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各班班主任每天做好学生晨午检工作,一旦发现学生有可疑症状(水痘:发热、 头皮、躯干有红色斑丘疹等;流行性腮腺炎:发热、耳后有腮腺肿痛等;流行性感冒:发 热(体温≥38℃),或≥37.5℃伴畏寒、咳嗽、头痛、肌肉酸痛等)要立即报告校医,并请家 长将学生接回,到医疗机构就诊治疗。 2、隔离传染源:所有的患病学生均为传染源。隔离期限:水痘:隔离至症状消失,疱 疹全部干燥结痂为止(一般 10-14 天);流行性腮腺炎:隔离至症状、体征消失或发病后 10-14 天;流行性感冒:病人症状、体征消失,体温正常后 2 天。 3、切断传播途径:做好各班级教室、食堂、宿舍、办公室等公共场所消毒处理工作。 注意保持上述场所的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天通风不少于 2 小时。 学生上课时,宿舍要开窗通风;课间和课后教室通风。并注意将窗户全部打开,形成对流。 用含氯消毒剂(如 84 消毒液)对课桌椅、楼梯扶手等进行抹洗,对教室地面进行湿拖;用 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 4、保护易感人群:应急接种有关疫苗。水痘:对未患过水痘的师生进行应急接种水痘 疫苗;流行性腮腺炎:对未患过流腮的师生应急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能有效预防麻疹、 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三种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未接种流感疫苗的易感人群可接种流感疫 苗(一般要求在流行季节前或在流行季节进行接种)。 5、在全校开展相关传染病健康教育宣传:以告家长书、校信通、广播、橱窗等多种形 式对全校师生及家长进行相关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勤晾晒被褥、勤洗手、勤换衣、 不合用手帕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用手捂住嘴巴, 使用一次性纸巾擦鼻涕),发病后或接触病人时要配戴好口罩等。 6、各学校在有传染病疫情流行期间避免举行室内大型集会活动。 7、各学校要加强因病缺课监测系统(学生健康监测平台)的应用与报告(有疫情时请 及时通过因病缺课监测系统进行报告,并同时向教育主管部门与卫生部门进行电话报告)。
|
|
来自: 新用户5896D2LM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