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头胎与二胎的年龄差会影响亲子关系,最佳年龄差是多少?

 谢耳朵馆长 2022-04-09

原创、深度、格调

自从二胎政策放开以来,不少家庭都把生育二胎提上了日程,儿女双全似乎不再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对于目前处于生育年龄的年轻一代来说,家庭中“多孩”的概念却是十分模糊。

随之而来的是否要二胎、二胎和头胎之间相差多少岁才适宜、如何处理孩子之间关系以及亲子关系等问题,都不禁让人一头雾水。

关于二胎和头胎之间的年龄差问题,值得慎重思考和讨论,因其不仅仅关系到家庭的幸福感和能够给予孩子的物质条件的问题,还涉及到孩子性格的养成和发展,可谓是至关重要。

许多年轻的父母对于二胎的生育时机问题也是莫衷一是,有些人认为应该在生完头胎后立即要二胎,这样不仅两个孩子的年龄差距小,可以一同成长,而且孩子之间的感情也会更好。

同样也有人认为,应该等头胎上幼儿园或者是小学之后再要二胎,这样不会给年轻的母亲太多的压力,同时家庭经济上的负担也会相对小一些。从生理角度来说,新手妈妈在生育头胎之后会需要1-2年的恢复期,给身体一个休息的时间,当身体做好准备后再去备孕。

但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讲,两个孩子的年龄差距小于4岁较为适宜,一来可以节约资源,年龄差距小所以很多用品是可以共享的,二来也更易于孩子们培养感情,但仅仅是这两点冲突,就让很多年轻的父母感觉到头疼了,小孩子3岁之前是最难照料的阶段,家庭中同时出现两个幼年时期的孩子无疑对父母来说是极大的考验。

此外,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调查显示,2岁半-3岁之间正是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反抗意识特别强,喜欢对大人说“不”。

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大人的耐心陪伴和引导,如果父母选择在这个时期要二胎,很有可能会忽略第一胎宝宝,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打击。虽然何时生育孩子、要几个孩子是年轻一代父母的自由,但如果家中几个孩子年龄上相差悬殊,那可能需要慎重考虑了,这个年龄差很容易给老大日后择偶造成压力。

在发展心理学领域有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理论,被称为出生顺序效应。

它是由心理学先驱Alfred Adler提出,他认为出生顺序会影响人的性格特征,具体指的就是由于家里第一个孩子往往享受了家里多方面的资源特权,但过度的责任感和因为后来兄弟姐妹的加入而带来的竞争感,使他们容易形成敏感的性格,而晚出生的孩子往往被父母过度纵容而缺乏社会同理心。

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延伸出来,生育二胎并不仅仅只是夫妻二人之间的事,家中的第一个作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组成人员,理应享有知情的权利,父母也应当将家中会再出现一个孩子的决定告知并与其讨论、共同决定。

并且即使是在二胎出生之后,也要多与孩子进行互动,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防止孩子感觉自己失去了父母的爱,同时也可以增强孩子对即将加入家庭的新生命的期待感。

在家中出现了新成员之后,父母也可以尽可能多地制造两个孩子相处的机会,让较大一点的孩子学习去照顾自己的弟弟或者是妹妹,增强两个孩子之间的亲密感,同时也会让大孩子感觉到自己没有被忽略,反而变成了被需要的角色,有利于孩子责任感和爱心的养成。

但这一点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家长也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要总是一味地要求大孩子让着家中较为年幼的小孩,这难免会使其感觉到自己失去了父母的爱和重视,产生不公平的感觉,继而迁怒于家中较小的孩子。

根据英国萨塞克斯大学2017年的心理学研究显示,家庭中不同年龄差的孩子互动和亲密关系程度是有差异的。在相隔1-2岁两个孩子中间,固然可以更有利于培养感情,但会给妈妈造成不小的压力,同时照顾两个尚在襁褓中的孩子,母亲累的同时对孩子们的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头胎和二胎年龄差在3-4岁之间,可以说是最科学的,同时在心理学界也是受到一致认可的年龄间隔。在这个阶段,两个孩子可以互相玩耍、共同成长,此时的第一胎宝宝也正处于启蒙的状态,也需要和自己年龄差距不大的朋友来陪伴他。

对于母亲来说,此时家中的大孩子也有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送孩子去幼儿园或者看护机构,母亲也有了更多的个人时间和休息时间。

如果两个孩子年龄差距在4岁以上,这时第一胎宝宝往往都有了自己的独立想法,所以父母在萌生要二胎的想法的时候,可以与孩子协商征求宝宝的同意,同时也要考量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超过35岁的话要二胎则需要慎重考虑。

由此可见,家庭中要二胎的最佳时机为两个孩子之间相差3-4岁,不论是从生理角度上,此时准妈妈的卵子质量较好,生育出来的孩子更加健康聪明,还是从心理状态方面,父母和孩子都可以较快地进入角色,迎接家里新成员的到来。

但即使是在这个阶段,仍要随时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防止大孩子因为心理上的不平衡,难以应对分享父母的爱的心理落差,以至于身体攻击父母或者婴儿。但对于那些已经要了二胎或者是正处在备孕阶段的新手爸爸妈妈来说,不管头胎和二胎的年龄差是多少,父母也都要尽力平衡对两个宝宝的关爱,尽量多为两个宝宝提供更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保证孩子快乐成长,拥有一个自由、完整的童年。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好运来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own, B. (2015). Daring greatly: How the courage to be vulnerable transforms the way we live, love, parent, and lead. Pengui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