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赖死不如好活

 皇家书库319 2022-04-10

我有时奇怪,奇怪于中国传统的俗言俚语为何含有不少消极宿命一面,譬如一句“好死不如赖活”吧,抛开“好”竟然与“死”相连,而“活”反却与“赖”相缀不谈,单单就使用而言,大都是在表现着一种“苟且偷生”“得过且过”的混世思想,实在太过悲哀了,好在现实生活中,以笔者的眼光看去,真正这样做的人已不是很多,毕竟今非昔比了。

  而与此同时,我又心存赞叹,赞叹于中国语言文字的瑰丽丰富,同样一句“好死不如赖活”,只要巧妙地换用两字,就又成了意思迥然相异的“赖死不如好活”。这并不是在表现简单的文字游戏,想想看,在大相径庭的文字后面实在是包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作为一个活着的人,我总想活出点价值,因而始终在选择着。我想选择的过程概括而言之便是“赖死不如好活”。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我看来,“死”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即是你所饰演的“社会角色”业已完成,死了就是死了,再好的角色你也无法饰演。而活着却不同,活着就说明了你是有生命的人,有思想,有情感……有人所具有的一切权利。当然,是否完全运用了所赋予的权利,那只能用相对的眼光来看待了,至少在未死之前,你是有人的权利的(明文判罚的除外),这就是幸运。

  常听人说现代人活得好累,没劲!也常听人讲现代人定要活得潇洒,否则同样也没劲。我想我能够理解这样的说法,但并不是完全赞同这样的说法。我想说的是在当今这么快节奏的社会里,你如果不感觉到累,那可是可怕的事情,这只能说明你没能投入到社会中去,但这不是说“累”都是该褒奖的,这里有个前提条件是要“真累”,即是为生活,为事业,为有价值的事而奉献了血汗才得到的感觉……而这样的累应该是有劲才对的。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曾风靡一时,许多人便嚷着要潇洒,其实呢,累是应该的,只要是真累;潇洒却不能够真的潇洒,缘由是潇洒只是一种理想。《潇洒走一回》家喻户晓,老幼传唱,说到底是因为此歌把生活幻化成了艺术,所显示的内涵只能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潇洒的不足。生活中把轻松、慷慨之类看为潇洒的人终究是一种自我的安慰。

  我是忌讳“死”的,这就强化了我崇尚“生”的愿望。生命于人的个体有不同的安排,但于我而言,我并不计较这个,我关心的是如何“好活着”,活出与年龄相同抑或要超越年龄的生活质量,乃我之大幸。于是乎,我每天以孔夫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审视着自己,祈求着不要虚度有限的人生。(陈建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