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祝谌予医案(四)

 一个大树 2022-04-09

四、祛风活络、调和营卫法治愈面肌瞤动一例

苏某,男,32岁。

初诊1987819日。

主诉及病史∶一年前,因劳动出汗过多,复感风寒后,突觉右侧面部麻木、胀感,逐渐出现口眼喝斜、自汗恶风。每因说话过多、遇风、遇光而面部肌肉眶动,口、眼、鼻抽动加重。经用中药牵正散及活血化瘀药、维生素B、维牛素E、针灸、理疗等治疗无效,故请会诊。症见右侧面部肌肉眶动,口眼喝斜,项背强几几。

诊查∶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缓。

辨证∶风邪侵袭,营卫不和,气血不畅,筋脉失养。

治法∶祛风活络,调和营卫。

处方∶葛根30g桂枝10g白芍15g甘草6g茯苓15g当归10g薄荷10g钩藤15g生姜5g大枣5

服上方药14剂后,面部动减轻,但遇光、遇风时复发。前方药3剂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g,每次1丸。日服2次。药后诸症消失,病告痊愈。

【按语】腠理不固、营卫失和,则络脉筋肉失养;加之风邪外袭,则面部肌肉抽动痉挛。方用桂枝汤、钩藤共奏祛风解肌、调和营卫之功;当归补血活血;重用葛根,既能疏风,又能生津舒筋解痉。如此则风邪得去,营卫调和,分肉解利,藤理致密,津液升布,筋脉得其濡养。痉挛抽搐之病乃愈。

五、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法治疗女童性早熟症一例

郑某,女,6岁。

初诊1984921日。

主诉及病史(患儿母亲代述)∶发现患儿白带多已半年余。1984825日出现阴道流血,量不多,色红,5天干净;伴小腹痛,乳房胀痛,纳食差,大便偏干,两日一行;小便正常。

诊查∶双乳房已发育至核桃大。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

辨证∶阴虚火旺,燥热入血。

治法∶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处方∶生地黄10g白芍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黄芩10g生蒲黄10g茜草根10g槐花10g大小蓟各10g

12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患儿从921日~1026日服药24剂,此期间在原方内随症加入马尾连、枳壳、荔枝核、橘核,1026日处以丸药方∶

生地黄30g白芍30g女贞子30g旱莲草30g大小蓟各30g槐花30g生蒲黄30g茜草30g荔枝核30g橘核30g乌梅30g夏枯草30g血余炭50g黄芩50g荆芥炭30g艾叶30g

上方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早晚各服1丸。

二诊198531日。服用丸药四个月,月经未再来潮,乳房大小已如正常孩童,身体无明显不适,嘱停药观察。

三诊1985531日。停药3个月,半月前开始有白带;双乳房又发育至核桃大小,较硬;纳可,二便调。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滑。

处方1984921日方加乌梅10g、夏枯草10g、橘核10g、荔枝核10g;6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患儿共服此方药24剂,服药期间62日月经来潮一次。

四诊1985628日。双乳房已变软变小,无白带,纳可,二便调。舌偏红,苔薄白,脉细。

处方531日方加枳壳15g、贯众炭10g、大黄5g。取此方药3剂,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g,早晚各服一次。

198511月信访,患儿母亲述服丸药后,月经一直未再潮,9月曾试停药一个月,白带又少量出现,随即给服丸药,白带消失,现每天服药半丸,症状即可控制。患儿,已上学,生长发育良好,身高与正常儿童无异,性情活泼,头脑聪明,记忆力强,学习很好。

19909月患儿外婆就诊时,述该儿现在澳大利亚,生活、学习均正常,早已不服药。

【按语】幼童如在8岁前出现性成熟现象,即可诊断为性早熟。性早熟又可分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从本例的症状来看,似可诊断为真性性早熟病。女童性早熟患者约有80%90%找不到病因,但有许多患儿脑电图异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下丘脑功能障碍是真性性早熟的原始动因。此病往往给患儿的生长发育及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对此病尚无更好的治疗方法。

对于女童性早熟病,中医古籍未见明确记载。《黄帝内经》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此患儿不足七岁而月信己至,说明机体的阴阳平衡已紊乱。月经量少色黑,大便干,舌红,脉细数,当为冲任未盛、阴虚火旺之象此亦与古人所谓小儿"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合拍,治疗以生地黄、黄芩、白芍、旱莲草、女贞子滋阴清热;槐花、大小蓟、生蒲黄、茜草凉血止血;夏枯草、乌梅、荔枝核、橘核,软坚散结,效果良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