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五华县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3-03-20 发布于山东

       秦汉西晋时为南海郡龙川县地,东晋时为东官郡兴宁县地,南齐时属齐昌县,梁初废齐昌县,属兴宁县。隋朝时属循州,治归善县(今惠州市东)。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撤去循州总管府,原循州总管府辖下的潮州、韶州、循州均归广州总管府,此后为唐岭南五管。广州总管府辖下的循州,辖境相当于现在的广东省新丰、连平、和平、龙川、河源、兴宁、五华、陆丰、海丰、惠阳、惠东、博罗、紫金等地及揭西县西部。南汉乾亨元年(917年)析循州置祯州,循州移治雷公墩(今五华华城镇)。河源县、博罗县、归善县属祯州;齐昌县(今兴宁市)升格为齐昌府;龙川县、兴宁县(今五华县)属循州,治所雷公墩。宋熙宁年间(1068—1077)循州迁治龙川佗城。1071年(北宋神宗熙宁四年)设长乐县。据史籍记载,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筑台于五华山下,称长乐台,因而得名,县治亦名长乐(今华城镇),属循州。县治初设长乐镇,1149年(宋高宗绍兴十九年)迁至七都九龙岗,1292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复县治于长乐镇。1369年(明洪武二年),撤循州并入惠州,是惠州府七县之一。明洪武二十一年始筑城墙。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长乐改属嘉应直隶州。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福建省和湖北省的长乐县同名,遂改称五华县,以境内五华山取名,属潮循道,道治在潮安县。民国25年(1936)属广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广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辖兴宁、梅县、龙川、大埔、蕉岭、和平、平远、连平、五华等9个县;因行政驻所兴宁县为原循州旧地,故而通称循州地区。民国38年(1949)初改为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兴梅专区。1952年后属粤东行政区。1954年县治迁至水寨镇。1956年后属汕头专区。1965年6月属梅县地区。1988年1月地改市,五华隶属梅州市。

五华县境内许多景点﹑文物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古迹胜地较多。有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时期古文化遗址、遗物收集点73处,西汉遗址1处,古城池遗址2处,古村寨场遗址20处,古塔、古桥、古寺庙25处,古墓葬20处,古陶瓷遗址15处。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长乐学宫、狮雄山塔、现代古大存故居等7处。此外,尚有古迹众多的天柱山、天堂山、苏东坡曾游历过并写有《石马诗》的石马山、雄浑古朴的水寨大桥、雄伟壮观的柯树潭渡槽、湖光潋滟山色滴翠的益塘水库等,充分体现了五华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五华物华天宝,山川绮丽,其“山﹑水﹑泥”连为一体的旅游景观,已成为五华特色的旅游观光路线。山,有省级自然保护区七目嶂,以及狮雄山﹑鸿图嶂﹑天堂山﹑天柱山﹑石马山等;水,有广东“千岛湖”誉称的——益塘山水﹑七目嶂瀑布等;泥,有热矿泥山庄﹑热矿泥浴。英烈庙,坐落于双华镇大坡村高山寨,建于明代,其建筑全部采用青色花岗岩石砌筑而成,前亭后殿,庙内有石狮、花鸟等动物图案,工艺精巧,是为祭祀赦封英烈相女“谢圣仙娘”而兴建的。英烈庙建筑,充分表现了五华能工巧匠的智慧,是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品。被列为广东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