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有企业聘任审计机构到底谁说了算?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联合发文征求意见

 阳光男孩007007 2022-04-10

在前些年,国有企业还在推行董事会试点期间,大量的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层面还未建立董事会机构,往往是以党政联席会作为公司最高的权力和决策机构。

这种治理机构既有代表所有权人代表(国资监管机构)之意愿、又拥有决策权和经营权,几种权力的交叉杂烩,时常分不清边界,办事效率可能是提高了,但从规范的公司治理来看,内部牵制机制欠缺。

一个明显的例子,国有企业在聘任外部审计机构时,对审计机构的聘任决定和工作质量评价都是一个机构负责,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导致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为了可以继续受聘,一些真正的问题并未被披露出来,甚至出现过先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结论,再执行审计工作的情况。

在这样审计结论先入为主的情况下,工作走过场、问题不深究,最后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情况肯定不可避免,而这样的工作,由于对工作质量没有严苛要求,所以导致服务价格一降再降,为了中标恶意报低价中标的情况时有发生。

国有企业的管理——重在监督!

而外部审计监督是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完善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事关国有企业能否真正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规范的公司治理尤其强调关于顶层设计中权力的平衡和制约,如何能够理顺企业所有权、决策权、执行权可以真正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良性发展,是国有企业面对的一个大课题。

国有企业的发展,所有权人应该通过加强监督来促进企业实现发展目标,而不是直接参与管理、决策和执行,这也是国家层面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初心。

这两年改革文件中对于治理机构的定位:

  • 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

  • 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

  • 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

既然里面没有体现监事会,以我个人的理解,党委(党组)的这个职能定位,应该是以加强监督的角度履职为宜,这是规范的公司治理的内在需求。

    这两年,国资委加大了国有企业设立董事会的范围,要求在2022年实现应建尽建。

    而在授权放权方便,近两年也有体系,参考:

    • 高超的管控是眼睛盯住、把手放开——论国有企业的授权放权清单

    待董事会健全之后,可以真正履行决策机构的职能,而和经理层的执行、党委(或监督职能机构)的监督实现权力的分离和制衡。

    在之前的背景下,我之前曾经提出一个意见,把国有企业的审计机构聘任经费上收到国资监管机构,由国资监管机构聘任审计机构,审计机构对国资监管机构负责,作为权宜之计。

    日前,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发布《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

    第五条 (审计委员会的责任)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聘用、续聘、解聘会计师事务所,由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定,委托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审计与风险委员会等类似机构,下同)具体实施,并对全体股东负责。对于未设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的国有企业,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或授权国有企业决定相关事项。

    将外部审计机构的聘用、续篇、解聘权力上升到治理层,与经营和执行层面分离。

    而为了应对低价恶意投标的情形,规定:

    第八条 国有企业选聘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每个有效的应聘文件单独评价、打分,汇总各评分因素的得分。其中,质量管理水平的分值权重不应低于40%,报价的分值权重不应高于15%。

    并规定以报价的中间值作为基准价,而不再是一味的低价中标:

    第九条 国有企业评价会计师事务所报价时,应当将满足选聘文件要求的会计师事务所报价的平均值作为选聘基准价。

    这个文件不仅适用于国有企业,还适用于所有上市公司,其实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都有所有权人(股东)对其加强监管的需求。

    之前我也写过一篇文章表达过类似观点:

    在这样的机制设计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审计机构真正履行审计鉴证工作,客观反映企业运营实际提供保障,对提高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数据质量起到积极意义。

    征求意见全文参考:

    http://kjs.mof.gov.cn/gongzuotongzhi/202204/t20220402_3800809.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