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月 | 纳瓦尔、享受无聊与日更一百天

 敏而好奇 2022-04-10

专注高效学习,深度思考,自我成长

成年人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2月闲聊感觉刚写完没多久,就又要写3月的了。

然后等我发出这篇,4月已经过去1/3了。

再感慨一次频繁记录真的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感谢即刻感谢flomo感谢小报童。翻了翻3月份可写的闪光碎片也不少,话不多说我们开始。

PART1 纳瓦尔:特殊知识与时薪游戏

3月初从朋友那里拿到了纳瓦尔宝典的样书,于是开启了纳瓦尔的阅读。总结版上篇见硅谷创业偶像纳瓦尔的财富秘诀,下周会把幸福篇发出。

其实,在读这本书之前我的期待值并不高。主要是因为读过太多这类成长类的书籍了。但因为很多信任的朋友都鼎力推荐,所以便还是打开读了,结果让人惊喜的,纳瓦尔提供了不少新鲜的内容。

而另一个道理是,其实真理是不怕重复的,真理常读常新,越辩越明。同一个道理,在第一次读到和第十次读到的时候,获知的感悟并不一样。

有个解决难题的方法是利用酝酿效应。把解决不了的难题放一放,存进大脑后台让它自动运转,然后遇到可能相关的事物或信息时,就调出来这个问题,思考跟这个问题的关联,对解决问题有没有帮助。

在读完《纳瓦尔宝典》之后,我存了两个问题到自己的潜意识里,隔三差五就拉出来遛遛。一个是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特殊知识;二个是如何更好地玩时薪游戏。

分享一下目前的酝酿结果。

先说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特殊知识。

之前我们分享过,纳瓦尔的财富秘诀是:找到你的特殊知识,通过责任心与杠杆作用将其放大,然后持续做下去。

秘诀确实是好秘诀,但可能很多人第一步就卡住了——完全想不出自己的特殊知识是什么。

经过这段时间的反复酝酿思考,得出了一点我认为非常有用的线索。那就是关注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情绪。如果有一种事情,你每次做都兴致勃勃、得心应手,那么与这件事情相关的技能可能就是你的特殊知识。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事情需要是一种创造型的事情,不能是消费型的事情。也就是说,这种事情需要产生“作品”。所以可能有些人会说,我刷抖音每次都兴致勃勃得心应手。对不起,刷抖音不算(笑)。但是发抖音算哦。

然后再说一下“时薪游戏”。

纳瓦尔建议我们设定一个高得离谱的个人时薪(纳瓦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使用时薪5000美元作为标准),并坚持下去。

如果你能以低于你时薪的价格外包某些事情或不用做某些事,就外包出去,或者选择不做。这样做能真正意义上重新审视时间的分配,提高时间的价值。

我给这种做法取了个名字,叫做“时薪游戏”。

之所以将这个主题放进我的酝酿列表里,是因为我一直都没想好要在多大程度上玩这个游戏——因为我天然排斥需要自制力的方法。时薪游戏至少在初期的时候,基本的前提是要达到对度过的时间有一种觉知和反思,而这需要自制力。

说说目前的结论。目前是想要将大块时间玩单核工作法,而其他的时间就自由放飞就好了。我始终认为,有松有紧、不消耗自制力的方法才是能长期坚持的方法,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放一下我之前写过的单核工作法链接给不了解的朋友看:如何用滴答清单实践单核工作法

PART2 享受无聊

3月初的时候,我立了个flag,说3月的目标是专注当下,一次只做一件事,享受“无聊”和“低效”。

展开说说这里的“享受低效和无聊”是什么意思。主要分为两部分:

1.最重要的,是想要培养自己一次只做一件事、专注当下的能力。

我相信多线程操作只是短期高效、局部最优;而专注当下、事情一件一件地去做,才是全局最优(重灾区很明显是边玩手机边做事...)。

2.在学习时增加自己“主动获取”的比重。

嗐说人话,就是多阅读,少看视频听音频。显而易见阅读是效率更高的,因为可以一目十行,可以跳读、抓重点读,后者则是一个完全被动的黑盒。

但前者需要更集中注意力,只支持单线程,因此也属于要“享受低效与无聊”的范畴。

这个计划还可以称之为“保护大脑计划”,我们的大脑实在是太沉迷高强度刺激了,很危险。


目前3月已经过去,这个计划基本以失败告终。

主要失败的原因也很明确,就在这个flag的名字里——我没办法坦然度过那些看上去低效和无聊的时间。


我想,更本质一层的原因可能是,我对我的产出仍旧无法满意,因此总想通过多线程去阅读东西或者获取新知识来掩饰这一点。

不想就这么认输,4月份要继续尝试。

PART3 小报童日更100天

3月底,我小报童日更满100天了。

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我完全没有日更的打算。但由于小报童的输出摩擦极小,只是想写就写。

当我意识到我在日更,并且似乎不需要费什么力气的时候,写作小报童就成了我每天的一项必备功课。

而这,是我第一次做一件事情坚持了这么长时间。然后我发现,坚持做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让我在平淡琐碎的日常里,抓住了一点确定的闪光花火(spark)。每当想到这件事,我就能凭空生出一些安定与自信来。

当然,它也给我带来了大量的真实收益:我的思考打磨得越加完善,我的所得记忆得更加深刻,我的知识框架也在日拱一卒的过程中悄然成型。当然,收费专栏也给我带来了真金白银的金钱鼓励。

已经可以预见,开小报童专栏可以说是近几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事可能没有之一。

更多内容见我的这篇100天纪念分享:平淡琐碎中的确定花火 | 小报童日更100天

PART4 3月份书影音游

挑几个比较重要的分享一下。

1.【读书】《纳瓦尔宝典》by纳瓦尔

在小报童写了纳瓦尔主题的读书手记,公众号更完财富篇,后续更新幸福篇。等这本书正式上市打算再看一遍。

2.【读书】智识的生产技术by梅棹忠夫

知识卡片的方法不同的流派在细节上并不一样。我在践行的是梅棹忠夫到阳志平一脉相承的卡片大法。

为了更好地践行,去把梅棹忠夫的《智识的生产技术》看完了。由于成书内容很早,很多内容都已过时,但仍旧有很多闪光智慧在里面,很有收获。

如果相对知识卡片了解更多的话可以读我这篇文章:卡片大法:让智识自然生长

3.【读书】人类简史(认知革命部分)by赫拉利

这本书非常精彩,作者给各国的版本都是量身定制的。比如给中国的版本就会屡屡提及中国的相关史实,让人读起来又熟悉又亲切。

这一点不仅建立在他有用户思维的基础上(因为我拿着产品经理的“锤子”这是我第一个想到的点),更是建立在他对所有国家都有相当了解的基础上的。

明明是宏大叙事的简史,却又在微末的细节上做得如此漂亮,他的爆火不是没有原因的。

作者认为,人类和黑猩猩之间真正不同的地方在于那些虚构的故事,它像胶水一样把千千万万的个人、家庭和群体结合在一起。是认知革命最激动人心的观点。

并且,“虚构”这件事的重点不只在于让人类能够拥有想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不管是《圣经》的《创世记》、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梦世记”(Dreamtime),甚至连现代所谓的国家其实也是种想象。

除了存在于人类共同的想象之外,这个宇宙中根本没有神、没有国家、没有钱、没有人权、没有法律,也没有正义。

4月份将继续阅读剩下的几部分。

3.【读书】《思考,快与慢》by丹尼尔·卡尼曼&《超越智商》by斯坦诺维奇

小报童3月份开了一个新主题:认知与决策。

决策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涉及多个流派,比如卡尼曼流派、吉仁泽流派、克莱因流派、双曲线贴现流派、复杂性流派、组织学习流派等。

这次专题的主线会以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卡尼曼的流派为核心进行分享,因为这个流派有我非常熟悉的卡尼曼和斯坦诺维奇。因此开始也是以这两个人的代表作讲起的,同时其中会穿插一些其他的认知科学的书籍和内容。

4.【动画】漂流少年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渡边在直子去世后独自旅行的情节,几乎成为了一种锚点一样的存在,每当有作品出现类似情节的时候就会引起我内心强烈的共振和满足,觉得异常浪漫。

《漂流少年》就是类似的情节。就凭这点我就愿意把这部作品推荐给所有人。

很难讲清这部番究竟在表达什么。在一个几乎抽离情绪的状态下平静地看完了漂流少年的最后一集。

...直到不同于前十一集、带着哭腔的却又异常决绝的ED响起,还是哭了出来。

5.【电影】青春变形记

皮克斯新作,强烈推荐。 我们永远可以相信皮克斯。

这是一部主创团队全部都是女性的电影,最终给出了一个关于女性成长的精彩的隐喻。同时由于导演和主角都是亚裔,里面太多只有中国人才能get到的共鸣点。

虽说是个女性成长的故事,但如果再抽象一层看的话,这是一个无关性别的故事。它隐喻着所有将自己的内心野兽封印,为家人为环境扮演好好先生好好女士的普通人。

最后超大声地喊一句:皮克斯永远的神!!!

OK,3月份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