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洁班主任工作室•诊疗 | 这样做,不是法宝,是毒药!

 笑容A 2022-04-10

图片

问题

处分:是法宝,还是毒药?

初三期中考试的第一天,刚刚监考完英语,同办公室的语文老师(副班主任)就把我叫到一边,给了我一张小纸条,说:“这是考试时,我从小凡手上没收的。”我翻开一看,纸上写得满满的都是选择题。

小凡是班级的体育委员,长得帅帅的,家里挺有钱,平时打扮比较时尚,能说会道,挺受女孩子喜欢。他也很乐于助人,挺爱帮老师做事。他学习虽然不拔尖,但英语成绩不错。我实在纳闷:他没道理要作弊啊,又不是不会做。我真想找他来问问情况,但又想到还在考试期间,为了不影响小凡的考试情绪,我决定暂缓处理。

于是,我只在班上强调了考试纪律,希望学生们严格遵守。考试的第二天,我出去批试卷了,等我回到学校,语文老师就把了解到的小凡作弊的过程统统告诉我。原来小凡在考试前和班级的另外一名学生小唐商量好,在考试时利用上厕所时间,把答案写在纸上,放在厕所里,方便两个人互抄答案。语文老师又说,班级里的其他学生反映,他们就在班级里大声地商量作弊方案。我一听顿时火冒三丈,他们眼里还有校纪校规吗?必须要严肃处理。

于是,我和语文老师商量,决定上报德育处。德育处听闻这个消息,迅速作出处理:处分小凡和小唐,他们的考试成绩作零分处理。等到考完试,就这件事,我在班级里狠狠地批评了小凡和小唐。

考试作弊的事情就这样告一段落了,小凡和小唐的处分就贴在教室的墙上。因为英语成绩为零分,两位学生的总分很低。

我一直认为我的处理方法是正确的。但接下来小凡的表现却让我不安起来。他变得不爱说话,在课堂上不敢发言,不敢和我对视。他和小唐闹掰了,朋友好像也变少了。学习上,他更是提不起精神,本来英语从不重新默写的他现在天天要重新默写,成绩一落千丈。到了中考时,小凡的成绩只能达到职高的分数线,英语只考到及格。

小凡的情况不得不令我深思。小凡的转变肯定是因为那次处分,只是我没有想到那次处分对小凡的打击会如此之大,不得不让我怀疑对小凡的处分是不是过于轻率?在整个作弊事件的过程中,我都没有和小凡沟通过。我没有了解他成绩好好的为什么要作弊;我没有告诉他违反校纪校规的严重性;我没有告诉他,如果他表现好,处分是可以撤销的;我没有教会他做事要承担后果,碰到挫折不能气馁。虽然后来有几次我因为他的退步和他沟通了,收效甚微,最终导致了他偏离了积极上进的轨道。

当我们的学生违反校纪校规时,处分不是法宝,除非万不得已必须要给学生处分。但是,给学生处分前,也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沟通,否则处分会变成一剂毒药,伤害了学生。

文 | 江苏省昆山开发区青阳港学校   徐萍

图片

解析

记住,孩子有一颗“玻璃心”

案例中这起作弊事件的处理,确实值得我们思考。虽说,副班主任手里有物证,估计到班级里去问,也能找到人证。作弊这个事实是毋庸质疑的。但正如徐老师后来所反思的,在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班主任都没有听小凡和小唐一句解释,后来又把处分贴在班级墙上,我认为,这都是不可取的。

学生作弊,学校为了整顿风纪,给予处分,这是照章办事,并无不妥之处。而班主任也认为这能够让两个孩子受点教训,学学好,于是,把处分当成了“法宝”。但我们从结果来看,这个处分,分明是“毒药”,一剂下去,害得小凡信心全无,人际关系、成绩都跌入了冰谷,最终影响了中考发挥。我想,这绝对不是班主任徐老师希望看到的。

我们回过头去看,在一开始听说小凡作弊时,徐老师还是很冷静的,她的做法是“为了不影响他的考试情绪,我决定暂缓处理”。可是,当听说两个孩子当众商量作弊方案时,徐老师“顿时火冒三丈”,和副班主任商量后,决定“立即严肃处理,以正风纪”。班主任的一时怒气导致了这起事件的快速处理,结果也不如人意。但他们当时当众商量作弊方案的做法,到底是无知还是无畏,我们也已经无从所知了。当然了,不管是无知,还是无畏,我认为,我们班主任在处理此类事件时,都应该坚守“法是法,情是情”的原则。学生犯了错,确实该罚就要罚,但我们也必须考虑到,现如今的孩子多数都有一颗“玻璃心”,破碎了就难以再愈合。案例中的小凡显然就是如此。我们班主任实在有必要注意,不可避免要惩罚时,罚前一定要与其好好谈一次话,听听解释,再做好其思想准备工作。正如徐老师后来所自责的“我没有告诉他,如果他表现好,处分是可以撤销的”。如果徐老师能事先告知小凡处分的事情,再加一些安慰,小凡就不至于一下子一蹶不振,至少他知道班主任没有因此放弃自己。并且,我们在罚后还要做好安抚、激励工作。案例中,徐老师把处分贴在班级墙上的做法,我是非常反对的。这种做法会让这两个孩子在班级里抬不起头来。逃不掉“一次做贼,次次是贼”的阴影,非常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个人形象树立。我们可以让两个孩子勇敢地主动承认错误,接受处分,再让全班都表态,给他们机会改过自新。这样,他们在班集体中仍然能有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也能帮助他们增强信心,不再犯此类错误。我们完全可以善用这“法宝”,不让它变成“毒药”。

另外,曾经有人把学生作弊行为和老师的相关处理比作猫鼠关系,我深以为然。

是什么原因让“小老鼠”光天化日之下敢当着“大猫”的面出来活动呢?这“小老鼠”的“熟练的技能”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教师是不是应该想想,当学生平时默写或者测验时,你自己的职责是什么?是批作业吗?是备课吗?不是,而是巡视。“大猫”活动范围大,“小老鼠”就不敢出来啦。“大猫”疏于职守,“小老鼠”锻炼的机会多,花样就更层出不穷,胆子也越来越大,还成群出动呢。到时就算“大猫”喵喵喵叫,“小老鼠”也不当回事。亲爱的“大猫”,只要平时多用你锐利的眼神盯着“小老鼠”,多用威严的语气提醒警告,“小老鼠”吓得“屁滚尿流”了,哪里还想到什么纸团呢?亲爱的“大猫”,在“小老鼠”测验考试时,你就是“黑猫警长”了!

这段俏皮的描述,其实很好地点出了,我们要从日常默写和平时小测验时就加强良好考风考纪的教育和处理,这样才能从学生的思想源头上杜绝作弊行为。

文 | 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   方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