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课回响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2-04-09

回归经典  传承民族文化

黑龙江哈尔滨市香和学校   鲁丽静

一、再“逢”陈琴

怀着崇敬与激动我再次踏上齐鲁大地,来到美丽的泉城济南参加“第六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聆听名师专家讲授。我又一次聆听了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课。可以说我是因陈琴老师才得到再次参会机会的。

国学经典早已渗入中华民族的血液,成为中华民族的生命底蕴,构成了炎黄子孙的精神气质。而现当代社会,国学经典仿佛离我们越来越远。回归国学经典对我们华夏民族就像佛经所说如人归家如子依母。去年5月,我有幸来济南学习,一睹教育名师名家的风采。特别是陈琴老师的一节《诗经·国风·卫风·木瓜》的诵读赏析课,我听得心潮澎湃、泪水涟涟。我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看到了父亲教我读诗经的情景。我把陈琴老师的“素读”理论汇报给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李军校长,他当即表示:“第六届济南会(即第六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在5月14号召开,今年我们继续资助鲁老师去济南学习。”(我所在学校在偏远的郊区,没有钱让老师出去学习)所以我又幸运地得到了来济南学习的机会,我非常感恩陈琴老师的《诗经·国风·卫风·木瓜》,我更庆幸时隔一年我又聆听到陈琴老师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是再“逢”,是因为我看到了陈老师,陈老师并没有看到我。这是我深深的遗憾。

二、经典的力量

像陈琴老师一样,我也喜爱国学经典,我觉得国学经典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国学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就像种子种植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萌芽后产生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会使孩子一生受益。我女儿的启蒙书籍是《三字经》《弟子规》,后来女儿陆续读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二十四孝》《孝经》《道德经》,她都能朗朗上口。我当了15年的代课教师,家庭经济很困难。女儿没有上过一天补课班,但是女儿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的习作语句生动引经据典,一直被老师当做范文。在2011年高考中,她以全省文科第26的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阅读经典更能提升一个人的品格。记得有一次我领着女儿去超市购物,我买了八盒酸奶,收银员打成了二十八盒。我付款后发现错了,收银的女孩不停的道歉,满脸堆笑地领着我去退货。看到其他自愿退货的顾客被冷着脸退货,我感到不平。我就忍不住发牢骚,这时女儿拉拉我的衣襟小声说:“妈妈,'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如果将来我工作出错,得不到别人的原谅,你愿意吗?”面对10岁的女儿我只有汗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所强调的将心比心啊!我经常被女儿诸如这般的善良所感动,我知道这是国学经典的力量。

三、国学经典的种子萌芽

感受到国学经典的力量,多年来我一直偷偷利用课余时间把《论语》《道德经》《孝经》《增广贤文》《大学》等名家名篇的文言片段教给我的学生。去年听了陈琴老师的《木瓜》后,我开始关注陈琴老师的“素读”和她相关信息。因为对“素读”了解多了,所以我对教授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益处更是信心百倍。经过我的沟通,学校开始支持我,我可以大大方方教我的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了。国学经典就像一粒种子在我的学生身上萌芽,在我们学校的土壤上生长。今年听课回来我们校长赵承更加鼓励我教授学生们诵读国学经典了。

四、《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古诗词素读教学的范本

如何教学生“素读”经典,我们这些国学经典爱好者一直在探究摸索,陈琴老师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给我们提供了思路。《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设计巧妙,加上北大附校孩子们深厚的国学底蕴,陈琴老师自然地把学生和听众引入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生平事迹。由于吟诵时的入情入境,学生又自然而然领悟到了诗句的含义。虽然“素读”并不刻意让学生理解内容,但谁又能说学生们不理解呢?课堂上陈老师让我重温了格律小常识,在诗词吟诵方法上进行指导。南怀瑾先生吟诵的《清明》,陈琴吟诵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春晓》等充分展示了古诗词吟诵之韵味。我一边听课,一边记录,一边跟着吟诵,真是如痴如醉。

五、盼与陈琴真相逢

与陈琴老师神交已久,盼望与她真相逢。希望她的大语文梦想早日实现:即只是用一个人一生中五六年的时光,让每一颗心田种上纯中国的

苗。日后,他目中的“中国”有具体的画面,记忆中的“中国”有具体的故事,心中的“中国”有特别的温度……

听到陈琴老师的讲授,我们都应该见贤思齐,都应该勇于承担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让教育回归经典,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人间四月 · 春暖花开

吟诵经典,爱上国学

山东省五莲县育才小学   程    燕

在“第六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上,听了陈琴老师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一课,我很受震撼,一股崇敬之情在心底悠然而生,如饮甘泉,被陈老师仿若带到了另一个时空,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与魅力。

一、一段特殊的历史,一位杰出的诗人

初始,陈老师以“一段特殊的历史,一位杰出的诗人”导入课堂,讲了陆游的生平和生活的时代,重点讲了陆游的怀才不遇,文武双全,却空怀报国之志,至死也没有实现自己消灭敌人的梦想。由此引出在1189年,陆游做一个风雨大作的晚上做了一个梦,写出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讲了1210年死前,陆游对儿子说了一番话,写下了《示儿》;讲了 1194年,诗人70岁之际,想起自己报国之志未实现, 写下了《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仿若把学生带到了历史的时空,看似难理解的词,通过老师的背景介绍,立刻鲜活起来,学生换位思考,能够理解陆游的心境,为进一步吟诵打下基础。

二、熟读经典,下笔有神

陈老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素读、速读,三分钟背下《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要求学生速度很快,比平时快,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就能够习得读书的速度很快,可以一目十行,能够在短时间内读很多书。听陈老师说,他们班的孩子会素读,现在三年级了,就已经读完了《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孟子》和《声律启蒙》等经典读本。这样的学生真的就可以出口成章,如古人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陈琴老师的学生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汲取养分,就能够在10岁的年龄写出《春声赋》。也正是陈老师的熟读经典,所以在陈老师的课堂上,不管是学生还是听课的老师,总是那么的享受,陈老师的课堂有韵律,有美感。

三、吟诵声起,震撼我心

快读之后,陈老师教给学生另一种读书方法,慢读即吟诵,在这一环节,陈老师先教给学生格律小常识,即“一三五放宽,二四六很严,依字可行腔,韵字音缠绵”“一二平三四仄,入声规则较奇特,平声读长仄声短,入声音促音不转”等,并让学生打着手势吟诵,这样吟诵起来情感音调更丰富。老师先让学生标出二四六位的平仄声,按照吟诵的规律,老师先吟诵一遍,让学生静听,然后让学生试着吟诵一遍,尽管学生吟诵得不是很好,可是陈老师鼓励学生自信,并让给学生做出正确指引。经过几次的磨合和指导,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会吟诵,并和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吟诵这首词。这首词饱含了陆游的未能实现的报国之志,经过陈老师的指导,从学生的吟诵声中我听出了陆游当时的心境 ,也不由潸然泪下。经过70分钟的课堂,老师已经说下课了,学生却还沉浸在词的意境中。在陈老师讲完之后,我也很长时间沉浸在吟诵之中。

听了陈老师的课,我感觉到经典的魅力,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孩子,古典不难背,所有的孩子都能饱腹诗书,就像陶继新老师的孙女在仅仅十岁之际,就能背诵《大学》《中庸》《论语》《周易》《道德经》《离骚》等名篇,以及上百篇唐诗,让我看到孩子神奇的记忆。回来之后,有一种崇敬的感情在激荡,有一种冲动,想走进国学的课堂。带领我的孩子们读经典,背经典,让学生对经典产生兴趣。让我的学生们也通过吟诵爱上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在他们孩童时期种下黄金的种子。就像巴金老先生能够背过《古文观止》,写出诸多经典著作。

“教师是素读经典的引路人,没有教师高品位的阅读,就不可能有学生高品位的阅读,做一个读书型的教师是给予学生最大的福音。六经注我,使得学富五车;我注六经,方显才高八斗。”  作为教师要多读书,我一定向陈老师学习,努力做一名有学养的教师。

人间四月 · 春暖花开


本文收入《智慧 教法 感悟——小语名师课堂教学集锦(2)》,陶继新 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