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时候可以相信直觉,什么时候不能?

 剽悍晨读 2022-04-10

主播:吴名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2年4月10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偏差》。

这本书是由巴黎高等商学院教授奥利维耶·西博尼所写。作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决策品质,他曾在麦肯锡咨询公司担任决策顾问长达25年。他发现,不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在决策上,存在着很多问题。错误的决策是由直觉偏差导致的。那么如何纠正自己的直觉?这就是我们今天重点解决的问题。

直觉

前几天,有个短视频火了。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业余炒股的人。

他说自己赚到的第一个100万,凭借的是直觉。而自己亏掉的第一个100万,凭借的也是直觉。

但他最后反思自己,不论是挣钱还是亏钱,跟他的直觉根本没有关系,他只是赶上了。

没错,只是赶上了。

我们很多人的直觉,本质上并不值得信任,很多事情顺利也好,曲折也罢,你只是赶上了。

直觉不对,或者直觉不好,跟你的身体状况、天气、情绪以及当时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研究发现,不管在什么领域,一个人形成对某个领域的直觉是需要时间和条件的。

对于随机事件,或者不经常经历的事情,你所谓的直觉不过是自我合理化的手段。

因为,大脑是需要确定感的。而确定感可以给我们带来安全感。

就像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的马斯洛需求原理,大脑对于安全感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

大脑不允许有“解释不了的事情发生”。如果有,那么它就会想尽办法自我合理化。

我们身上大多数的直觉,本质上都是为自我合理化服务的。

可是,问题来了,有的时候,直觉也能发挥作用,这是为什么呢?

条件

诺贝尔奖得主卡尼曼认为,可以信赖的直觉,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首先,我们必须确定自己处在一个高效度环境中。所谓高效度环境,是指在这样的环境中,同样的原因通常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其次,我们必须通过“快速且明确的长期练习与反馈”,以便“有足够的机会用于学习环境”。

听着有点复杂,简单讲,直觉只是对我们之前经历过的情况的识别。

所以当你对于类似的场景,或者问题,经历足够多了以后,就能识别出这些情况并且真正学会针对它们产生相对正确的直觉。

比如,一个行医20年的骨科大夫,只是瞥一眼骨折病人的情况,都不用拍片子,直觉就会告诉他病人的情况好坏;一个侦破案件20多年的刑警,在大街上走一圈,直觉就会告诉他哪些人有概率做坏事;还记得那些评价学生的老师吗?不管他们认为谁将来会有出息,谁将来可能一事无成,他们的判断都是经验给他们提供的直觉。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或者岗位上,工作的重复性越高,就越容易形成可靠的直觉。

因为一项工作重复性高,就能被反复验证,你的判断就会越精准。

差异

所以,直觉是分种类的。

对于工作上的事情,由于你轻车熟路了,所以你在它上面的直觉就会相对靠谱。

可是,相反,如果一件事你没有接触过,或者很少经历,那么你所谓的直觉就是虚假的,没用的,不可靠的。

这种时候,你使用“直觉”这个词,是因为你知道这个词,而不是你懂这个词。

“知道”和“懂”完全是两件事。

就像爆款短视频中的主人公。他觉得自己赚钱靠的是直觉,赔钱是直觉不准了。

但其实,这里面就没有“直觉”这两个字什么事。

他的赚钱和赔钱,应该归功于另外两个字:运气。

所以,积累工作上的直觉,对我们来说是有必要的。

因为它能在关键时候帮我们少犯错。

而如果你对一些领域没有研究,就靠直觉做事,那么其实你只是在“赌博”。

总结一下,人性中的第一个偏差是,总喜欢把直觉挂在嘴上。可是,我们忽略了有效直觉的形成,是需要条件和环境的。没有土壤的直觉,并不值得信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