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个人品质方面,我们应该牢记一句话——“是非即成败”。 怎么解读这句话呢? 人生有很多我们无法左右的境况,比如出身与时代,这些无疑会促进或阻碍我们的发展,但是,尽管如此,好的心灵品质才是个人未来成功和人生幸福的关键。 比如,面对家庭的贫困,有的孩子会心生抱怨,尤其是看到他人吃的、穿的、住的比自己好很多时,就会埋怨家长没有给自己创造好的条件。于是,这就成为了他不求上进的理由,在认命中延续着家族贫困的悲哀。 同样是贫困家庭,有的孩子却会这样想:我应该用自己的努力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我不能让我自己的后代再象我一样生活在贫困中,我应该寻找到自己人生的使命。于是,这样的孩子会发奋努力,潜心学习,用知识改变了自己与后代的命运,也为这个社会做出了贡献,迎来了自己的成功与幸福。 所以,寒门一样会出贵子。 同样的道理,富裕家庭也有纨绔子弟。 好的条件固然可以为个人发展创造优越的条件,但是,有的富裕人家的孩子,在父母铺就的平坦大道上只知道享乐。 尤其是,孩子的父母也心安理得,以为自己辛苦挣钱就是为了孩子享受富足生活的,于是,他们会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欲望,也造就了孩子贪婪索取的品性。 纨绔子弟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但是,也有富贵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自律的性格,他们不会因为父辈的富有而放弃努力。最近因为冬奥会火遍全网的谷爱凌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谷爱凌不仅在冰雪运动中肯吃苦、勤努力,在其他领域,包括学习文化课方面都非常优秀,她已经用自己的实力考上了斯坦福大学。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家庭的贫困还是富裕,都不能成为颓废的理由。培养好的心灵品质才是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灵品质呢? 《礼记中庸》里有这样的话: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古人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我们的祖先早就警示后人: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都必须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如果我们把关注点放在修炼自我上,就不会有怨——不怨天尤人。就像射箭一样,没有命中靶子,当然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埋怨靶子放的位置不对。 所以,结合上面的分析,再仔细琢磨古人的智慧,我们就可以明白,无论什么样的家庭条件,都不要抱怨或沉迷,都应该做好自己,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 什么叫“做好自己”呢? “正己而不求与人”。 何为“正己”?就是把“利益他人”作为一生的追求,“不求与人”就是不要常想着“向他人索取”,这就叫“正己而不求与人”。 如果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利益他人”的品质,把“利益他人才能利益自己”作为孩子的人生信条,那么,我们来设想一下,孩子的未来会怎样呢? 如果一个人一直秉承“利益他人”的原则,那么,他这一生中该会让多少人因为他的存在而受益啊!这种行为作用的结果就是,有无数的人会回馈给他应得的爱与利益,这正是“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的道理。 你有怎样的心灵品质就有怎样的财富,该来的一定会来。 同时,一个始终想着利益他人的人,内心会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他会持续为了利益他人而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拓展自己的路径,扩大自己的影响,他会在这种不断的利益他人中逐步攀上一座座高峰,最终站在人生的高处。 相反,如果孩子从小只知道索取,培养了贪婪的品性,那么,贪爱、贪利、贪色、贪名、贪舒服等等贪欲,会让他眼里只有自己。 一旦所贪所欲得不到满足,他就会心生怨恨,一旦看到他人比自己所得更多,就心生嫉恨。 这样的心态会让他的心越来越小,越来越容不下他人,容不下社会,最后变成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变成一个路越走越窄的人。 贪欲会让他始终活在自己编织的牢笼中,活在心灵被蒙蔽的黑暗中。 所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一切生命,皆我所爱,这才是一个人所选择的阳光大道,也才是人生成功幸福的捷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