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对待经典诵读

 小雨123 2022-04-11

不久前,根据学校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都认真学习了被称为“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的王财贵经典诵读讲座。看了王财贵讲座以后,顿时在老师们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似平静无声湖面投进了一颗巨型的炸弹,顿时激起了冲天水柱,大家各抒己见,赞成的有,反对的有,不置可否的也有。我想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让经典与现代元素结合,才能使经典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经典是什么?经典是历经几千年的大浪淘沙,积淀下来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结晶,历经百代而不朽的国之瑰宝,是成长民族精神之身、铸就民族之魂的精神维生素。《论语》、《孟子》、《老子》等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句句经典,字字珠玑,涵养人品,陶冶性情,提升文化品位。

在我们告别文言文,远离经典近一个世纪的时候,1988年《巴黎宣言》中,75位诺贝尔奖得主却提出:人类要解决21世纪面临的问题,就应到东方孔老夫子那里去寻求智慧正当我们拒绝儒家文化时,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却将《论语》视为宝贝,请进学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当美国人问起我们的留学生《论语》、《老子》,我们的学生说“I am sorry”时,我们只有感到汗颜。读经诵经的确应该引起政府和国民的重视。经典诵读是关乎国家文化复兴的重要工程之一。要让21世纪成为中国人的世纪,让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就必须使我国的经典文化占领人们的思想阵地,使每个中国人,无分男女老少,尊卑贵贱皆亲近经典,与圣贤为伍。十七大中提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塑民族精神”,可见,经典诵读已经引起国家的重视。

我们的传统教育,注重分数,放着经典不让学生读,让他们一学期就那么几十篇课文,教师将每篇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细细嚼过,再喂给学生。学生的品行修养没有多少提高,却在老师和家长的重压下被搞得身心疲惫,潜力消耗殆尽,无怪乎,王财贵博士说:“教师和家长都在残害我们的儿童。”因此,为拯救儿童、振兴教育计,很有必要在学校推行经典诵读工程。科学证明,经典诵读不仅能使人修身养性,砥砺品质,还能通过经典诵读,提高学生的思考力、记忆力、创造力,充分调动起左右脑,左右脑达到平衡,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教儿童读经过程中,家长也在发展自己,成长自己。“读经一部,胜杂书万卷。”像王财贵博士所讲,有些事情可以等,但儿童的发展不能等;我们可以不是天才,但我们可以成就一代天才;假如我们只有一桶水,我们要指给孩子一条河。这些话,让我们感到教育改革的,经典诵读的必要。按王博士的说法,让13岁以前的儿童读经皆是很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小朋友,跟我读”六字真言,简单实用。在他们还不能理解的情况下,依靠他本身较强的记忆力,囫囵吞枣式地记下,存在头脑中,像饱满的种子一样,只待条件具备,便可发芽生长。

“学而时习之,不易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经典就是经典。一部《论语》区区一万多字却道尽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谛,内容涉及了生命价值、君子品格、做人处事、教育等方面,如同浩瀚无比的人生海洋。我们要成长,就要向圣人先哲学习,通过读经加深对圣人的了解,正如陱继新老师所说:“孔子是一位真正的精神高贵者,他就像悬在太空的日月一样,永远让我们高山仰止。在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是万世师表,是不死的。因为思想穿越时空,精神光照未来。孔子的思想与精神,无疑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笔伟大的财富。”不只孔子,老子、庄子、孟子、孙子等等,他们都是圣人。与之为伍,受其思想陶冶“必能改变我们的话语方式,思想方式,乃至言行举止和心灵状态。

其实无论国家还是我们个人,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在实践着古代先贤说的话。以《论语》为例,我们现在推行以德治国,在《论语》中早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现在我们正走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康庄大道上,“礼之用,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我们倡导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在经典著作中都能找到依据。倡导经典诵读,乃时代所需,责任感驱使。

祖宗留下的精神遗产,我们要科学地对待,批判地吸收。经典也不是万能的,我们也不能抱着经典睡大觉。现代科技只有与经典文化联姻,才能使科技发挥它应有的威力。因此,在对待经典诵读的问题上一定要摒弃“五四”以来,中国文化的小家子气,要有国际情怀,世界胸襟,与时俱进。经典文化只有与时代同步,赋予它时代内涵,才能使它焕发光彩。将经典引入课堂,并不能说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等都不用教。没有数理化教育,科学家怎么产生?卫星如何上天?飞机、大炮靠孔子、孟子能造出来吗?落后就要挨打,这是真理。近代中国百年的屈辱史不正说明这一点吗?那时候,我们的《论语》《孟子》管用吗?当我们口口声声“四海之内皆兄弟”时,英法列强用鸦片和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给我们上了惨痛的一课。电视连续剧《中国兄弟连》中,村里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太爷,对进村的鬼子拿出粮食以礼相待,想以此感化那些鬼子,但那些禽兽不如的东西,却用屠杀“回敬”了善良的乡亲们。日本崇尚剑和菊花的精神。只不过内外有别,在家是君子,在外是强盗、刽子手。对外倡导要有“剑”的武士道精神,他们有句格言“旅行无耻辱”,说的就是到了日本国以外,无论你干了什么事,只要不损害日本的利益,都不被为认为是耻辱的。于是滋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情绪,培育了一批嗜血成性、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来到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古代日本也受到过我们儒家文化的影响,从这一点上说,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是日本文化的祖宗。后代侵略祖宗,这不是大逆不道吗?是的,日本是学习了儒家文化中的许多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但对外讲“礼”,人家可是从未接纳。并且一方面在教育上,告诉他们的孩子们“中国的草原很大,中国的资源很丰富,我们要不要?”极力培养侵略情绪;一方面,篡改历史,设法掩盖侵华罪行。电视剧《亮剑》中张大彪有句话说得经典:“今天,我们就要教小鬼子怎么做人!”

时代不同了,学经典、用经典,要“拿来主义”,批判地吸收,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在科技创新,强国富民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中华民族成为真正强大、文明的民族。这样,经典的力量才能最终显现出来,就像一个人一样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高贵的精神,学了经典,才不会成为禁锢自己思想的工具。批判地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兼容并蓄,并且与实践相结合,这才是经典诵读的科学方法。

 本文写于2010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