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要顺产的你,看过来

 昵称31830743 2022-04-10
图片

在逐月养胎十个月之后,终于迎来了瓜熟蒂落的时刻了。我能理解各位初产妇的心情,那是既紧张又兴奋。

兴奋的是:

终于可以和肚子里的宝贝见面了。

紧张的是:

传说中的疼痛又是否真的不堪忍受?

生产过程能不能顺利进行?

仍然让我们借鉴古人经验。在那个不顺产就要以生死相见的年代,他们对生育的严谨不比我们少。

图片
图片

图源:pixabay

在清政府组织太医院编写的大型医学教科书《医宗金鉴》中,《编辑妇科心法要诀·生育门》开篇就告诫诸产妇及负责接生的稳婆和家人:妊娠临产要安详,腹内虽疼切莫慌,舒身仰卧容胎转,静待生时不用忙。

关于临盆,首重“静待生时”。

清代妇产科医家亟斋居室在《达生篇》中提出临产六字真言:睡、忍痛、慢临盆。说得也是静待生时的问题。时机未到,交骨未开,过早用力,容易导致产妇困乏、难产。

我们现在经常有孕妇因阵痛跑到医院,医生又喊你回家等,这就是生时未到。

图片
图片

图源:pixabay

中医确定怀孕、男女、以及临盆向来离不开诊脉。产妇即将临盆的脉象有“离经脉”一说。还有这样的说法“凡妊妇脉细匀者,是胎元已足,如果熟香飘之象也。易产。大浮缓者,是养胎而中气大虚,火气散也,难产。故产前脉宜洪大,产后脉宜沉小。”

听起来很高级,但实际操作中手下容易混淆,需要经验丰富的中医才能甄辨清楚。这里教给大家一种较为简便的方法,即候“中指跳动”。接近预产期时,家人可以常常用这种方法,辅助判断真、假阵痛,预测临盆时间。

孕妇将手掌心朝上摊开,家人用手指轻轻触按在孕妇两手中指最末节上,细心感受指腹上的细微脉动。我们把中指最末节分为上段(接近于第二节横纹处)、下段(接近指端处)以及指端(即中冲穴)。若搏动在上段明显,可知5-10日内临产,若下段搏动明显,则致5日内临产,若是指端搏动最为明显,是即将临产之兆,须立即将产妇送产房待产。

图片
图片

儿身转顺顶当门

胞浆已破腹腰疼

中指跳动谷道挺

临盆用力送儿生

——《医宗金鉴》

生产时常见的两个问题一是交骨不开,二是胎位不正。

交骨不开

交骨指耻骨与骶尾关节,生产时交骨打开(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开骨缝),产后交骨闭合。交骨打开,产妇方可用力送儿。开交骨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最易感到疼痛的时候。

所以开交骨迟迟不开(一般初产妇的打开时间比经产妇要长),容易造成产妇疲惫至极,无力生产,或用力太早,胎儿横逆,出现难产。现代医学用剖宫产手术来应对这一情况。现在我们都知道顺产更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有的女性本来准备顺产,但是阵痛疼了很久,骨缝没打开,只好通过手术取出来。所以她们说自己生孩子遭的是两茬儿罪。

图片

交骨不开须细审

或因不足或初胎

总宜开骨通阴气

佛手龟板妇发灰

若因不足加参妙

一服能令骨立开

——《医宗金鉴》

图片

过去我们没有剖宫产,但是我们有很多著名的方剂,在产前或临盆时给孕妇服用,能够加速交骨打开,缩短生产时间,除此之外,还有通产散、加味佛手散、催生神柞饮等很多。但这里必须提示大家,上面所述方剂必须辩证使用,使用时机亦须严格界定。

胎位不正

由于胎位不正导致的难产极为多见。历史上,我们有横产、倒产、偏产、坐产等记载。相当于现在的横位、斜位、臀位等。

中医一般认为胎位异常是由于冲任脉气血不足或失调,气机运转不利,故胎儿不能正常转动。因此发现胎位异常后,可尽早请中医调理冲任、气机,胎儿即可自行转动。

现代医疗检查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早发现胎位异常。一般妊娠28周后,经腹部、阴道、B超检查即可确定是否为异常胎位。一旦发现应及早纠正,因为32周以上,胎儿生长迅速,羊水相对减少,胎儿的位置和姿势便相对固定,不易发生变化了。

图片
图片

中医的转胎方法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吃药,通过正确的艾灸同样可以调整胎位。过去稳婆接生还有相应的转胎手法,但现在这种基本看不到了。

在厚朴,徐老师给孕妇处以方剂、丸药助产,预防胎位不正,并令生产过程顺利,充分展现出中医在孕产方面的优势。

互动一下!

按文中方法,静心体会自己中指的跳动。

说出你顺产的故事给我们听。

欢迎留言!

图片
图片

作者:玄圃小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