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倡导大仁政,不少人不认可,变成现实后方知高瞻远瞩

 逍遥_书斋 2022-04-11

仁政是什么呢?按照封建王朝的说法就是薄徭轻赋 ,这在那些小农经济的时代确实很好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晚清仁政便不好用了。原因很简单:时代不一样了。

晚清时期的世界再也不是农业化世界,而是工业化世界。帝国主义列强就凭借着工业化的先发优势,对农业化的晚清实现了降维打击。由于一直被人欺凌,因此直到新中国建立,我们的工业化水平都非常落后。

文章图片1

因此当毛泽东决定抗美援朝时麦克阿瑟根本就不相信。还对杜鲁门表示:中国人绝不可能出兵朝鲜,他们面临的将是一场世界上最大的屠杀,因为他们什么东西都没有。

麦克阿瑟说的确实有一定道理。实际上新中国领导人早就看出了工业化是国家强大的必由之路。早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就表示说,想要做到完全独立必须要发展工业化,工业不行,就算是独立国家早晚也会变成帝国主义的附庸。

毛泽东非常清楚,新中国要想屹立于世界之林必须要实现工业化。他所号召的大仁政则体现了他的智慧。他本身就是农民出身,知道农民是国家的基石,如果大家都吃不饱饭怎么可能实现工业化?可问题是咱们的家底实在太薄,要想实施工业化,农业就不得不做出牺牲。

我们现在不能造飞机,大炮和坦克,很多精密仪器也造不出来,一定要优先发展重工业。毛泽东认为重工业能带动轻工业,从而带动农业产业链,所以只有让农业做出一点牺牲,先把工业发展起来。不过他的这些想法,中国“最后一个大儒”,梁漱溟并不认可。

文章图片3

梁簌溟是一个知名的社会活动家,在乡村改造上做出了很多努力。1938年1月他还特意去延安见了毛泽东,并就乡村建设提出了意见。毛泽东认为梁梁簌溟的方式是改良主义,但中国最大的问题是阶级对立,单靠这改良主义不可能解决阶级对立的问题。

但梁簌溟却认为:阶级对立情况在中国虽然存在,但并不没有西方社会那样剧烈。在中国完全可以通过伦理和职业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对这两个问题两个人讨论了许久,最后也没有说服对方。后来梁簌溟说:虽然我们观点不同,但是毛泽东作为政治家的气度和风貌确实令我佩服。

文章图片4

这次争论只是浅尝则止,建国之后的争论则变得非常厉害。1953年9月梁簌溟说:新中国建立后农村变得空荡荡,现在是工人生活很好,农民生活不好,咱们进入城市了,可别忘了广大乡村。这句话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毛泽东对此表示说:认为农民生活困苦要多照顾一下,可能和孔孟之徒施仁政有关。可他忘记了,我们搞了几十年的农民运动,我们最了解农民。我们的政权工农之间利益是一样的,绝不容许分裂和破坏。

文章图片5

后来毛泽东和周总理都批评过梁簌溟的观点。实际上梁簌溟所谓仁政还是小封建主义那一套,认为农民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但毛泽东的思想要更高一些,他早就以他过人的智慧看出世界早已不是农业社会,必须要建立工业强国,如果不优先发展工业,最终只能任人宰割。所以先把工业发展好了,让国家强盛起来才是真正的大仁政。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当时两人的争论,今天的中国已经是工业强国,拥有全球所有工业门类。农业也在工业的加持下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这就是毛泽东智慧的厉害之处。他在刚刚建国时就看透了这一切,也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他的高瞻远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