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仙话:希伯来创世神话的逻辑(2)

 江明月好 2022-04-10

(续前)

第二天

希伯来神话中神在第一天创造出了光,整个世界开始运动了起来,有了昼夜交替。到了第二天,开始了第二天的创世活动。这一次他是为了进行“开天辟地”中的“开天”这项创举,希伯来神首先创造出了空气,过程是这样的:

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

也就是说空气是在水中产生的,并把水分为了上下两部分。由于古人没有万有引力这些概念,所以我们可以朴素地认为空气在水中不断聚集,把一半的水支撑了起来。这个时候的世界就被分成了三部分,从上到下共有三层:水,空气,水。文中说:

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

这里提到的水说的是“诸水”,英语里用的是waters,是复数形式。也许这是暗示着希伯来神创造的天地不是一个天地而是多个天地。这样一来第一天世界运动起来之后,可能真的把最初存在的水分成了多个部分,就像宇宙形成恒星行星那样形成了许多天地。

这里神创造出来的空气让人有些困惑,为什么会创造出空气来把水分开?空气可以把水分开吗?按古人的想法那空气上面如果有水,早就落了下来,根本不可能支撑得住。这有可能是翻译的问题,英文版的《旧约全书》中用的是dome这个单词,dome有“穹顶”的意思。如果说希伯来神在水之间设置一个穹顶倒是很合乎逻辑,天空从地面看确实就像一个穹顶,而且这个穹顶看着很坚实。如果说穹顶之上还有大量的水,在逻辑上也没有什么漏洞。

中国神话中有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共工争王失败,一怒之下撞倒了支撑天穹的不周山。天柱折,天穹破裂,天河水漫灌大地。中国古人也认为天穹之上有大量的水,所以才有了女娲娘娘炼五色石补天的神话故事。女娲娘娘不光补天,还顺手进行了治理洪水的工作,比大禹更早地开展了治水工作。

如果说希伯来神创造了一个穹顶把世界的水分成了上下两部分就说得通了,所以后来发生大洪水灭世,诺亚造方舟的故事就顺理成章了,否则那么多的水从哪里来还真的成为了一个问题。发生大洪水时,文中写道:

当挪亚六百岁,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

文中说“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就是说把原来创世时天上的那一半水也大量地释放到了大地上,所以水才会漫过最高的山峰。只是希伯来神话中天穹是有窗户的,希伯来神可以自由地打开或者关上,不像中国神话那样需要女娲娘娘去炼石补天。

在日语里把“空气”翻译成了oozora,也就是“天空”的意思。所以希伯来神话原意可能就是天空的意思,并没有空气的意思。为什么汉译版本里会用“空气”这个词呢?可能是为了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对开天辟地的认识。《幼学琼林》开篇介绍的就是开天辟地: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清气形成天,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认识,都已经普及到儿童启蒙用的书籍里去了。所以要是再说希伯来神造了一个穹顶把水分成了上下两部分,恐怕中国的这些文人很难接受,与中国人形成的对天地的认识差别太大。于是把“穹顶”翻译成“空气”,毕竟“空气”这个词与“清气”比较接近,更容易被中国文人接受。希伯来神话中神的第二天创世工作完成了,就是创造了一个穹顶把水分成了上下两个部分,那个穹顶就被命名为天。

(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