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仁政和小仁政”的区别——谈谈当初我们为什么要吃苦?

 guoxiongxin 2023-03-21 发布于广西

无论什么事情,都有着它的两面性,对错与否大概只是在于个人利益决定的立场。从个人,到集体乃至于国家,基本上都是这样。所以什么政策都不可能让所有的人满意,这时我们对于它的评判就得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看。

在几年前曾经在单位听到过一个人发牢骚,霎时间感到挺震惊的。之所以震惊,是因为这人平时不大爱说话,只是埋头干活,没想到心里的想法还挺深。那时我们正坐着休息,突然间只听到他暴怒了几句,吓了我们一大跳。原来是不知道谁聊起了过去的年代,不经意间触动了他。他近似乎破口大骂,控诉过去的缺衣少食,控诉农民受到的对待和一些悲惨的事情。不过给人的感觉未免过激了些。

文章图片1

对于过去,社会上的看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上面讲的情况,很有代表性和广泛性;另一种则是以历史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自然就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实事求是的说,在建国后的发展方向上,采取了优先工业化的战略,对于农业则是放在了次要的位置,甚至于以剪刀差的方式补贴工业。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的生活质量自然不似城里人那般有着一定的保障。

这里表现出来的,其实就是一个发展的战略方向取舍的问题,也就发展的重点方向问题。在我们建国后,由于上述的工业优先战略,农村或者农民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的。当时也有人为此有过异议,为此还发生了一场颇有知名度的争论。

那是在1953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一场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十九次扩大会议。当时刚建国,还没有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也就是临时的最高权力机构。在这次会议上,周总理作了关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报告。报告的核心内容就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化改造。

文章图片2

这个总路线基本上确定了工业化的发展重心,这时就有人站了出来为农民说话了。此人就是民主人士、著名的学者梁漱溟先生。他认为我党是依靠农民才取得革命胜利的,可如今对农村不太重视,要伤了农民的心。在发言上,他还用了,“工人在九天之上,农民在九地之下”此类的言语。他的言论自然不为伟人所接受,由此遭到了严厉的批判。

伟人严厉的批驳这种言论,告知我们的政权是工农联盟,工农有着相同的根本利益,这个基础不能分裂、不能破坏!伟人认为工人和农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梁漱溟的说辞明里是为了农民说话,实则反对工业化的总路线。对于梁漱溟的辩驳,伟人提出了“大仁政”和“小仁政”之说。他说道,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总路线,觉得农民过得太苦,要照顾农民。然须知大仁政小仁政者,照顾农民是小仁政,发展重工业、打美帝是大仁政。施小仁政而不施大仁政,便是照顾了美国人。

文章图片3

作为一个政治家,伟人站的高度自然和梁漱溟不同。梁漱溟只看到了发展工业化对农民带来的负担和不便,但他却没有看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而伟人则看到了工业化对于我们这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的重要性,如果不迅速的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建立起强大的国防,新中国凭什么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站稳脚跟,中国人民又怎么能够真正的站起来。首先要让中国人民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不再有生死存亡的抉择,这就是大仁政。

在这个政策下,我们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确实吃了不少苦。这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没有什么好隐晦的。如果单从个人来讲,老百姓是这个政策的受损者。可最终的结果,我们还是受益者。如果没有工业化,如何能够让我们保证独立自主,如何又能够拥有一个长期的和平时期进行经济建设。这里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事情的轻重缓急问题,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吃这个苦的原因。

文章图片4

今天,如果我们了解了那段历史,认真的想一想,大概率的都会明白这个选择正确与否。梁漱溟最终也没能认识到为何伟人为什么愤怒,他一直以为是自己冲撞伟人,让伟人下不来台的结果,而且为此后悔不迭。其实他不明白,让伟人生气的是他文人士大夫的那种习气。梁漱溟一直致力于研究乡村建设,颇有心得。但其根本,还是期待于所谓的乡贤之类的,这与伟人的思想截然相反,伟人一直是对于劳动人民抱有极大的期望的,对于梁漱溟的态度自然是不能够接受。

说到这里,其实对于过去的岁月我们大抵应该有所认识。任何时代都要有人付出,但看对错不仅仅从自身利益出发,更要从时代背景从发。苦日子都不愿意过,回到过去的环境更是不可能,那就不要再纠结了,往前看吧。最后,致敬在新中国艰苦创业时期默默奉献的人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