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乌战争启示录(十四)基辅保卫战,残兵败将也敢抵挡王牌部队?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2-04-11

上一节我们仔细介绍了基辅的战场地形,这样我们就知道大战主要在基辅城北面打响。

由于第聂伯河和基辅水库的存在,基辅战场又分为河西和河东两个独立战场。

其中河东战略要地切尔尼戈夫,要点铁路枢纽;

河西战略要地是伊万基夫和伊尔平,要点是捷捷烈河与伊尔平河。

无论战场地形如何,最终战斗都是靠人打的,熟悉了战场地形,我们还需要了解下这场大决战的双方主角。

由于攻方被迫分为河西河河东两个独立战场(见链接:《环形防御》、《基辅战场地形),为此俄军专门组建了两个不同的战斗集群。

河西方向的部队车辆统一用字母V标识,人们一般称之为俄军V战斗集群,简称V集群。

河东方向的部队车辆统一用字母O标识,人们一般称之为俄军O战斗集群,简称O集群。

需要声明的是,俄军和乌军都没有公布过自己的战斗部署,普通人也无从知道他们到底哪些部队在哪些战场这样的军事机密。

不过现在是网络时代,人们可以根据海量的战场视频和类似阵亡者讣告等各类信息推测,大体能推出个八九不离十。

总的来说我们对俄军的战略部署的了解要比乌军多。

因为战场视频大部分都是乌方拍的,人们能看到和搜到的被损毁设备、车辆以及人员阵亡讣告也主要来自俄军。

上节我们之所以说基辅河西战场是俄军的主要进攻方向,这也不是俄军发言人告诉我们的,是人们根据得到的战场部队信息推出来的。

河西的V集群最闪耀的部队无疑属于俄军王牌空降部队。

空中突击第76师第234团确认投入河西战场;

近卫空降98师参战第217、331团确认均投入了河西战场和安东诺夫机场之战(战斗介绍见链接:《时代变了);

第31独立空中突击旅、空降兵第45特种作战旅也都确认大部投入河西战场,还是安东诺夫机场之战的主力;

第11空降旅也确认投入河西战场。

我们此前介绍了,空降作战是前苏联到俄军历次作战中的突击先锋,也一向被视为俄军王牌。

无论装备、单兵素质、作战意志还是作风在俄军中都属于顶级。

俄军总共4个空降师、6个空降旅,确认参战的3师4旅有5个都出现在了河西战场,而河东战场没有空降部队出现。

那我们结合上节内容就比较容易得出结论:俄军基辅战役以河西为主战场。

俄军战略企图大致为:基辅北部河西战场地形遍布沼泽、河流,道路设施非常差,因而其防御设施和防御体系也会比较差。

俄军通过大量使用精锐王牌空降部队打通空中运输走廊,通过空运弥补陆上交通困难,就可以有效利用河西乌军防御相对薄弱的弱点。

当然空降部队再强那也只能算是特种部队,数量稀少,只适合完成一些关键的特种作战,攻占主力必须由陆军来完成。

俄军在基辅河西战场投入的主要部队已基本能确认是第29集团军、第35集团军和第36集团军。

确认参战的一线坦克摩托化作战部队分别是这三个集团军下属的近卫坦克第5旅、近卫第36、37、38、64摩步旅;

此外还有很多后方配合的单位,包括各集团军的炮兵旅、导弹旅、防空旅、后勤部队等,比如说已识别导弹103旅、炮兵165旅等。

而河东军区的O集群没有空降部队辅助,主力作战部队可以确认来自第2集团军、第41集团军和近卫第90坦克师。

已识别确认的参战部队分别是两个集团军下的近卫第15、21、35、74摩步旅和近卫第6坦克团。

现在我们可以对俄军基辅战役的部队投入做一个简单总结。

俄军在河西方向投入了多支王牌空降部队,陆军部队涉及俄东部军区3个集团军,普遍认为投入了13个营级战斗群(BTG)。

一个BTG一线战斗部队满编是700人,但是还要包含大量的二线部队,包括炮兵、导弹、防空、通讯、后勤以及军部、旅部和警卫部队等等。

我们简单给个结论就是俄军河西战场被识别出来的部队满编大约25000人。

河东战场投入部队涉及俄中部军区的两个个集团军和一个坦克师约10个BTG,满编人员至少有15000人,可能近2万。

俄军后期觉得基辅兵力不足,东部的近卫坦克第一集团军等主力部队也曾沿着高速公路奔袭基辅。

不过近坦一集的奔袭过程似乎不是很好看,他们具体有多少部队抵达基辅城下,为俄军主力提供了多少有效支援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此外据传后期还在乌克兰各地看到了不少俄罗斯的国民近卫军(类似于武警部队)。

总之俄军基辅方向投入部队当不下四万,加上后续补充可能接近五万。

俄军基辅战场总指挥确认是亚历山大.柴科上将。这个任命很好理解,因为柴科上将现在是俄军东部军区总司令。

俄军基辅战场主攻方向是河西战场,而河西战场陆军都隶属于东部军区,自然是东部军区的长官最适合指挥协调。

柴科上将曾经是专职保卫莫斯科、号称俄陆军第一师的塔曼师师长,之后又担任号称俄第一王牌的近卫坦克第一集团军司令。

2015年,他成为俄军驻叙利亚部队参谋长,4年后升任为俄军驻叙部队司令。

从个人履历我们不难看出,柴科上将是作为俄军顶级名将来培养的,还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

一代名将做总指挥,集结了最精锐的王牌空降部队和来自东部军区、中部军区的陆军主力,怎么看这也是一个豪华阵容。

而他们的对手乌军基辅方向的守城部队,看上去就惨多了。

由于乌军部队被泄露出来的资料要少很多,所以我们对乌军部队部署的推测准确度比俄军要差一点。

而且乌军的构成也要比俄军复杂很多,乌军大致可以分为现役作战部队,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团部队和武警部队等多个梯队。

听起来似乎很绕,但是我们仔细梳理一下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要知道乌克兰八年来一直处在战争状态,而且战争烈度不低。

所以乌军这几年来一直保持10个旅作为乌东前线的作战部队,这些部队由专门的联合部队战役司令部指挥。

乌军这10个旅不是固定的,而是在全国29个现役旅中轮换前往前线,我们可以理解为乌克兰一直在“乌东轮战”。

没有编进现役作战旅的部队继续留守本地按照分属于北、西、南三个司令部。

此外还有10个常设的预备役旅,预备役部队主要来自参加过轮战的退役人员,平时为民,战时可迅速重新征召入伍。

上面这些都是正规部队,按照现代国家惯例武警部队战时也会被纳入军队中,乌克兰的武警部队叫国民警卫队,大约有5万人。

上面这些可以算作各个梯次的作战部队,不过乌克兰还有一支很特殊的部队叫本土防卫军。

在基辅安东诺夫机场的作战中,在机场军训的本土防卫军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时间阻截作用(见链接:《时代变了)。

本土防卫军怎么来的呢?很简单,部队主要来自类似亚速营这样的民团。

14年的克里米亚和乌东独立事件以及随后的战斗中,乌军当时的正规军基本被打垮。

面对乌东“民兵”和俄“自愿军”的猛烈攻势,乌东各地民团武装成为15-16年乌军主要的抵抗力量。

随着乌军逐步重建,乌政府军自然就不能容忍类似于半独立军阀的民团继续存在。

他们经过了多次的博弈和斗争,最终绝大部分民团同意打散后由政府军重编,组成了本土防卫军。

有意思的是,民团中最著名的亚速营并没有进本土防卫军,而是成为了国民警卫队的第15团亚速特战营。

上面介绍了,国民警卫队属于武警部队,比正规部队肯定要差一档,但毕竟是现役部队,而本土防卫军属于预备役部队。

显而易见亚速营比其他民团高一档,原因是14年亚速营是乌军收复马里乌波尔的主力,政府念其功劳予以奖励。

基辅战场隶属于乌克兰的北方战区,在俄乌战争打响前北方战区的第30机步旅、第95空中突击旅正在乌东轮战。

因此此时基辅战场可紧急调动驰援基辅的现役陆军部队只有第72机步旅、第14机步旅和第10山地旅。

另一方面在切尔尼戈夫方向还驻扎有第1坦克旅、第61猎兵旅(可以理解为专门在森林作战的特种部队)和第169训练中心。

基辅战役发起后,由于河西地区的森林沼泽非常适合猎兵旅,因此第61猎兵旅大约很快就回师基辅。

除了这些一线陆军外,还有一些二线部队:第43重炮旅,第7、39、40、831航空旅,还有一个防空团。

这样算下来,基辅战场目前乌军能够集结的部队有十多个旅级单位。

但实际上像重炮旅、航空旅等二线部队都是乌东危机后由营级单位扩建来的,缺编严重。尤其是航空旅,乌克兰空军能飞的战机不过几十架,再多空军旅,实际可用于作战的士兵很少。

真正的骨干是6个一线陆军旅级单位,4个在基辅,2个在切尔尼戈夫,骨干兵力不到3万。

乌军正规军总兵力不到4万,其余的部队都来自前面介绍的国民警卫队、本土防卫军和重新征召入伍的预备役。

虽然乌军大约迅速组织起了约五万武警、民团和预备役部队,但他们在装备和战斗能力上显然和现役部队有较大差距。

因此,面对近4万的俄军主力,基辅战场乌军不仅装备远远不如,在现役部队数量上也处于下风。

战前普遍认为最乐观估计乌军的战斗力只有攻方的二成到三成。

基辅保卫战打响后,乌军在乌西山区的利沃夫军区(西部军区)还有大约7-8个旅级单位,当中或许有1-2个旅的正规军驰援基辅,但具体细节我们现在还不清楚。

总的来说,乌军虽然在基辅战役集结了约10万部队,但以轻装备的武警、民团和预备役为主。

一线作战的骨干还是6个陆军旅,这其中第10山地旅,第61猎兵旅和第169训练中心都是乌东危机后近几年扩建来的部队。

而且这些部队听名字就知道,不是教导部队性质就是山地、丛林突袭等相对偏特种作战的部队。

乌军真正的骨干是三支老部队——镇守基辅的第14机步旅和第72机步旅,镇守切尔尼戈夫的第1坦克旅。

而且这三支部队都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往。

第1坦克旅参与过15年1月著名的顿涅茨克机场战役,他们试图为被围在机场的乌军解围,结果损失了20多辆坦克,寸功未立。

坦克1旅也就算是吃过一场败仗而已,另外两个机步旅就惨多了。

2014年4月,乌东北部的卢甘斯克州的战斗中,第72旅被敌军围住,几乎被全歼。

不过第72机步旅和第14机步旅比起来又算好的了,因为第14机步旅的前身是第51机步旅。

2014年8月,乌东南部顿涅茨克州爆发了著名的伊洛瓦伊斯克战役,第51旅被围歼全军覆没。

无奈之下,乌克兰政府解散了第51旅,以其侥幸逃生的少数老兵为骨干新组建了第14机步旅。

可以说,镇守基辅的两个骨干陆军旅都是些八年前的残兵败将几乎从头开始重新组建的。

一边是名将带领数万精锐正规军组成的王牌部队,一边是些八年前尸横遍野的残兵败将。

任谁都会怀疑,那些乌军骨干旅的老兵面对俄军钢铁洪流,会不会想起八年前漫山遍野的战友尸体而吓得腿肚子发软呢?

俄军铁杆盟友们的国民都认为面对俄军的梦幻组合,这些当年的残兵败将难道还敢螳臂挡车不成?

一切结果只有打出来才知道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