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七)真武汤——腹痛腹泻,胸膜炎,肠胃炎,

 铁毛l 2022-04-09

图片

156腹痛腹泻——刘渡舟医案

孙某,女,60岁。左上腹部隐隐冷痛如掌大,每于子夜时分疼痛发作,丑时腹泻,完谷不化,有黏液如涕,或如烂柿,腹中雷鸣,出冷汗,纳食减少。经服胃舒平、酵母片及温胃理气等中药无效。病程已有三个多月,询知病证起于天寒食冷,因体阳虚弱,以致脾肾俱寒。先用附子粳米汤,服二剂后胃痛、肠鸣减轻。再诊时告知后背恶寒而疼痛,改用真武汤温阳利水,以治寒邪。

附子15克生姜15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茯苓15

二剂后腹背疼痛止,恶寒轻,腹泻未作。因左胁有时作疼,是寒邪犯于厥阴,于上方中加入吴茱萸15克,又服一剂而证消。

解说:真武汤,又称玄武汤。玄武为北方镇水之神,因本方有扶阳祛寒镇水之功,所以名为真武汤,用于少阴阳虚有寒,水气不化等证。《伤寒论》说:腹:痛,小便不利此为有水气,指出了本证的病机关:键所在。阴虚阳亢者多动风,而阳衰阴盛者每多动水,这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阳虚动水,一般用,苓桂剂进行治疗,如果病及于肾,阳气虚衰,心悸头眩,站立不稳,振振欲擗地,则必须用真武汤治疗。服用真武汤后,肾阳得温,而水气犹未能尽化,则又可用苓桂剂温之。《临证指南》

论:本案就是虚而伤寒,此温之则已。只是新伤,不是痼疾,也不是沉疴。加吴茱萸者,是为关键,治脏腑之寒而降逆也。

157腹痛——产炳旺医案

某男,34岁,2003416日初诊。主诉:阵发性脐腹隐痛2年,再发加重月余。患者2年前因房事过频出现脐腹隐痛,反复发作,腹痛多发于房事后次日,热敷后则痛缓解,痛时伴肠鸣便清。今年3月初房事后因其父发病,赴医院陪护而感寒,次日上午脐腹持续隐痛,热敷后腹痛如故,肠鸣辘辘,便溏作坠,先后就诊3次,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均正常,腹部B超无异常发现,先后口服654-2、诺为、丽珠肠乐、氧氟沙星、木香顺气丸等药无显效。刻下脐腹持续隐痛,疼痛位于脐周围约3cm×3cm大小,局部喜按,口干而不欲饮,神疲乏力,肠鸣便溏,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根据病史,结合四诊,此系肾阳虚衰,寒水停蓄,下焦失煦,水湿下注所致,治宜温阳化气行水。

处方以真武汤加味:淡附子(先煎)8g,生姜片6g,云茯苓12g,炒白芍12g,炒白术10g,吴茱萸6g,小茴香10g,炒乌药10g。嘱防寒保暖,暂避房事。

3剂后腹痛明显减轻,每晚偶痛1~2次,且持续时间很短,继守前方,再进3剂,腹痛肠鸣未作,大便正常,2年顽疾顿然告除,病家欣慰。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原方去吴茱萸,再进3剂。嘱节制房事,注意防寒保暖。《经方验案评析》

论:是腹痛,就是治腹痛。真武汤,温燥脾肾,扶阳抑阴,小茴、吴茱萸,破其沉寒,乌药行气止痛。

临证要注意,不要犯低级错误,不要因为是房事后发作的腹痛,就直接去补肾填精,还是要看病机。此如暑病,不能因为时令之热盛,而肆用寒凉,也不能因时令以之热,而畏用附子。本案脉象沉细,用木香顺气丸,根本就不对症。

图片

158腹痛——金广辉医案

崔某,女,34岁,201336日初诊。1年前出现胃脘部气窜感,隐隐作痛,下腹部坠胀疼痛,肛门下坠,大便不畅,便后总有便意,时有条便,治疗年余不愈。外院曾诊断为胃炎、结肠炎、肛周炎、盆腔炎等,遍用各种抗生素均乏效。诊见面色不华,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舌淡,苔白滑、体胖齿痕,脉沉缓。中医诊断:腹痛(寒热互结,太阴少阴合病).

   西医诊断:结肠炎。处方:附子15g(先煎),干姜15g,赤白芍各15g,茯苓20g,白术20g,桂枝20g,炮姜15g,乌药15g,黄芪30g,黄连10g,白头翁20g,地榆15g,大黄10g,桃仁10g,香附15g.6剂,日1剂,水煎服。

313日二诊:上腹部症状减轻,肛门及小腹坠胀不减。查肠镜及腹部彩超:结肠镜提示有直肠、乙状结肠炎症;彩超示盆腔积液0.9cm。守方加半夏15g,继服6剂。

321日三诊:腹部症状全消,又将通辽左中旗父母接来看病。其父头痛40年,给予服用免煎药葛根汤加麻黄附子细辛汤10剂而愈。《经方临证实验录》

159腹痛——赵亮医案

腹痛有水气,少阴真武汤案

林某,女,49岁,2018718日初诊。腹痛腹泻3年余。患者经常脐周疼痛,平素大便烂,易腹泻,泻必腹痛,泻后痛减,尤其进食生冷油腻后明显,屡服中西药物不效,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经人介绍来诊。刻下症见:脐周疼痛,以闷痛为主,喜温喜按,胃胀,纳差,无口干口苦,大便偏烂,小便频,口唇色暗,舌淡苔白腻,脉沉细。真武汤加减。附子15g 白芍15g白15g 茯苓30g木香15g 砂仁10g干姜10g 党参20g陈皮15g 防风15g炙甘草10g 丹参30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平素腹痛减轻,诉每日晨起腹痛腹泻,无小便频,胃胀基本消失,舌淡苔白腻,脉沉弱。前方合四神丸加减。附子15g白术15g白芍15g陈皮15g防风15g 木香15g砂仁10g 肉豆蔻10g补骨脂15g 茯苓30g五味子10g 吴茱萸5g党参20g。15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仍腹闷痛,但较前明显减轻,晨起腹泻次数有所减少,舌淡苔白腻,寸浮关尺沉。上方党参增至30g。续服5剂。后改膏方调理,前后治疗约3个月余,诸症基本痊愈。《经典经方实践录》

图片

160腹痛——大塚敬节医案

一到冬天就腹痛的患者

患者五十七岁,高个子,中等胖瘦,男性。两年前进行了胃溃疡手术,后来觉下腹部痉挛样疼痛,同时出现腹泻和疲劳感。一到冬天,下腹部疼痛就加重,夜间会出现剧痛,因此睡眠很差。疼痛的部位在脐两侧,腹直肌外缘,牵及腹股沟部。腹直肌拘挛,脐上部有振水音,全腹软弱,按压时多处可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食欲一般,大便一天一次,经常感觉足冷。血压在102/64mmHg左右,脉迟弱。

对此我投予了桂枝加附子汤,从第二天起腹痛减轻,夜间也能够安然入睡了。但如果不服药,还会出现腹痛。持续服药三个月后,腹痛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但到了第二年的一月,又因同样症状来诊。这次只服用三周药便好了。其后还是有腹泻倾向,有时发生腹泻,给予真武汤,这次便彻底地痊愈了。第二年冬天也未再发生腹痛。《汉方诊疗三十年》

161脘痛——闫云科医案

王某,女,54岁,忻县蔚野人。1980328日因脘痛剧烈而住院。经检查:体温36.2℃,脉搏72/分,血压110/70mmHg,白细胞7600/mm,肝脾不大,诊断为胃痉挛。用解痉、抗感染药物治疗三天,其效不显,要求会诊。

患者面色暗黄,全身水肿,下肢尤甚,口唇略青,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询知素有咳嗽气短病史,冬重夏轻。年前十月感冒,咳嗽气短甚急,至今仍倚息不得平卧,痰涎稀薄呈沫。最苦者,新增气上撞心,疼痛欲死,一日数发,发时四末厥冷,冷汗淋漓,浑身战栗不已。五日中饮食不进,亦未大便,且眩晕,呕吐,小便不利。诊其腹,当脐动悸,胃脘拒压。切其脉,沉缓无力。

综观脉症,当属痰饮为患。盖肾为水脏,职司开合,肾阳衰微,寒邪内盛,不能温化水液,致水饮上逆,故而气上撞心,呕吐眩晕,咳逆倚息不得平卧;水饮外溢肌肤,是以周身水肿,小便不利。且肾虚则冲脉不固,冲脉之为病,逆气里急也。治当温阳化气,利水降冲,拟真武汤加味治之:

附子10g 茯苓30g 白术15g 白芍10g 龙牡各30g半夏15g 芡实15g生姜2片一剂

次日,腹痛止,冲逆不再,咳嗽气短大减,可平卧,食欲醒,精神明显好转,效不更方,原方再进二剂。

按:冲脉,奇经八脉之一,为肾脏之辅弼,以气化相通。其为病,逆气里急。肾虚则冲气不敛,夹饮上逆,故有奔豚见症。温肾阳以化水饮,降冲逆以缓里急,实为治疗要旨。依法试之,果然应手。《临证实践录》

162腹痛——赵亮医案

范某,男,15岁,2018822日初诊。患者为本院职工之子,在外地求学,饮食稍有不慎则易腹痛腹泻,甚则如水样,平素大便亦不成形。现暑假回家欲趁机调理。刻下症见:无腹痛腹泻,大便烂,不成形,脘腹稍胀,纳差,余无明显不适。舌淡苔白,脉沉。真武汤加减。附子10g 苍术15g 白芍15g 木香15gs砂仁10g 茯苓30g 党参30g 陈皮10g炙甘草10g5剂,水煎服,日1剂。

后又赴外地求学,感觉肠胃明显比之前好转,腹痛腹泻次数减少。《经典经方实践录》

163腹痛泄泻似厥——钱艺(清)

吕少堂,久官湖化,喜服热剂,乃方宜之异也。王午岁底旋里。癸未二月中旬,忽起腹痛泄,色赤无度,身热有汗不凉,舌苔糙腻。谱伯王若怀投以清化,反加口渴神疲,腹痛似厥,脉之紧数不堪。知是山水沉寒,痛积腹中,近回吴地,天多阴雨,湿寒相合,脾肾之阳几乎寂灭矣。正医和所谓'雨淫腹疾”也。遂以真武汤加薏仁、木香,一剂知,二剂已。出处:《慎五堂治验录》。《经方一剂起沉疴》

图片

164慢性胸膜炎——大塚敬节医案

44岁妇人,从数天前,感觉运动时有些喘憋不适,但无咳嗽、发热及食欲异常。因昨天有家乡的客人来访,陪客人在井头公园游玩后出现呼吸困难,勉强到家,遂请我往诊。患者体型呈中等胖瘦,肤色白,肌肉松软。脉沉、小、数。运动时易出现口干渴。大便一天1次,无汗出、无发热。叩诊得知左侧胸膜大量积液,其病应为左侧渗出性胸膜炎。对于胸膜炎,一般倾向于使用小柴胡汤或柴陷汤治疗,因该患者无发热、脉沉、小、数,便投予了柴胡姜桂汤。但用药后食欲全无,呼吸困难反而加重。于是转投柴陷汤,却出现心下部位痞塞加重、手足冷等症状,食欲平平。

考虑到患者本来并无热性症状,却投予了柴胡、黄苓、半夏、黄连、瓜仁等寒凉性药物欲降其热,所以病情反而恶化,手足变冷 我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便改投真武汤。方证对应后所产生的效果是令人惊异的。仅仅服药1次,患者胸部变得轻快,感觉很舒服。于是连续服药一个月,胸腔积液便全部消失了。

其后有轻微咳嗽,有时出现体温为38.2~38.3℃的发热并有呼吸困难的感觉,肩凝,甚至有时有头面烘热感。对于这些症状,改方为桂枝人参汤,治疗3周后,体温下降,呼吸变得轻松了。但是心下部位痞塞胀满感依然存在,食欲无改善。于是又授予茯苓饮,一直服用了3个月而诸症皆除,健康状况胜过生病前。

茯苓饮治疗水气停滞、胃脘膨满、食欲不振之证有效。我曾用该方治疗1例胸脘膨满全无食欲的胸膜炎患者,服药后增进了食欲,同时也消除了胸腔的渗出液。

由于存在胸膜炎宜用柴胡剂的先入观,在本来必须用真武汤驱逐里寒的时候,反而误以柴胡剂更增其里寒,这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

总是在讲汉方医学必须辨证而施治,但还是经常出现这样的失误,应该反省、再反省。《《汉方诊疗三十年》)《汉方治验选读》

论:脉沉小数,无发热,无汗出,我就知道用柴胡桂枝汤错了,因为没有外感之病象;另一点为什么我知道错了,因为我没有柴胡桂枝过胸膜炎的经历,而大塚医师有,从胸膜炎这个病的角度,就会选用柴胡桂枝汤。这种失误也正常,因为是经验逻辑,另外就是没有对,哪知先诊为错,也正体现中医的辨证论治。

165胸腹膜炎——大塚敬节医案

伴有腹泻的结核性腹膜炎

十六岁少女,身体一直健康。但四个月前患腹膜炎和胸膜炎,其后出现腹泻,有时甚至一天多达四五次,多方治疗未见明显效果。服用止泻药后,大便变黑、成形,但出现严重腹胀,食欲也消失,现在已停止服用止泻药。近来身体明显衰弱,甚至连上厕所的气力都没有了。血色差,脉微弱,不数。左侧胸膜肥厚,腹部轻度膨满,脐周围有抵抗和压痛。体温正常,即使睡觉时两足也发凉。有轻微腹痛,大便中夹杂黏液,无里急后重感。

投予真武汤。

服药后腹泻渐渐减轻,第两个月时开始能够来诊。连续服药九十六天,营养状态改善,增长了气力,便停止了服药。

该患者的腹泻,可以怀疑为肠结核病,在没有链霉素的时代,完全治愈是很困难的,但该患者出乎意料地好转了。该患者现在是二个孩子的母亲,健康地生活着。《汉方诊疗三十年》

论:日本汉方家用药,剂量太小,所以会有一种情况,就是误诊不会出事故,正诊不会快速愈,所以本案到两个月的时候,才能自已来诊,感觉有点慢。日本汉方家使用汉方的剂量,普遍如此,这让火神派看来此案,会十分焦急。国内的中医,剂量也不大,都在十克左右,离“三两”45克剂,还不到三分之一的剂量,而日本汉方家的常用剂量,也就国内医家常用的剂量三分之一也不到,此剂量太小了。

图片

166慢性胃肠炎——大塚敬节医案

主诉约1年前,身体不适,易疲劳,经常下利。发病当日外出,自觉恶寒而归宅就寝,服葛根汤彻夜汗出。

翌朝头痛恶寒虽去,但起则身重吃力不支。食无味,如食蒿难咽。腹痛大便软。至翌日泄泻,110数行。周身疲劳而恐惧,去厕所亦吃力。体温37.3℃,只有疲劳和轻微恶寒以及腹痛下利。既无口苦又无口渴,小便畅通。诊为太阳病下利,与桂枝加芍药汤无效,其夜周身症状加重,苦闷难忍,彻夜呻吟,烦躁翻转于床上。自述如处于地狱之深底。

此时请大塚敬节先生诊之,服真武汤,头内有拨雾见晴天之感,腹痛止,下利亦逐渐好转。同方服用7日痊愈。(矢数有道《汉方与汉药》211号)《汉方临床应用解说》《汉方治验选读》

购书学习,进群,请加好友  (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