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边的中药——茵陈

 经方人生 2022-04-09

图片

一、概述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地上部分。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状茎直立,高0.51m,基部木质化,表面黄棕色,具纵条纹,多分枝上部叶羽头分裂,3裂或不裂,近无毛头状花序小而多,密集成复总状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春季幼苗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

茵陈具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效,主治黄疸性疾病、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症。药理学研究证实,茵陈具有保肝利胆、镇痛消炎、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和心血管系统、抗肿瘤、调节血糖血脂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胆汁性肝硬化、药物性肝损伤等多种临床疾病

茵陈主产于陕西、河北、山西等省,其中陕西产者称西茵陈,质量最佳,其他各省、区产者,多自产自销。

二、来源考证

茵陈,本草记载见于《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风寒湿热邪气,热结黄疸。”《景岳全书》:“味苦微辛,气微寒,阴中微阳,入足太阳经。用此者,用其利湿逐热,故能通关节,解热滞,疗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利小水。”《本草经疏》:“茵陈,其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及头热,皆湿热在阳明、太阴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湿除热,湿热去,则诸症自退矣。除湿散热结之要药也。”

根据历代本草中的记载可知,茵陈药用部位为全草。

三、用法与用量

茵陈一般药用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亦可春季采摘嫩茎叶供食用。

四、主治

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长年,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降低头热,去伏瘕,通关节,去滞热。

五、相关配伍

古方多用于黄疸、湿温、湿疹、湿疮等症状。

1、《伤寒论》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治伤寒八、九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

2、《玉机微义》:茵陈、附子、干姜、灸甘草。治寒湿阴黄,手足逆冷,脉沉微细等。

3、《食医心镜》茵陈羹:除大热黄胆,伤寒头痛,风热瘴疟,利小便。以茵陈细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

4《广济方》茵陈丸茵陈蒿、黄芩、枳实()、大黄。治黄疸,遍身悉黄,小便如浓栀子汁

5、《圣惠方》茵陈蒿、苦参。治风瘙瘾疹,偏身皆痒,搔之成疮。

六、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营养成分为蛋白质、核黄素、视黄醇、膳食纤维、烟酸、硫胺素、维生素、多种氨基酸和磷、铁、钙等人体必需营养元素。

其他成分含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香豆素、茵陈色原酮类、黄酮类及挥发油等。

1,香豆素: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如抗凝血、止血、抗真菌、防辐射、镇咳平喘和抗癌等作用。亦可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也可作为心肌梗塞辅助用药。口服有效,也用于风湿性心脏病、髋关节固定术、人工置换心脏瓣膜等手术后防止静脉血栓发生。

2,茵陈色原酮类:可使胆石症病人胆汁流量明显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含量降低,可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无论对正常实验动物,还是对CCl4所致肝损伤大鼠,均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

3黄酮类:天然抗氧化剂, 有预防心血管疾病、防癌抗癌且降低肿瘤活性、调节免疫、抗衰老氧化自由基活性、抗炎和抗过敏源、抗菌抗病毒以及镇痛活性。

4挥发油:在茵陈蒿的挥发油中能够检测出多达36种的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苯乙酮、茵陈二炔、茵陈二炔酮、2-乙基呋喃、1-环丙基-乙酮、a-柠檬烯、3-甲基环戊酮、1, 8-桉叶素、a-石竹萜烯、22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等。其中多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牛型及人型结核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主要活性

中医功能: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毒保肝利胆,抗菌消炎,降压利尿、镇痛解热。

()毒理学评价

茵陈用量过大可能引起头晕,恶心,腹泻上腹部不适但是治疗剂量的茵陈一般不会造成损伤。

七、食用方法

茵陈幼苗被作为野菜广泛用于日常饮食中。

八、药膳应用

茵陈菜疙瘩

【来源】经验方。

【材料】鲜茵陈,干面粉,蒜辣子汁(适量),盐,花椒面,油(适量)

【做法】茵陈摘干净,去根留叶。捏干水分,然后切碎,撒上面粉(根据茵陈多少自定),撒上盐、花椒面、油,搅拌均匀,入锅蒸1530分钟。大蒜捣碎,放在蒸好的菜疙瘩上,再撒一些红辣椒面,热油炝,再搅拌均匀,即可盛碗

【功效】清热利尿。

茵陈鲫鱼汤

【来源】经验菜谱。

【材料】茵陈鰂鱼

【做法】以茵陈、煎好的鰂鱼,用猛火煲一小时饮用

【功效】疏肝、清肝热

茵陈车前饮

【来源】经验方。

【材料】茵陈蒿100车前草100

【做法】取茵陈、车前草加水1000毫升浸10分钟,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煎20分钟,煮取800毫升

【功效】清热利尿,渗湿止泻。

九、安全小贴士

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