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淡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 ![]() 曾不止一个同学对我说:“老师,我不知道作文怎么写,写什么。”这个问题是困惑许多小学生的问题,也是目前我们必须立即研究解决的问题,因为作文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作文写不好,关系到个人的文明程度。通过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真正教好作文课,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 一、注重平时积累 怎么写作文?把自己关进屋里,绞尽脑汁,光想行不行?不行,那是空想,因为首先你的脑子里必须有东西才行。我们知道盖房子,需要准备好砖瓦、水泥、沙子等建筑材料。这些东西准备好了,加上建筑工人创造性的劳动,将这些东西按照设计方案,组合在一起,一座新房子就建好了。因此,写作文,需要准备两方面的作文材料:一方面是词语、句子、名人名言、历史故事、典故等等。另一方面是个人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等。这样,有感而动,产生写作文、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的欲望,如高兴、愤怒、悲伤、思念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柴米油盐,再能的妇女也做不出可口的饭菜。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些素材怎样积累起来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外读书。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有人说:“好书不厌百回读。”刘向也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这些足可以说明读书的必要,说明书对人的重要意义。 那么读什么书,又怎样读呢?读经典,读好书。哪些是经典呢?《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儿童版)、《百家姓》、《幼学琼林》、《古文观之》、《唐诗三百首》等。当然,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也是很不错的,是专家精心选编的,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 首先,要重视书,要有一种读书的欲望,象读《冒险小虎队》那样入迷。对书,从小我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只是遗憾我没有读好书。 其次,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要随读随记,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记好的词语,好的句子、好的段落,记自己的心得体会。毛泽东主席读书时,无论《三国演义》,还是《孙子兵法》,他每读一遍,都有一遍的体会收获,随时记下来。只要不是借来的书,书上都记得满满的。因此,我们也要养成这种读书的习惯。这样日积月累,建立自己的作文材料库,有了材料,何愁无话可说呢? 2.课内积累, 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泉城》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比如说写一写糖城新湖,写一写糖城广场,用上自己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 3.勤写多练 把自己平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都以小作文或片断的形式及时写下来。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这样,多写多看,熟能生巧,时间长了就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对写作很有好处。 ![]() 二、注重学以致用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 “我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亲人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说得都很感人。也有的学生借“三八”妇女节,倾诉自己对妈妈的爱。通过在家给妈妈洗脚,才真正认识到妈妈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才真正体会到妈妈对自己的爱,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主题班会以后,我又让学生写了一封信,给自己最熟悉的人。其中,有个女生写了一封信,虽然不长,但把对母亲的爱、母女分离时的依依不舍和母女暂时分离时,自己对妈妈的思念之情都表现了出来。她是这样写的: 妈妈: 您好。星期五晚上您就要去上海旅游了,还要玩三天,我觉得去那里玩肯定好。昨天晚上,爸爸接我回来时,您说:“星期五晚上走。”当时,我听后心里难受极了,就回去大大哭了一场,因为我想你。晚上,您怕我哭,就让我在您屋里睡,您眼上起了个泡,怕耽误出发,只好让爸爸给您滴上了眼药水,刹那间,您疼的那一刻,我又哭了,因为我怕您出去后眼疼。早上,我反复地想,出去玩是好事,干吗哭啊?这时,我感觉眼前一片模糊,原来,我那不争气的眼泪又来了。刚才说了,不准哭,我便用手擦干眼泪。 妈妈,这几天,我一定不惹爸爸生气,不让您担心,您就放心吧,放心地走吧。 祝您开心每一天。 您的女儿 琳霖 2008年3月6日 因此,要让学生经常练习,不能怕写得不好,要消除胆怯心理,要相信自己,要逼着自己去想去写。这样才能养成写的习惯,为真正写好作文打好基础。 ![]() ![]() 三、注重作文的批改和讲评 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对学生十分重要。批改的及时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通过教师的批改,能够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作文水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更加增添了作文的信心。当然,作文的批改评价也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的作文不能千篇一律,要尽可能地发现作文中优点。不要一味地进行横向对比,要多多考虑学生的作文基础。如果发现某个同学在某方面有了进步,即使一点进步也要及时表扬。记得有个同学原来的字写得很不好,后来经过表扬,他竟然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把字写得很仔细、很认真了。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只要把句子写通顺了,把意思说明白就行了,不要要求过高,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或失去兴趣。对学生的作文应提出不同要求,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给以肯定。象下面这段话,就是出自一个平时作文水平不是太高的学生的作文:“新湖公园的湖水非常清澈,在湖边垂柳的映衬下,新湖更美丽了;彩色喷泉在音乐的伴奏下,像翩翩起舞的少女一样婀娜多姿。糖城广场中央有一条龙势欲飞腾,它标志着禹城的未来蒸蒸日上。”看到这段话,我及时在作文本上打了这样的批语:“观察认真仔细,描绘细腻生动。相信通过你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富于想象力的头脑,你一定能写出更好的作文。”后来,这个学生果然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作文水平逐步提高。可以说,教师的评语是学生作文的指针,使学生看到作文的希望。 当然,我也经常告诉学生,要热爱大自然,要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胸中有沟壑”,才能“下笔如有神”。同时,也要不断修改,使自己的作文不断趋于完善。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逐步提高作文课的教学水平。 |
|