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察2022,开年对谈行业实践者

 wupin 2022-04-10

  HBRC新增长学院

  【编者按】

  秉承商业增长长期主义的初心,助力企业在数字化时代找到新的、长期的、可持续的增长点。2022开年,新增长学院对话管理学者、企业家、行业观察者,一起洞察2022年增长、运营的关键词,为中国本土企业提供增长建议。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企点总经理张晔:

  练内功,修外力,一体化

  2022年,企业在客户体验这一块,尚有非常多空间需要提升和改善。

  随着移动化和社交化的发展,企业与用户的沟通和互动形式会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它将变成一个用户的全生命周期,覆盖售前、售中、售后和增购复购全旅程。

  虽然现在的沟通渠道非常多,有线上和线下,公域和私域,但企业需要一个数字化系统和方法论,能够跟客户、用户在新的时代建立一个具有良好体验感的双向沟通和互动机制。

  其次,服务体验也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有些企业虽然部署了智能客服,但知识库的梳理跟模型的训练没有到位,导致客户体验不佳,这也影响了后续的营销体验。

  因此,总结2022年企业增长不可忽视的关键点,我觉得有三项:练内功,修外力,一体化(即产业智联一体以及服务营销一体化)。

  其中,内功分三个层面,一是连接智能,二是数据智能,三是就业务智能。

  连接智能就是要拉近企业跟客户的距离。

  数据智能是指不仅效率做得更好,自动化程度更高,还要知道该做什么。比如该去推什么商品,做什么样的市场,或者用怎样的运营策略去提升客群转化。

  有了数据智能和连接智能以后,还要通过业务智能实实在在的把业务流程更优化,更创新,真正把客户体验跟增长和运营联动起来。

  练内功,修外力,一体化,我相信做好这三点,企业就能够做到高效地创造,获得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和可持续的增长。

  京东集团副总裁刘利振:

  全渠道、同城生活、平台内生是

  增长突破口

  2022年企业寻求增长,有几个方面不可忽视:

  一是全渠道。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触发了全渠道的消费场景,因此品牌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增长,需要加强在全渠道的深耕布局。

  二是同城生活或者说即时零售。当前即时零售的用户心智正在建立,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快更好的服务。同时即时零售也能完成用户粘性和价值的提升,这是作为品牌方或者从增长考量来讲,需要关注的长期因素。

  三是在平台上的内生。2022年如果要实现高速高质的增长,还是要跟平台产生更多的共创。虽然现在有非常多的增长工具、增长方法,但品牌之间仍然需要有更多的互动共创,共同找到一个更好的路径,实现高速增长。

  另外,企业也需要去看自身在行业,与主流趋势和竞争对手之间存在怎样的差距,然后不断的更新、迭代发展。

  相应的,京东接下来也会在客户的服务体验上进行持续的升级迭代。我们内部在观察源自消费端的新的消费趋势,以及对服务层面的新要求,同时我们也会看一些同行是怎么做的,从而不断优化我们的服务,并保证自身在所有的链条的综合能力处于行业里的优秀水平。

  保时捷中国副总裁及首席财务官洪声:

  产品、客户和市场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词

  保时捷中国在企业的2030战略当中,把ESG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供应商环节,我们也在积极寻求整个碳中和,以及一些绿色能源方面、环保方面的合作。

  除了和环保、碳中和有关的一些措施,保时捷中国也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建立了经销商的社会企业责任基金和经销商网络。

  2022年企业寻求增长,我们相信始终应关注创新的商业模式以及新的增长机会,因此产品、客户和市场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词。同时也要重视对整个社会的关注,以及企业在社会运行中的价值的回归、回馈。企业群体应积极帮助中国社会共同成长,在整个共同繁荣和富裕的背景下,做出企业应当做出的贡献。

  而在客户运营层面,未来品牌的私域文化运营,品牌文化的传播,以及用户的社区文化建设等,是企业增长非常关键的构成。

  中国美国商会市场与传播部总监

  Mark Dreyer :

  创新、可持续、灵活性

  无论是基于2022年,还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想中、美企业应该关注的重点还是创新。

  “创新”可能听起来已经有点陈词滥调,但这是企业经常要讨论的话题。您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保持领先地位,而今世界发展如此之快,企业在自己所属的运营领域创新出新产品和新的服务非常重要。

  还有一个企业需关注的重点就是:可持续性问题。无论是继续关注气候变化,还是实现碳中和,以及从CSR升级到ESG领域,这些都是在新的一年我们希望从企业、公司那里看到的转变,而且“可持续性问题”应该上升为企业内部的一项重大的优先选项。

  第三保持灵活性。全球新冠疫情的流行再一次提醒大家,不确定永远存在,但应对不确定风险的一项重要能力就是灵活性。因为大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的风险、以及下一个挑战在哪,但不管发生什么,具备灵活、快速反应能力的企业能够更快速地启动应对机制。

  朱冬|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