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地级市的必要性、合理性及重要性

 新用户2830kzGu 2022-04-09

中国的行政区划实际是按照国家-省-市-县-乡这样的五级政府组成的,上级管理下级,当然其中每一级名称并不一样,但是级别是一样的,这里不在详细说明,尴尬的是宪法中是没有地级市这个层级的,按照宪法我们的行政区划是四级政府,这样有的人就认为地级市的存在没有法律支撑,地级市管县是违背宪法的。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五十年代,全国人大已经在法律中做了说明,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法律支撑,毕竟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修改的,严格来说地级市管县也并不完全是违宪的。个人觉得地级市的存在还是有其重要意义,本文也来简单探讨一下,不喜勿喷,切勿上纲上线。

市的存在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发展的必然产物,有经济活动交往,有交易就存在市,原始社会以物易物,居无定所的情况下是很难形成市的,随着生产力发展,人类有固定的居所,经济交往的频繁,自然就产生市,经济越发达市越繁华也越大。从市的形成我们知道有大市,中市,小市,其实对应到现在的行政区划上,大市不就是省会城市或者直辖市吗?中市不就相当于地级市吗?县城相当于一个小市,乡镇是一个市的原始雏形。汉口、佛山、景德镇就是由乡镇发展起来的中等城市。所以从市的来源来看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存在,对于现阶段中国的地级市,其存在也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是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步一步经过历史积累,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存在的产物。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代的地级市相当于古代的府,府也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秦汉之际实行郡县制,中央朝廷下就是郡县,皇权不下县,这样的三级行政制度,但这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产物,只能说与当时的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随着中央王朝版图的扩张,以及社会的发展,很明显郡县太多,朝廷根本管不过来,所以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唐宋实行道和路的制度,也就是建立今天省一级行政区,并开始建立府,道和路管辖府,府管辖县,并且在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明清之际逐步稳固为中央-省-府-县四级行政制度。民国虽撤销府,但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在实际运转过程中,发现省管县最大的问题是山高皇帝远,县太多,省根本管不过来,也管不好,所谓的管也是口惠而实不至,老虎吃天无法下爪,一个中等省少说也有上百个县,一百个县里的事,不可能事事都向省里汇报等着省里做决策,所以地级市的存在很有必要,地级市相当于替省决策管理,所以又陆续改变为现今的市管县制度,也算是恢复了古代的府制。

以上从市的形成与市的历史角度说明现阶段的地级市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所以地级市存在着二个重要功能。

首先,地级市的存在是替省分忧解难,替省决策管理,中国版图庞大,人口众多,省一级层面相当于国外的一个中小国家,一个省都很庞大了,不好管理。地级市的存在,使得一个中等省只需要盯着下面十来个市,而不是盯着一百个县,这样子大家都轻松,还高效,发现问题也能及时解决。

其次,个人认为城市化应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了,人口聚集的最后结果就是以城市这一最终结果为载体生活,而地级市是可以承担这个功能的。地级市也是经济交往活动的产物,只不过因为各方面的缺点,在与省会城市的竞争中落败下来,使得其发展相对来说没有省会城市有竞争力,人口没有省会城市多,规模没有省会城市大,历史沉淀可能也相对较弱,但是其条件是远远好于县城的。县城属于城市的入门阶段,地级市是一个具有完整城市功能的城市,中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最终发展的结果就是实现城市化,要完成城市化,全靠省会城市肯定不行,一个省的几千万人,不可能都拥挤在省城。但是靠县城是承担不了城市化重任的,县城属于城乡结合部的产物,属于半城市化,只有地级市才能分流,承担一部分城市化人口。

以上是说明地级市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那现阶段地级市肯定也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被大家所诟病的。以下是我认为地级市存在的三个最大的问题

第一,市县争利的问题,现阶段大部分的地级市都不是很强,市里给县里的帮助与支持其实相对来说并不多,市里能不抽血就不错了,尤其是弱市遇到强县,不但不能被输血反而被吸血,那个县又愿意呢?所以虽然有市管县的存在,但是市与县的利益并不一致,县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加上违宪之疑,使得县并不甘心被市管。

第二,地级市一级政府机构存在,浪费大量行政资源与财政支出,其既没有直接面对中央政府,也没有直接面向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处于一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中间阶层,很容易二头不讨好,但是又二头都需要,还很难干出业绩,还要承担监督责任,还要被质疑浪费资源,这也是地级市的尴尬处境。

第三,地级市实力较弱,尤其是经济实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地级市如果经济没有搞好,下面的小弟自然是不服气的。现在是经济社会,经济越好人家自然愿意被你领导,还指望你输血,经济不好,还要抽血,自然就有矛盾了,穷容易闹分家,富自然容易聚拢资源,这个道理都是相通的。

我认为以上三个问题是大家对地级市不友好的根源,针对这三个问题,我觉得有以下一些方案应对。

第一,大力发展地级市经济、教育、医疗、文化等城市各方面的事业,使人民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享受城市化、现代化的红利,有一句玩笑话是“县城的娱乐,除了打麻将就是性生活”,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县城还不具备像地级市一样能供给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相比地级市能力还是有所欠缺。另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好了,别人管你是不是地级市,能给我输血就好,自然就愿意被领导,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这是最简单直接的一个方法,但也是最困难的方法,发展经济说起来就一句话,实际做起来就很难了,一时半会都不一定看得到效果,但这是一条必须坚持走的路,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才有出路。

第二,适当调整地级市规模,为了巩固边疆,边远地区要大力发展地级市,但是在广大的内陆,要适当调整地级市的规模。随着人口规模达到峰值,以后中国的人口肯定是逐步降低的,今天的地级市在以后肯定有一部分是要衰落的,没有人口支撑,也没有经济支撑,发展是天方夜谭。现在一个中等省,大概十个地级市,个人建议为了节约资源,适当缩减地级市,一个中等省设置四五个地级市足够了,就是改变过去面面俱到全面开花的城市化建设,改为突出重点,一个省重点发展四五个中心城市就可以了,尤其是二百万人口以下,面积一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地级市都可以撤销。这样子以省会为龙头带动,周边四五个地级市重点发展,既可以避免一城独大,也可以起到均衡发展,重点突出的作用,还节省了行政资源与财政支出。

最后还想说的是,我们今天的市跟国外的市并不是一个概念,国外的市就是单纯的市场的概念,是由经济活动聚集发展起来的,市可能在县里,县里可能管着市,所以我们不要跟国外比市的概念,在中国市更多是行政区的概念。另外我一直是认为地级市有其存在的重要性、合理性及必然性,现在乃至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可能被撤销,但是肯定会有改善、调整、撤并等一系列操作。对于有些人说的省管县体制,我一直觉得这个不可行,也没必要,虽然现在实行县财政直达,县委书记省委任命,但是县里的方方面面事物不可能省里都有精力去管,这是必然的。海南省比较小所以执行的是省管县,但是海南省才一千万的人口,陆地面积也很小,根本不具有代表性。对于网上很多人呼吁的扩省,撤销地级市,我感觉那就更不靠谱了,现阶段每个省的存在,都是其背后历史一点一点积累发展起来的,都不是一朝一夕轻易形成的,没有一个特别突出的外因,基本上是不可能扩省的。

以上,只是个人的观点探讨,非喜勿喷,切勿上纲上线。谢谢各位品读!欢迎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