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揭示4:置身事外,是保全自己的最好方式

 行走与写作 2022-04-11

有句话叫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意思就是当别人遇到问题和困惑的时候,我们通常能轻易地发现问题症结所在的地方,并且能提出非常有效果的解决方案,帮助他解决问题。

但是,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毫无解决的头绪。

   苏轼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是说的这种现象。

其实,“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

所以,《道德经》提出了凡事置身事外”的一种智慧。而且揭示出这种智慧是保全自己,而且能让自己获得最大利益的最好方式。

置身事外,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策略。《道德经》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我认为说的确实有道理。

天地能长存,是因为它们的运作都不自己。谦逊地使自己居于人后,反而得到大家的推崇;把自己置身事外,却可以保全生命。这正是没有私念,反而成就了自己

所以,我们想要保持长久,想要获得更大的利益,更重要的是想要保全自己,把自己摆在后面的位置,置身事外。

置身事外,可以看清形势,避免当局者迷《菜根谭》中有句话说的很好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意思是说评论一件事情利弊得失,如果自己置身外,就要深入了解事情的缘由。如果自己身在其中,那应该忘却利益关系,这样才能做事公平公正杜绝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

可见,置身事外,看待事物的不一考虑问题更全面了,思维层次也就变得更高

置身事外保全自己,获得最大利益的最好方式,也是博弈的高级技巧

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的故事,我想大家都听过吧?这就是置身事外,出力最少,收获最大的例子

一件事情冲突很严重,对手很强大、场面很混乱时,我们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置身事外,找到最安全最有利的位置保护好自己而不是去打倒对方,战胜对方。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置身事外,才是博弈的高级技巧

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这个世界的唯一,争一时胜负的,最后都是失败者。

所以,置身事外,才是最高级的智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