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地名相同/相反的县市

 长乐宫主人 2022-04-09

2022.04.09

一、名字相同的县市

长乐县

清朝以前民国初期,中国有3个长乐县:广东长乐县,福建长乐县和湖北长乐县。  民国3年(1914年),民国政府撤销了广东长乐县,改名五华县;撤销湖北长乐县,改名五峰县(1984年,改设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保留了福建长乐县(1994年曾改长乐市,2017年改设为福州市长乐区)。

  •        清朝时期,全国共有3个以“长乐”为名的县份。1911年推翻清朝,建立中化华民国。当时全国共有3个以“长乐”为名的县份,故以设立时间早者保留县名,设立晚者更换新名。民国3年(1914),民国政府发布更名公告:1,广东省直隶嘉应州长乐县,更名为五华县;2,湖北省宜昌府长乐县,更名为五峰县。详情如下:

  • 1911年,全国共有3个以“长乐”为名的县份。

  • 1、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

  • 唐武德六年(623年),从闽县析出置新宁县,县治在敦素里平川上(今古槐镇)。同年,取“长安久乐”之义,改名长乐县,县名大体沿用至今。                                                  1994年,长乐撤县设市。2017年,长乐撤市设区。

  • ~~~~~~~

  • 2、 广东省直隶嘉应州长乐县(今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

  • 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置县,因南越王赵佗在华城塔岗狮雄山筑有长乐台,故名长乐县。民国3年(1914),因与福建、湖北有重名县,因比福建省长乐县晚设445年,县名更名五华县,并沿用至今。

  • ~~~~~~~

  • 3、湖北省宜昌府长乐县(今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将容美土司所辖五峰、水尽、石梁、长茅关诸司,并划湖南石门县和湖北长阳、宜都及松滋三县部分区域合而设长乐县。                                      民国3年(1914),因与福建、广东有重名县,因比福建省长乐县晚设1112年,县名更名五峰县。1984年,设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 作者:吴楚方音部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9412032/ 出处:bilibili

~~~~~~~~~~



………………

福建长乐县

唐武德六年(623年)析闽县地置新宁县,县治设今古槐。同年取“长久安乐”之意改名长乐县。圣历二年(699年)析东南部8乡置万安县(今福清)。上元元年(760年)县治移至今吴航镇。元和三年(808年)并入福唐县(今福清),元和五年(810年)复置。五代梁乾化元年(911年)改名安昌县,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复为长乐县。闽龙启元年(933年)改为侯官县,翌年复名长乐县。

       1949 年,建国后,福建省设 8 个专区,长乐县属闽侯专区。1983年7月1日, 实行市带县体制,长乐县属福州市。

1994年2月,长乐撤县设市,仍隶属福州市管辖。

2017年11月6日,长乐撤市设区,以原长乐市的行政区域为长乐区的行政区域。

长乐县以汉族聚居为主,又是多民族的地区。截至2000年,长乐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土家族、哈尼族、黎族、畲族、高山族、仫老族、仡老族、裕固族、京族等20个民族。


长乐县志书籍有二个版本:

福建人社版:

广东中山大学版

…………………

广东长乐县(北宋置县)

长乐县,广东五华县旧称。五华县境古为百越(粤)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属南海郡龙川县,汉因之。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始由东官郡兴宁县管辖,南齐时属东官郡齐昌县,梁陈间属梁化郡兴宁县。隋时先后归循州、龙川郡管辖。唐贞观元年(627)起复属兴宁县。北宋熙宁四年(1071)置县,因南越王赵佗在华城塔岗狮雄山筑有“长乐台”,故名长乐县,属循州,明属惠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属嘉应州。民国3年(1914),因国内3县同名,本县遂改称五华,属潮循道。民国25年(1936)属广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8年(1949)初改为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兴梅专区。1952年后属粤东行政区。1956年后属汕头专区。1965年6月属梅县地区。1988年1月地改市,五华隶属梅州市。

中文名

长乐县

地址

今广东五华县

县城驻地

华城镇(1954年迁移到水寨镇)

成立时间:1071年

历史文化·历史沿革

建县前沿革

兴宁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由古龙川分治而立,县境广跨古兴宁江(今五华河)、右别溪(今五华琴江)、左别溪(今宁江)流域,包括今兴宁、五华两县全境和龙川县东部、紫金县东北部地区,县名由兴宁江而得,县治所在地设在今五华县华城镇雷公墩。

南朝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分设兴宁、齐昌两县。齐昌县以今兴宁地为其辖境,县治设在古宁昌乡旧址,即今城北1公里处的洪塘坪(又称枫林坪)。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齐昌并入兴宁,县治迁至佗城(古龙川城)。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兴宁复置齐昌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齐昌县,置宁昌驿,隶属兴宁县。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兴宁县治由佗城迁至龙川县境天羊山麓吖下圩。

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年),又析兴宁县,并在原齐昌县境设齐昌府,府治设在洪塘坪。兴宁为其属县。

宋天宝四年(971年),降齐昌府为县。天禧三年(1019年),撤销齐昌县,并入兴宁县,县治由吖下圩迁回雷公墩。

建县后沿革

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析兴宁县地分置长乐县,因南越王赵佗在华城塔岗狮雄山筑有“长乐台”故称长乐县,县治长乐镇(今华城),归广南东路循州管辖。

广东五华县

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迁县治于七都九龙冈(今水寨镇七都村)。

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复县治于长乐镇。

明洪武属惠州。明隆庆三年(1569)朝廷批准割划归善县古名都(秋香江流域)、宽得都(柏埔河、义容河流域),长乐县琴江都(琴江上游流域)设立永安县。

清雍正属嘉应州。

民国3年(1914年)易名五华,县治长乐镇改称华城镇,属潮循道。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属兴梅专区。

1952年属粤东行政区。

1954年始,县治从华城迁至水寨至今。

1956年属汕头专区。

1965年属梅县地区。

1988年后属梅州市。

历史文化·文物古迹

狮雄山遗址、狮雄山塔、长乐学宫、元坑足球旧址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华提线木偶戏、五华采茶戏、五华石雕、五华金木雕等。

参考资料

[1]  五华由来.五华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1-10-14]

[2]  历史沿革.兴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1-10-16]

[3]  紫金概况.紫金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2021-10-16}

………………

又:西晋长乐县

长乐县,属魏郡,故治在今河南安阳县永和乡。

西晋初置,属魏郡,故治在今河南安阳县永和乡。东魏废入临漳县。隋开皇十年(590)复置,治所南移故尧城。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名尧城县。









~~~~~~~~~~

二、名字相反的县市

河南开封县   :广东封开县


封开县,隶属广东省肇庆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是“西江走廊”经济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珠三角”与大西南的交汇点。

       封开县属山地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暖,冬短夏长,无霜期长。

        封开县总面积2724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县辖1个街道15个镇。县政府驻江口街道。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封开县常住人口374848人。

      封开县曾是岭南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之要地,也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和粤语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广东、广西及广州得名来源,是岭南地区通往中原广大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丝绸之路海陆对接点。

        秦汉时期,封川属广信县地,开建属封阳县地。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两县均以县建制隶属肇庆府。清朝废除两县建制,民国时期,恢复两县建制。1961年,封川、开建两县合并置封开县建制,隶属肇庆。封开县素有“两广门户”之称,是珠三角地区通往大西南的“咽喉之地”,水陆交通便利,广佛肇高速S8、国道321线、省道266线以及西江黄金水道贯穿境内。封开县有广东封开国家地质公园,龙山名胜风景区,大斑石景区,广东封开黑石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旅游景点。

………………

河南开封县

开封,简称“汴”,古称汴州、汴梁、汴京,是河南省辖地级市,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文化旅游城市。总面积6266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5个区、4个县。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为4824016人。

开封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河南东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西与郑州毗邻。开封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开封是世界上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2月,废开封府改设豫东道。祥符县改名为开封县,开封为河南省省会、豫东道治所。民国三年(1914年)6月,改豫东道为开封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冯玉祥将开封、商丘、沁阳定为自治模范县,筹办地方自治。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豫东道。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成立开封市,开封市、开封县同城不相属。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