作为”,最少也可充实自己!

(未完待续,下一期《祖辈们的暂短高光时刻》)

后记:

音容犹在慈祥笑,片片追忆祖孙情。

不知不觉,今年是爷爷诞辰111周年,

因为疫情关系,无法在清明期间回到老家祭拜爷爷,

仅以此文缅怀敬爱的爷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