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梵高 | 这是他短暂生命中最温情的一幅画

 带上阳光前行 2022-04-10

[我希望那个和我同名同姓的小家伙,能有一个比我更平静的灵魂。]丨 13

杏花之于梵高,是什么呢?

是希望,是喜悦,是生命的活力。


图片

1890年1月,梵高的侄子出生了,父母为了纪念他的教父叔叔文森特,取同名文森特·威廉姆·梵高。在得知小文森特的出生,又恰逢初春的到来,梵高感受到了生命的喜悦和复苏的力量。所以他创作了这张《盛开的杏花》作为送给刚出生的侄子受洗礼物。

孩子出生后,提奥把梵高接回巴黎,两个男人围在小婴儿的摇篮前,眼含泪花,亲情的温暖,新生儿带来的希望,温暖着梵高。

“ 亲爱的文森特,就像此前我们跟你说过的,如果是儿子,我们将以你的名字命名他。我希望这孩子以后可以像你一样有决心、有勇气。” -提奥·乔安娜

提奥把儿子取名为:文森特·梵高。


图片

▲ Vincent van Gogh – Blossoming Almond Tree 

《盛开的杏花》

      Size: 4429×3500 px (5,3 Mb)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1887年秋天,由于对巴黎社交生活的厌倦,以及与提奥同居而导致的关系紧张,梵高打算移居到法国南部。1888年2月,他来到位于普罗旺斯的阿尔勒镇。
在法国南部,杏花通常在早春2月开放,是开花极早的花树,所以在梵高的眼里,杏花是生命伊始的象征。画中所绘的是一棵杏树的某个分叉部分。大片平静的青蓝色与花瓣的纯白色的舞动形成鲜明的对比,生机勃勃,充满着生命的纯洁与美好。这幅画没有以往那抽动旋转的笔触,有的只是一片安宁,像极了东方意蕴,如此繁盛华丽,又如此宁静工整,将人带入瞬间的永恒。

不过画中并非我们熟悉的杏花,梵高画的是一株巴旦木(Almond,译扁桃树),准确翻译其实是巴旦杏,其种仁就是大名鼎鼎的坚果——巴旦杏仁,又称美国大杏仁。
图片
▲ 巴旦杏仁(又名美国大杏仁)

巴旦杏在植物学上的中文正式名叫扁桃Prunus communis实际上与桃的关系更近。它与山桃一样,在春寒料峭的早春时节开花,是春天最早开花的果树之一

图片

▲ 扁桃树

图片

图片

▲ 《盛开的杏花》局部


1888年3月,阿尔勒尽管刚刚下过雪,天气还有些冷,但是桃、李、巴旦杏等果树已开始冒出花骨朵儿。梵高被眼前大自然的景色所打动,他写信告诉弟弟提奥:“这里的天气多变,时常阴天刮风,但是大部分地方的扁桃树都正在进入花期。”趁着明媚的春光,梵高一个月之内创作了十多开花的果树。这些作品明亮又纯净,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春天的到来。其中一幅画的是一支巴旦杏花,插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里,金黄色的阳光洒在桌面上。

图片

▲ Vincent van Gogh – Blossoming Almond Branch in a Glass 

《玻璃杯中盛开的杏花》

Size: 3500×4502 px (4,8 Mb)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 约1890年2月20日,母亲 ] 

“我已经开始画一幅画了,可以挂在婴儿的卧室里:大幅的白色杏花盛放在蓝天下。”


[ 1890年4月 ] 

“工作进展不错——很快你就会看到这幅油画,盛开的杏树枝条,这也许是我迄今最好、最细心的作品,作画时我感到很平静,下笔也没有丝毫的犹疑。但是第二天,我又感到精疲力竭了。这种情况有些难以理解,但是,唉,有时候就是如此。”

[ 1890年4月30日 ] 

画杏花的时候我病倒了。如果那时能继续画,你就知道我其实应该多画一些在花期的树。现在树上的杏花已经快掉完了,我真是不走运啊。”

                                                                                                       ——文森特·梵高《梵高手稿》

1890年2月底完成这件作品后,梵高又一次被病魔击倒;而就在这一年的7月,37岁的梵高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半年后,体弱多病的弟弟提奥也离开了人世。

图片

▲ 《盛开的杏花》局部

梵高曾画过许许多多开花的树,开花的树对于梵高来说是一个很特别的主题——他们代表着觉醒与希望。他曾在信中写道:'我简直忙得不可开交,因为每一株树木都在开花,我想画一个普罗旺斯花园,里面洋溢着令人惊叹的快乐。'

图片

整幅画面上,梵高的色彩使用十分克制,除了几处花苞点缀红色之外,几乎都是蓝绿色调为主,杏花看上去是白色,实际上都是淡淡的黄绿色,只有左下部树干上的两朵杏花(黄金螺旋中心)是纯白色:这一朵五个花瓣正对着看画人;另一朵,三个花瓣侧立着。梵高还将这白色涂得厚了一点,让那纯净中沉淀着厚重,但又加了一点点旋转的波痕,它们似乎要飞起来。两朵白色花瓣斜对着上面的三个花蕾,花蕾很小,花蕾上露出一点红,非常纯正的红色,像一棵小小的心,全部的生命,就由此而生。

图片

杏花,这春天里最早开花的果树,它向人间预告新生命的开始。强烈的新生向上的感觉。那种铮铮生长的生命力,甚至是张牙舞爪的,风格毕露的。仿佛能听见花开的声音,“砰砰砰”轻轻地绽放,像弓箭一样绽放。对生命毫不含糊、毫不怯懦,柔软的花瓣又有温柔,在碧蓝的背景下欣喜、跳跃,各姿各态,优雅、清新

图片

“在屋外散步时,他看到了一棵杏树——粉色和白色的花朵在初春的花期热烈地绽放。一根很老的树干吸引了他的目光:一根粗糙多节、濒临死亡的树枝歪歪扭扭地伸向天空。在他受伤的心灵中,突然开出了一簇簇花朵。”

“大自然充满救赎的图像抚慰了他。”

“在一块巨大的画布上,他直接作画,描绘球状树枝及其柔弱的新生命: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每一个斜逸旁出的嫩芽、每一个粉红色的花蕾,在此之前他甚至都没有费心画上背景色。树枝遍布整个画面,包括每个角度——甚至是最年老、最谦卑、最弯曲和有病害的树枝也可以长出果园中最漂亮的花朵。”

他在到达奥威尔后不久写道:“我常常会想起我的小侄子。他好吗?我很关心我的小侄子,担心他的身体。你们以我的名字给他命名,我希望他的性格不要像我这样安静,我太沉默寡言了。”

                                                                      ——史蒂芬·奈菲《梵高传》四十一章 “堕落的孩子”

图片

《盛开的杏花》

从观看这幅画的视角来说,观画者仿佛躺在草地上,头枕着胳膊,仰望这株开花的树。忽然,这些美丽的花枝如同漂浮在天上,散发出圣洁的光芒。

图片梵高和提奥的墓地

1890年,梵高逝世,提奥日夜沉浸在巨大的哀痛之中,6个月后,提奥也与世长辞。后来,乔安娜在为了求得安慰而诵读《圣经·撒母耳记》时,读到:

扫罗和约拿单-活时相悦相爱,死时也不分离-他们比鹰更快,比狮子还强。

她把提奥的灵柩迁往奥维尔,葬在梵高的墓旁,让兄弟俩永远在一起。

提奥的遗孀乔安娜继承了梵高的全部画作,她出售过梵高的一些作品,但这幅《盛开的杏花》从未被出售。作为梵高留给小文森特的礼物,一直被家人珍藏。一开始,提奥将它挂在客厅里钢琴的上方;提奥去世后,这幅作品被挂在小文森特的卧室,陪伴着他的成长。[3]小文森特后来将梵高的作品捐给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

图片梵高美术馆

1962年 在提奥儿子的努力下,荷兰政府修建了阿姆斯特丹国立梵高美术馆,永久珍藏梵高的作品和书信,这也是收藏梵高作品最多的艺术馆。

1973年6月2日,梵高美术馆正式开放,荷兰女王亲临剪彩。

梵高生前曾说:

“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一家咖啡馆展出我的画。”

这个心愿,终于达成了。跟他同名的侄子文森特·梵高,用父母所希望自己拥有的勇气和决心,让梵高美术馆成为现实,用一整座美术馆展出梵高的画。

图片

提奥的儿子(梵高的侄子) 文森特 · 梵高 1976年,在梵高美术馆咨询台前

1978年,提奥的儿子去世。

图片

梵高侄子的孙子,也叫文森特·威廉·梵高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在杏花前

梵高穷苦潦倒受人嘲讽误解的一生,弟弟奥和弟媳提奥·乔安娜成为他最温暖坚实的后盾。历经艰难岁月,因着后代的努力,梵高短暂的生命像杏花一样绽放,这幅《盛开的杏花》,成为梵高家族百年来时光里的祝福,也成为家族亲情的象征,属于梵高家的每一个孩子,世世代代传承着梵高的精神和勇气。


这是梵高短暂生命中最温情的一幅画。

图片

一生孤独、穷困潦倒、对家人深怀歉疚、被疾病百般折磨的梵高,

曾经多么认真地用全部的生命爱着这个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